中醫(yī)認為,慢粒病程較長,可分為慢粒早期、慢性期、加速期、急變期(或終末期)等階段,癥候變遷復雜。根據(jù)舌、脈、證,慢粒白血病可有如下分型及治療方案: 一、慢性期:本期病程較長,包括慢性早期或亞臨床階段(本期陰陽失衡,邪毒深伏)及慢性穩(wěn)定期(本期陽熱成邪,氣陰兩傷)可分兩型。 1、 毒邪侵髓,陰虛火旺:多見慢粒初發(fā)。 癥狀:多表現(xiàn)為面色蒼白無華,五心煩熱,低熱盜汗,心煩而悸,納差腹脹,肋下癥積,形體消瘦,舌淡尖紅,苔薄白,脈細數(shù)。 治療原則:清髓毒熱,滋補腎陰。本型治療以解毒為先,清熱抗癌藥物并用,滋補腎陰次之,少佐和胃活血之品,慎用補氣藥物。 2、毒伏骨髓,氣陰暗耗,毒淤互結(jié):此型病程較長,可歷經(jīng)數(shù)月至數(shù)年。 癥狀:頭暈氣短,動則乏力,自汗盜汗,腰酸腿軟,心跡失眠,脾區(qū)不適,大便溏結(jié),舌淡苔白,脈沉細少力。 治療原則:滋陰益氣,解毒,化淤散結(jié)。本型治療扶正為主,解毒為輔,酌加活血藥物,但不可破血。 二、加速期:本期病程約3~6個月。 癥狀:本期邪癥相搏,積于肋下,正虛邪進,氣耗血虧。辨證為毒熱蒸騰,氣陰俱傷,髓脈淤滯,。癥見面色蒼白或褐暗,身熱,肋下癥積,堅硬疼痛,腰膝酸軟,骨痛,舌質(zhì)紅,苔白厚或黃厚而膩,脈細數(shù)。 治療原則:清熱解毒,滋陰益氣,化淤止痛。對采用中西醫(yī)結(jié)合治療的患者來講,應滋陰清熱為先,解毒抗癌次之;若未用西藥,當解毒為先,抗癌解毒重于清熱解毒,滋陰重于益氣。 三、急變期:為慢粒終末期,病勢兇險,發(fā)展迅速。本期邪盛正衰,熱極動血。中醫(yī)辨證分兩型。 1、毒熱積盛,擾神動血,正氣虛衰: 癥狀:壯熱不退,煩熱不眠,腹?jié)M堅硬,胸肋作痛,斑疹隱隱,鼻衄齒衄,甚則嘔血黑便,神志不清,舌質(zhì)淡白,或見淤斑,血泡,苔灰焦躁,脈弦細數(shù)。 治療原則:清熱抗癌,解毒涼血,兼顧正氣。本期西醫(yī)聯(lián)合化療時,中藥宜清熱涼血止血,顧護正氣,清熱兼證。若不能忍耐化療或化療無效時,當辨證辨病相結(jié)合,標本兼治,清相火解毒,扶正填真陰,以救危亡。 2、陰虛陽衰,氣傷血虧,余毒未盡: 癥狀:面色褐暗,神氣衰微,少氣懶言,毛發(fā)枯燥,肌膚甲錯,唇甲色淡,嘔惡不食,舌質(zhì)淡,苔白,脈沉細數(shù)無力。 治療原則:補陰助陽,益氣養(yǎng)血,祛余毒和胃。 對于慢粒白血病患者而言,無論是處于慢性期還是急變期,都要積極治療,中醫(yī)中藥的辨證論治,會讓病情得到更理想的治療效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