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 《心經(jīng)》全稱“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略稱“般若心經(jīng)”、“心經(jīng)”,是佛經(jīng)中字?jǐn)?shù)最少,但影響最大的一部經(jīng)典著作。其中的“心”(梵文hrdaya ),指心臟,含精要、心髓之意。本經(jīng)系將內(nèi)容龐大的般若,經(jīng)濃縮成為表現(xiàn)“般若皆空”精神的簡潔經(jīng)典,全經(jīng)舉出五蘊(yùn)、三科、十二因緣、四諦等法,以總述諸法皆空之理。至宋朝為止,《心經(jīng)》可考譯本最少11本,現(xiàn)存9本。其中以玄奘大師譯本流傳最廣。此本略去序文等,只保留正宗部分,全文僅260字,且文詞通順,容易讀誦。但其譯本內(nèi)容約有20處與今日所見的梵文本不同。 一、晉 王羲之《心經(jīng)》書法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瑯邪臨沂人,有“書圣”之稱。 歐陽詢(557-641),字信本,潭洲臨湘(今長沙)人,“楷書四大家”之一。 趙孟頫(1254-1322),字子昂,湖州人,“楷書四大家之一”。 四、明 文徵明《心經(jīng)》書法 文徵明(1470-1559),字徵明,長洲(今蘇州)人,明代中期著名書法家、畫家、詩人。五、明 董其昌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華亭(今上海松江)人,明代后期著名書法家,書畫理論家。![]() ![]() ![]() ![]() ![]() 六、明 傅山《心經(jīng)》書法 傅山(1607-1684),字青竹,山西陽曲人,明末清初書法家、醫(yī)學(xué)家。![]() ![]() ![]() ![]() ![]() ![]() ![]() 精品推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