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高山流水 伯牙擅長彈琴,鐘子期善于傾聽。伯牙彈琴時,心里想到高山。鐘子期說:“你彈得太好了!我的眼前仿佛出現(xiàn)了巍峨的高山!”伯牙心里想著流水,鐘子期說:“好?。∥液孟窨匆娏吮简v的江河!”伯牙所思的,鐘子期都能準(zhǔn)確地道出他的心意。鐘子期死后,伯牙覺得再也找不到知音了,于是他把心愛的琴摔碎,終身不再彈琴。 后人遂以“高山流水”喻知音難遇,也指樂曲絕妙。 02 綠葉成蔭 唐代詩人杜牧外放宣州時,結(jié)識一女子,約定十年內(nèi)結(jié)婚。后十四年再訪,女已出嫁,并生二子。杜牧傷心不已,感慨萬千之際寫下一首詩:“自是尋春去較遲,往年未見曾開時。如今風(fēng)擺花狼藉,綠葉成蔭子滿枝。” 后人遂以“綠葉成蔭”喻女子已出嫁,并生有子女。 03 莊周夢蝶 戰(zhàn)國時哲學(xué)家莊周主張是非齊一,物我兩忘?!肚f子》中有一寓言申喻此理:莊周夢見自己化作一只蝴蝶,翩翩飛舞,怡然自樂。夢醒以后,自身依然是莊周。因此說,不知是莊周化為蝴蝶呢,還是蝴蝶化為莊周。 后世遂以莊周夢蝶比喻人生如夢幻,難以究詰。 04 破鏡重圓 陳朝有個駙馬名叫徐德言。他拿出一面鏡子對妻子樂昌公主說:“現(xiàn)在國家混亂,如果我們在逃亡中走散,就拿一面鏡子相認吧?!毙斓卵源蚱歧R子,夫妻倆各拿一半,相約如果走散了,就每年正月十五,在京都街市賣鏡子,看是否能找到對方。 后來,徐德言真的和妻子走散了,成了隋朝權(quán)臣楊素的小妾。數(shù)年后,徐德言在正月十五那天來到集市,看見一個老人正在賣半面鏡子,他拿出自己的半面,正好對上了。 后因以“破鏡重圓”喻夫妻離散后重新團圓。 05 傾國傾城 漢李延年贊美妹妹李夫人的歌唱道:“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再難得!”一闋短短的歌,使雄才大略的武帝聞之而動心,立時生出一見伊人的向往之情。 后人遂以“傾國傾城”一詞,形容女子美貌絕倫,文學(xué)作品中引用甚多。 06 詠絮才高 東晉政治家謝安在雪天合家聚談,與兒女討論文義。正值戶外雪越下越大,謝安興致勃發(fā),就指著外面的飛雪問:“白雪紛紛何所似?”謝安的侄子謝朗隨口說:“撒鹽空中差可擬?!敝杜x道韞接著道:“未若柳絮因風(fēng)起?!敝x安聽后大加贊賞,夸獎侄女才思不凡。謝道韞是東晉有名的才女。 柳絮隨風(fēng)飛揚,壯似飛雪,用以比喻紛飛的白雪,恰切而形象,故世人譽婦女有詩才為“詠絮才”。 07 無弦琴 傳陶淵明不諳音律,卻在家里置了無弦琴一張,其實就是一塊木頭,逢朋友歡聚,酒至酣時,陶淵明便會在木頭上撫上一曲,自己很是陶醉,有時甚至?xí)袆拥耐纯蘖魈?,每?dāng)這是,他就會和朋友說:我醉欲眠卿可去。 可見其人的豁達與超然物外,有閑適歸隱之意。 08 章臺柳 唐代詩人韓羽是大歷十才子之一,居京時得一姬柳氏,才色雙全。后韓羽為淄清節(jié)度使侯希逸幕僚。時值安史之亂,他不敢攜柳氏赴任。分別三年,未能團聚,因寄詞柳氏云:“章臺柳,章臺柳,往日依依今在否?縱使長條似舊垂,也應(yīng)攀折他人手?!绷弦灿泻驮~云:“楊柳枝,芳菲節(jié),可恨年年贈離別。一葉隨風(fēng)忽報秋,縱使君來豈堪折?”她因自己貌美獨居,恐有意外,就出家為尼。不久被番將沙吒利劫去,后賴虞侯將許俊用計救出,始得團圓。 后人就名韓羽寄柳氏詞的詞調(diào)為“章臺柳”。 09 人面桃花 相傳,唐朝詩人崔護于清明節(jié)游長安城南,見一村舍為桃花環(huán)繞。崔護因口渴敲門討水,有一美麗的少女開門送水,兩人一見鐘情。第二年清明,崔護重游舊地,桃花依然盛開,而門卻鎖著。崔護不勝惆悵,提筆寫《題都城南莊》詩在門上,“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fēng)?!?/p> 后代詩文中常以“人面桃花”喻男子邂逅一女子,來后不復(fù)再見的惆悵心情。 10 秉燭夜游 出自《古代十九首》“人生不滿百,常懷千年憂。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游”之句。曹丕為魏王世子時,與吳質(zhì)交好。建安二十二年大疫,一時文人如徐趕,劉楨,陳琳,王粲等均痢疾死亡,曹丕應(yīng)作書與吳質(zhì),勸其惜時自娛。 后人遂以“秉燭夜游”喻及時行樂。 11 兩小無猜 出自李白詩《長干行》:“妾發(fā)初覆額,折花門前劇,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干里,兩小無嫌猜?!?/p> 形容少男少女天真無邪,親昵嬉戲的形狀,彼此相處融洽。 12 白云蒼狗 唐太宗大歷初年,王季友在豫章郡幕府任職。詩人杜甫與王季友有交,憐憫他博學(xué)多才卻仕途失意,又遭妻子背離而去的不幸,作《可嘆》一詩抒慨,首四句道:“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須改變?nèi)缟n狗。古往今來共一時,人生萬事無不有?!痹娨蕴焐细≡品采n黃的變化,比喻人生榮枯沉浮無常。 后用以比喻世事變幻無常。 13 鏡花水月 鏡中花,水中月,世人常以喻虛幻不可求得之物,但詩家常用以比喻朦朧空靈的意境。如宋嚴(yán)羽以佛論詩,主張妙悟,他說:“故其妙處,透徹玲瓏,不可湊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鏡中之象,言有盡而意無窮。”又明謝臻論詩云:“詩有可解不可解,不必解,若水月鏡花,勿泥其跡可也?!?/p> 以“鏡花水月”比喻詩歌中不可言傳的妙境。 14 閑云孤鶴 五代時詩僧貫休,七歲出家,苦節(jié)峻行,頗負詩名。吳越錢繆稱王后,貫休以詩投偈。詩云:“貴逼身來不自由,幾年辛苦踏林丘。滿堂花醉三千客,一劍寒霜十四州。萊子衣裳功錦窄,謝公篇詠綺霞羞。他年名上凌煙閣,豈羨當(dāng)年萬戶侯!”額聯(lián)尤為佳絕。但錢繆見后,令其改“十四州”為“四十州”。乃可相見。貫休不從,道:“州亦難改,詩亦難改。然閑云孤鶴,何天而不可飛?” 后因以“閑云孤鶴”喻來去自由,不受羈絆。 15 凌波微步 曹操之子曹植,才高八斗,文名卓著,而在長兄曹丕當(dāng)政以后,備受猜忌,郁郁不得志。他的《洛神賦》是一篇傳誦人口的名篇,其中描寫洛神的步態(tài)之美云:“體迅飛鳥,飄忽若神。凌波微步,羅襪生塵?!睂懧迳裉に?,水面似留足跡之態(tài)十分傳神。 后人遂以“凌波微步”形容女子之步履輕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