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日,閨蜜發(fā)了一張照片給我訴苦。我一看,肘窩處有一大塊淤青。她說單位上午體檢,抽了血做化驗,結(jié)果沒一會兒,抽血處就開始出現(xiàn)青紫。我半開玩笑地回復她說是“太嫩的緣故,嬌滴滴地都容易這樣……呵呵?!?/span> 當然,這是玩笑。 作為檢驗科醫(yī)生, 有義務把真正的原因告訴我的朋友和廣大的病患們。 通常情況下,醫(yī)院最常見的采血部位是肘窩處的肘靜脈,因為此處的皮膚敏感性較低,抽血的痛覺相對較弱,再加上肘正中的靜脈較粗且淺表,容易尋找和穿刺,可以一次性采集較多的血液而不會對肢體有較大影響。所以,肘正中靜脈成為抽血部位的不二之選。 為什么出現(xiàn)淤青呢? 檢驗科 其實采血針穿刺后會留下兩個針眼,一個是我們常見的皮膚針眼,還有一個就是血管針眼(問題就出現(xiàn)這個針眼上)。抽血的時候,抽血針一般有一定的角度(30度為宜),遇到皮膚脂肪較厚、血管距離皮膚較深等病人,導致有時候采血針進入皮膚后得平移一小段距離才能進入血管,往往這個時候大家很容易出現(xiàn)不規(guī)范的按壓方式,只按住皮膚可見的針眼而忽略血管針眼,導致少量血液流出形成皮下淤血,那么一塊塊的青紫就很快跑出來了。 怎樣正確按壓才不會出現(xiàn)淤青和鼓包呢? 首先 抽完血后,采血的醫(yī)務人員會建議患者用消毒棉棒或棉球在皮膚針眼上方約0.5cm處,用食指、中指、無名指三指并攏按壓,這樣可以有效壓迫皮膚與血管上的針眼。 其次 按壓的時候肘部應處于伸直狀態(tài),按壓時間最好超過5分鐘,千萬不可短時間內(nèi)反復查看。 再次 切勿揉搓穿刺部位,不然只會越揉越靑。值得注意的是,抽血前后最好放松上捋的衣袖,避免局部血流不暢,造成淤血。 如果扎針手臂已經(jīng)出現(xiàn)淤血情況,請不要緊張,不用擔心留下后遺癥的,只要依下列方法處理即可:(1).在開始的24小時內(nèi)用冷(冰)敷15-20分鐘;24小時后才可熱敷;(2).大約10-14天左右淤血才會逐漸消失,顏色由青紫色漸漸變淡,至淡黃色時就痊愈了。 (備注:出現(xiàn)原因不明的淤青或是青紫長時間退散不去,建議做個血常規(guī)和凝血功能檢查) 來源:臨安區(qū)衛(wèi)計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