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有個董生,不知道他的家鄉(xiāng)在什么地方。他侍奉母親非常孝順。 宋孝宗乾道元年十二月,他經過岳陽,晚上住在黃花市,遇到同旅店的一位老頭。他頭戴破巾,身穿單袍,容顏嫩潤,象兒童一樣。雖在數九寒天,卻沒有一點兒饑寒的神態(tài)。他吟誦詩句,怡然自得。 董生知道他不是一般的人,就坐下,問他是從什么地方來的。老頭并不回答。過了很久,董生又問他,他才說:“我已經等你很多天了。”說完,兩人拉著手,走到集市西面的酒樓中,買了三升酒。老人囑咐賣酒的伙計,酒不用熱。 董生趕忙站起身,說:“我平日骨寒,即使盛暑天,也得穿棉衣,何況現在是臘月,如果喝了冷酒,一定會喪命,希望先生照顧我一下。”老頭說:“你盡管放心。”董生得不到允許,便勉強喝進半杯,就覺得四肢和暢;再喝,就熱得把衣服全脫了。 吃完后,當時兩人走到路邊的大樹下,老人向他傳授了得道的要領。董生拜了兩拜說:“敢問您貴姓?”老人說:“我是晉代的抱樸子,知道你非常孝順,所以特來度你。”說完,天空立即陰云密布,等到董生明白過來,已經不知道老人的去向了。
董生回到旅店,自知已經得道,莞爾大笑。第二天,在墻壁上題詩一首: 太乙元君遇虎龍, 寫完,把筆丟在地上,長吟而去。從此,他往來于通城、平江兩縣,為掩人耳目,自稱“董瘋子。” 開始,人們都不了解他,漸漸地,他為人們書寫條幅在大門的門框上,便能起到辟除邪疾的作用。人們才略微知道他有道術。 建康(南京)有個曾道人,曾經因為犯罪,受過黥刑。他仰慕董瘋子的聲名,千里而來,恰巧趕上他外出。等了半天,曾道人看見董瘋子徑直走進屋子,一聲不響地坐在那里,便用早已準備好的飯菜,走過去邀請他進歺。 飯后,曾道人起身向他下拜說:“我罪業(yè)深重,知道先生道德清高,所以才穿越江湖,不遠千里而來。能有幸見到您,我非常高興。希望您賜給我一句話,好洗刷我身上的壞習慣。” 董瘋子聽了,睜著眼睛大叫,走到后墻下側身躺著,曾道人跟著他,淚流不止。董瘋子罵他,叫他出去,曾道人才不敢再跟隨。有人問曾道人是怎么回事,曾道人回答說:“二十年前,我住在建康時,曾經殺了一個人,剛才看見董先生躺在墻下,儼然與我殺死的那個人一模一樣,這顯然是他在點化我認清自己的罪業(yè)。我確實知道欠命難逃,所以才悲傷流淚。”曾道人當時住在茅山。 晉朝的葛洪,自號抱樸子,他寫有一部書,就題名為《抱樸子》。這位鼎鼎大名的抱樸子葛洪,心敬孝子,看重了董生,專門去度化他,只花了半天的功夫,董生便得道了,真是幸運。由此可見,儒家提倡“百種德行孝為先”,是有道理的。 (事據宋代洪邁《夷堅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