暈染: (一)白梅 1、用淡白粉從花瓣邊緣向內(nèi)分染 2、若葉 青草 本蘭(少量)分染花瓣根部,花蕊、花托、花苞以及花瓣之間的結(jié)構(gòu);花苞可以染得重一些。 3、在此色中加入點赭石、本蘭,再次點染花托,讓其深下去。 (二)宣紙背面的托染 1、淡白粉重點托染白梅,不要全托一遍,突出重點。有聚有散,找三個點(即三簇花),托一下即可。 2、嫩枝及花托的位置,用四綠(三綠 白粉),大枝干也可用四綠染一下,用水筆帶開。 (三)正面 枝干: 1、胭脂 本蘭,分染前面的小枝干和花托,重點分染結(jié)構(gòu),而非平涂。 2、青草 赭石,點染枝干。(在分染墨色的基礎(chǔ)上)梅花的小枝子:枝干的尖部和嫩枝、新枝,要在多加點青草后進(jìn)行點染,使其顏色更加發(fā)綠,接近自然地感覺。目的:增加色彩的對比度前面的枝干,重要的枝干發(fā)綠,后面的枝干不要動,如果動后面的大枝干,可加點灰色,以增加畫面的層次。 3、胭脂墨點染中枝干,主要點染結(jié)構(gòu)。 赭墨 胭脂提染枝干、枝干尖端、花托 4、用盤中托底的顏色(四綠) 染枝干的顏色(胭脂 本蘭) 墨 赭石 少量胭脂。調(diào)成紫灰色,掏染底色,由上而下,也是重點的染,逐漸過程;靠近枝干部分重,而非平涂。 (四)鴛鴦: 雄鴛鴦: 1、淡白粉—平涂形式的分染雄鴛鴦的銀杏羽。主要分染上部,從尖部著筆開始,向根部過渡,并用水筆帶到下面。 2、赭墨=赭石 墨,分染頸部羽毛、背部覆羽(即:鱗片狀羽毛),注意點:分染面積要小,羽片一定要留白,使羽片看上去一定有翹起來的感覺。同時分染雄鴛鴦嘴上半段、鼻孔。 赭墨 染枝干的草綠(少)染雄鳥脖子羽毛。 赭墨 淺蔥,罩染雄鴛鴦尾羽中段、大翅膀。 雌鴛鴦: 3、赭墨罩染雌鳥背部的羽片,分組罩染(顏色要?。?;罩染雄鳥的尾羽和雌鳥的尾部由下向上染。 4、在赭墨中加點染枝干的草綠,罩染雄鳥的背部(近處) 5、赭墨 淺蔥:分染雄鳥的大飛羽(尾羽上面的羽毛)以及雌鳥的飛羽留出最大的飛羽不罩。 6、胭脂 墨(極少)分染鳥嘴的上部。 7、上朱 黃土 鮮光黃分染銀杏羽,從根部向外分染,直至到位。 8、赭石 本蘭(多加水)調(diào)成淡淡的顏色,由外及里分染雄鳥腹部,在用淡白粉提染上腹部。 9、赭墨分染雄鳥的臀部。 10、用淡白粉將雌鳥背部部分羽片的邊緣提染一下。雄鳥背部的羽片,博頸部留白的部分, 淡赭墨分染雄鳥眼睛下邊的部位(所謂開臉) 淡胭脂墨統(tǒng)染下頜部位。 11、上朱 鮮光黃提染頸部羽毛。尖部色重、分層提染、穿插染色。 12、淺蔥 胭脂 白裙罩染雌鳥頸部羽毛。 13、同樣(淺蔥 胭脂(多) 白裙(多))三種顏色調(diào)得濃一些偏紫蘭色分染雌鳥的頭部(中間下筆)。 14、淺蔥 本蘭 白裙,由下及上提染雌鳥頭部羽毛 15赭石 銀杏羽顏色,調(diào)和后分染公鳥后腦勺,由最窄部位下筆,往兩邊分染;以及開臉的部位 16在上面的顏色里加點胭脂,把雄鳥的頦下再統(tǒng)染一下。 17在上面顏色中再加點胭脂,再次將雄鳥的嘴的紅的部位再次加重。 18將公鳥嘴的顏色里,加一點赭石,分染雌鳥的嘴(雌鳥眼睛下方和嘴相接的地方)及頸部的黑魚之間的部位,下顎顏色重一點(加點淡赭墨)。 19白粉提染雄鳥的門楣至后腦勺部位,眼圈。 20白粉提染雌鳥的眼圈、門楣、嘴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