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悅笛轉 | 關于李澤厚譯康德箴言——“位我上者,燦爛星空;道德律令,在我心中”! 2018-03-24 07:00 【轉一位關心哲學人士】大概7、8年前,在我剛剛接觸哲學的時候,這句話給了我極大的震撼: “位我上者,燦爛星空;道德律令,在我心中” 這句話是德國大哲學家康德的名言,原載于《純粹理性批判》一書,后來康德去世之后,這句話就成了他的墓志銘。 一直以來,我都不知道是哪位大家翻譯的,或許是晚清民國時代那些深受傳統文化影響的大師們翻的吧。 直到昨天,因為論文中引用了這句話,不得不核查清楚,結果赫然發(fā)現,原來是我的祖師爺李澤厚先生的譯作。在兩篇訪談錄中出現過:
2. 李澤厚、劉悅笛:《哲學對談---李澤厚、劉悅笛2017年對談錄》,《社會科學家》,2017年第7期,第40頁 先生對康德這句話的翻譯總共是6句話: “恒有二者,余畏敬焉。位我上者,燦爛星空;道德律令,在我心中?!?/strong> 肅然起敬! 康德這段話講的極為精彩,可以說是他哲學貢獻的精煉表述。在此,事實認知與道德認知終于找到了銜接之處,那就是人的理性,頭上的星空與心中的道德律令,其背后都是人的理性在提供支撐。 在康德看來,人同時處于兩個世界之中,一個是現實世界,另一個是價值世界,正如康德在《道德形而上學原理》中所說:
那頭上的星空就是現實世界,心中的道德律,就屬于價值世界。 而人之所以能夠有道德認知,有“應然”的意識,恰好是因為人同時處于這兩個世界之中: “因此,定言命令之所以可能,就在于自由的觀念使我成為意會世界(Intelligible Welt)的一個成員。倘若我僅僅是這一世界的成員,那么我的全部行動就會永遠和意志的自律性相符合。然而,我同時既然是感覺世界的一個成員,那么,我就應該和這一規(guī)律相符合了?!保ā镜隆靠档拢骸兜赖滦味蠈W原理》,苗力田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109頁。) 如果人只處于價值世界,那么就無所謂“應該”了,人的一切行為必定會符合理性的自律原則;而只有因為人同時還處于現實世界之中,人的行為才可能不符合理性的要求,而可能被自然規(guī)律所支配,這時候才需要人的選擇、取舍,而只有這樣才真正能夠體現出人的可貴----自由。 康德這段話的原文是這樣: 原文(德):“Zwei Dinge erfüllen das Gemüt mit immer neuer und zunehmender Bewunderung und Ehrfurcht, je ?fter und anhaltender sich das Nachdenken damit besch?ftigt: Der bestirnte Himmel über mir, und das moralische Gesetz in mir.“ 出處:《實踐理性批判》(Kritik der praktischen Vernunft) 英文版:Two things fill me with constantly increasing admiration and awe, the longer and more earnestly I reflect on them: the starry heavens without and the moral law within.(大英百科全書) 中文翻譯: 1. 兩樣東西,人們越是經常持久對之凝神思索,它們就越是使內心充滿常新而日增的驚奇和敬畏:我頭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律。(鄧曉芒譯,楊祖陶?!秾嵺`理性批判》) 2. 有兩樣東西,我們愈經常持久地加以思索,它們就愈使心靈充滿日新又新、有加無以的景仰和敬畏: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居我心中的道德法則?!保ā秾嵺`理性批判》韓水法譯) 3. 有兩事充盈性靈,思之愈頻,念之愈密,則愈覺驚嘆日新,敬畏月益:頭頂之天上繁星,心中之道德律令。(馮曉虎) 4. 有二事焉,常在此心,敬而畏之;與日俱新:上則為星辰,內則為德法。(余光中) 5. 有兩件事物越思考就越覺得震撼與敬畏,那便是我頭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準則。(來自維基名言) 6. 世界上只有兩樣東西是值得我們深深景仰的,一個是我們頭上的燦爛星空,另一個是我們內心的崇高道德法則。(來自維基名言) 7. 有二事焉,恒然于心,敬而畏之,日念日甚:外者璀璨星穹,內者道德律令。(錢坤強) 8. 有兩種東西,我們愈是時常地而且不斷地反省它們在我這里讀出來:它們便以總是新的而且加深的仰慕與恐懼來充實心靈,此兩種東西便是在我們之上的天體與在我們之內的道德法則。(牟宗三) 9. 恒有二者,余畏敬焉。位我上者,燦爛星空;道德律令,在我心中。(李澤厚先生) (其他的翻譯版本,九月爸沒有仔細校驗、考察出處,如有錯漏,還請海涵) 如果康德需要一個中文墓志銘的墓碑,我想李先生的這個翻譯是當之無愧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