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話叫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會抄不會抄。這句話還有一層含義,就是好文章其實都是相似的。 我突然想到一句話,天下男人也是一大抄。男人也總是相似的,穿的相似,吃的相似,愛好也差不多。女人卻各有不同,如女人的衣服一樣千奇百樣。女人心,大海針。 我有這樣的感慨,全是因為我的朋友。他的一些想法,常常讓我找到知音。我的想法也能在他那里找到驗證。連結婚和孩子出生是同一天,我們都一樣。造化該有多么神奇。 昨天朋友去護理院看望自己老父親,中午回來,一個人笑瞇瞇的。我問:“今天為什么這么高興?”他說:“今天幸虧去護理院了,我父親非常高興,竟然流下眼淚。說好久沒有看到我了?!?/p> 其實朋友前天還去看望他了,他就記不得了,老人的孤獨可見一斑。 如果時光倒數幾年,朋友父親還是某商業(yè)公司副總經理,在當地頗有聲望。朋友有時感嘆,說:“人啊,真沒勁。錢呢,有什么意思呢?” 前年,他老父親突然召集幾個子女開會,子女們不明所以,父親何以如此鄭重其事。等到一開會,才都忍不住好笑。 父親說自己有多少存款,想把這筆錢分一下。老大多少,老二多少,老三多少,女兒多少。但子女家庭條件都比較好,沒有人看得上老人那點錢,現在這些錢還存在大哥處。但現在他父親不僅不記得自己有一筆錢,而且對于錢已經沒有任何概念了,這有多么可悲。我們當初孜孜以求的東西,未必是我們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 生命的冬天一旦到來,就是徹底的凜冬,寒冷孤寂,所有人都沒辦法替代,只有你一個人獨自上場,然后退場,消逝在時間無垠的荒野。 人有三次死亡,一次是肉體的死亡。一次是精神的死亡,最后一次是相關記憶的死亡。時間,會抹去我們所有的痕跡,當我們在孩子心里不再想起的時候,那就是我們徹底與這個世界的分離時刻。 殘忍的是,這一天終究會到來,不為堯存,不為桀亡。 我曾經準備去看一下那個護理院,當有一天我母親無法行動時,估計我也要走這條路。 不過,現在母親太健康了,說話聲音太大,簡直就像吵架。吃飯的飯量驚嚇人,吃了半天的酒席,全桌子都不吃飯了,她還能吃一大海碗。母親現在85歲了。我覺得她再活20年沒問題。 但我也再三提醒她,走路要當心,如果把腿摔壞,那就受罪了。我們是小老師,天天上班,誰來照顧呢?就算請人照顧,哪怕是親戚也受不了她的脾氣。 母親向來都是強勢的。印象中,我父親總睡在床的那一邊。天還沒亮,母親就蹬他,有時候不醒,就狠狠掐他。父親就灰溜溜地起床,燒飯去了。包括刷鍋洗碗,都是我父親。 母親好像就是洗衣服這一項工作。但事實上母親很會做菜。農村里辦酒席,喜歡請我母親去張羅。但在家里,她就是不勞動。任我父親胡亂來。父親的眼睛不好,每每干了活,還要挨罵。那時候不懂,只知道幸災樂禍。 母親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好做主,喜歡替代人拿主意。到了這個年齡,還不想放權。常常指點這個,評判那個,弄得雞飛狗跳。 我就慢慢引導她。我說:“媽媽,你看你,那么相信基督教?;浇塘x要求與人為善,平平和和,不爭吵,小聲說話,你怎么就做不到呢?年輕人有年輕人的生活,她們和您老人家隔了好多代,您怎么能理解她們?她們又怎么能按照您所說的去做?如果都按照您的老黃歷,那么這個社會就沒有進步了,是不是?” 我媽很不耐煩,笑著說:“曉得了,曉得了。”然后又補充了一句:“但我就是這樣的人,一輩子都沒有變?!?/p> 我們幾個做子女的相互交換了一下眼色,都無語了。但這就是我們的媽媽,有了她,全家就能凝聚在一起。過年都能朝著一個地方跑。媽媽越長壽,證明我們上一代的基因越好,我們也就對健康越有信心。 然后朋友說起了他的母親,聲調都變了。他問我:“開東,你有沒有賣過東西?” 我說:“沒有?!彼f:“我賣過。在街上賣過雞蛋,賣過蓮藕,還賣過雞頭米。走街串巷?!?/p> 他說,“我哪里好意思。但為了我媽媽,她太辛苦了。我愿意陪著她一起賣,減輕她的勞累,讓她能早一點回家。有人看見我戴著眼鏡,文質彬彬,就問我。當他們得知我是一個大學生,肅然起敬,很快我們的東西就賣完了。” 其實一個大學生賣東西,與東西本身質量并沒有關系。但因為表達對大學生的敬重,東西就好賣了。這在某種程度上,與明星代言沒有多大的區(qū)別。那個時代,大學生就是明星。 朋友說:“任何時候,我都不敢想我的母親,不敢想,不能想,也不愿意想。只要一想起來,就要流淚。我常常開著車,開著開著,突然想起母親,就控制不住,只好把車停下來,趴在方向盤上哭。” 我當時就石化了,因為這句話太感人了。我之所以寫這篇文章也是因為這句話。 一個農村婦女嫁給了一個有頭有臉的公家人。一輩子膽戰(zhàn)心驚,但又心懷僥幸。他母親一生確實是太苦了。但她認準死理,發(fā)憤勞動,沒有一絲一毫的怨言,用勤勞苦干彌補和丈夫的差距,一手把四個孩子拉扯成人。但遺憾的是,還是不被他父親待見。這正是我朋友每每想起來都要難過傷心的緣由。 他母親的努力從來就沒有被父親正視過,父親從來都忽視了這一切,有的只是無窮無盡的指責。我想起了我的岳母,與朋友的母親何其相似。 我深切感受到門當戶對的重要性,但問題是,門庭改換了,戶牖變化了呢?一切又要被重新審視、匹配,這才是我們上一代可悲的地方。 朋友的父親現在在護理院里,他意識模糊,他可能忘記了他妻子當年是怎么照顧他的。如果老伴還在,他該有多么幸福。但現在,卻只能在護理院里接受護工的幫助??粗淙?,守株待兔,期待某個子女突然來臨。 朋友說,母親給他最大的教育是:“永遠不要給別人添麻煩?!蹦赣H自己就更是,即便是在重病期間,疼痛難忍,但她還是咬緊牙關,不發(fā)出一聲呻吟,不給子女添麻煩。但她卻一輩子不厭其煩,把最好的年華和愛給與了下一代。 不能寫了,要流淚了,真想念父母啊。 與清風舞,共明月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