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峨眉山 登峨眉山 李白 蜀國多仙山,峨眉邈難匹①。 周流試登覽,絕怪安可悉。 青冥倚天開②,彩錯疑畫出。 泠然紫霞③,果得錦囊術(shù)④。 云間吟瓊簫,石上弄寶瑟。 平生在微尚⑤,歡笑自此畢⑥ 煙容如在顏⑦,塵累忽相失⑧。 儻逢騎羊子⑨,攜手凌白日⑩。 [注釋] (一)邈:讀“目”(讀音是否正確?),遠(yuǎn)也。 (二)青冥:青而暗昧,此指出峰。倚:傍也。 (三)泠然:泠,讀“靈”,水聲、風(fēng)聲。 (四)錦囊術(shù):意為成仙之書。《武帝內(nèi)傳》“奉以黃金之箱,封以白玉之函,以珊瑚為軸、紫錦為囊,安著柏梁臺上?!?/span> (五)微尚:指微小的志愿(隱居求仙的不現(xiàn)實思想)。 (六)歡笑自此畢:語出顏延年詩,“嘉運(yùn)既我從,歡顏自此畢”。 (七)“煙容”句:煙,指山水霧氣,這句話說生活超脫塵俗,臉上好像帶有煙霞色彩。 (八)塵累:言人事羈絆。 (九)騎羊子:語出《列仙傳》,“葛山者,羌人也,周成王時,好刻木羊賣之,一日騎羊入西蜀,蜀中王候貴人追上綏山。綏山在峨眉南,高無極也。隨之者不復(fù)還。” (十)攜手:陳子昂詩云:“攜手登白日,遠(yuǎn)游戲赤城?!?/span> 聽蜀僧廣浚彈琴 聽蜀僧廣浚彈琴 李白 蜀僧抱綠綺①,西下峨眉峰。 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 客心洗流水②,余響入霜鐘③。 不覺碧山暮,秋云暗幾重。 [注釋] (一)綠綺:琴名,琴首嵌有碧玉。 (二)流水:曲名,“高山流水”??托南戳魉嚎舍尀楦呱搅魉僖粲茡P(yáng)悅耳,令人消去一切煩惱憂愁。 (三)霜鐘:出自《山海經(jīng)》,“豐山有鐘九耳,是知霜鳴?!惫弊⒀浴八祫t鐘鳴,故言知也。” 上皇西巡南京歌 上皇西巡南京歌① 李白 錦水東流繞錦城②,星橋北掛象天星。 四海此中朝圣主③,峨眉山上列仙庭。 [注釋] (一)上皇:此指唐玄宗。南京:指四川成都。 (二)錦水:四川府河,岷江支流,經(jīng)成都平原流向樂山。錦城:指成都。 (三)圣主:指唐玄宗。 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人入中京 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人入中京① 李白 我在巴東三峽時②,西望明月憶峨眉。 月出峨眉照滄海③,與人萬里長相隨。 黃鶴樓前月華白④,此中忽見峨眉客。 峨眉山月還送君,風(fēng)吹西到長安陌。 長安大道橫九天⑤,峨眉山月照秦川⑥ 黃金獅子乘高座⑦,白玉塵尾談重玄⑧ 我似浮云滯吳越,君逢圣主游丹闕⑨。 一振高名滿帝都,歸時還弄峨眉月。 [注釋] (一)中京:指長安。因長安在洛陽、鳳翔、蜀都、太原之中,故為中京。 (二)巴東:巫峽下游縣名。 (三)滄海:即大海?!妒抻洝贰八詼鏈妫扇酥^之滄海。” (四)黃鶴樓:位于今湖北武漢市境。昔費(fèi)祎登仙,每乘黃鶴于此樓憩駕,故名。 (五)九天:指天的中央和八方,故稱“九天”,又“九”為陽(大)數(shù),九天即廣闊天空。 (六)秦川:指陜西,因號稱“八百里秦川”或“秦川八百里”,故稱陜西為秦川。 (七)高座:《法苑珠林》記“龜茲王造金獅子座,以大秦錦褥鋪之,令鳩摩羅什說法?!?/span> (八)白玉塵尾:塵,獸也,似鹿而體大,以其尾制拂塵,柄鑲白玉。重玄:黑而光澤者,或理之深奧者曰玄?!稌x書·索襲傳》:“味無味于慌惚之間,兼重玄于眾妙之本。” (九)丹闕:紅色宮殿。 贈胡公求白鷴 贈胡公求白鷴 李白 請以雙白壁,買君雙白鷴① 白鷴白如錦,白雪恥容顏。 照影玉潭里,刷毛琪樹間②。 夜棲寒月靜,朝步落花閑。 我愿得此鳥,玩之坐碧山。 胡公能輟贈③,籠寄野人還。 [注釋] (一)白鷴:峨眉山珍禽,價同白碧。此鳥尾長,雄者皆白色,有黑紋,腹部黑藍(lán)色,雌者全身棕綠,腳赤如火,飛翔不力,行止悠閑。 (二)琪:珍異。 (三)輟:此謂割愛之意。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①。 夜發(fā)清溪向三峽②,思君不見下渝州③。 峨眉摘句 李白 其一 樊山霸氣盡,寥落天地秋。 江帶峨眉雪,橫穿三峽流。 其二 峨眉高出西極天,羅浮直與南溟連。 名工繹思揮彩筆,驅(qū)山走海置眼前。 其三 仆在雁門關(guān),君為峨眉客。 心懸萬里外,影滯兩鄉(xiāng)隔。 其四 西當(dāng)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顛。 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 其五 君王縱疏散,云壑借巢夷。 爾去之羅浮,我還憩峨眉。 其六 靈心圓映三江月,彩質(zhì)疊成五色云。 中藏寶訣峨眉去,千里提攜長憶君。 其七 登岳眺百川,杳然萬恨長。 卻戀峨眉去,弄景偶騎羊。 [注釋] (一)平羌:岷江流至樂山(古嘉定)一段古稱平羌。 (二)清溪:古平羌縣之清溪驛,在今四川樂山關(guān)廟鄉(xiāng)板橋村境內(nèi)。 (三)渝州:即今重慶。漢名為江洲,隋更名渝州,宋置重慶府。 作者介紹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jì)(甘肅秦安西北)人,中宗神龍元年(705)舉家遷居四川綿州,在蜀中度過青年時期。約開元12年(725)離蜀,曾蒞嘉州。天寶初年(742)入長安,任翰林院供奉。后遭讒出京,游歷江湖,縱情詩酒,以排遣懷才不遇的憂憤。后來又遭入獄,在流放夜郎的途中遇赦。直到61歲時,李白還請求從軍入幕,希望能有“一割之用”,卻因病在途中折回,未能如愿,病疾。李白一生愛詩,題材多種多樣。他的七言古詩《蜀道難》《夢游天姥吟留別》《將進(jìn)酒》《梁甫吟》;五言古詩《古風(fēng)》59首;有漢魏六朝樂府風(fēng)味的《長干行》《子夜吳歌》;七言絕句《望廬山瀑布》《望天門山》《早發(fā)白帝城》為盛唐名篇。李白在唐代已經(jīng)享有盛名,他的詩作“集無定卷,家家有之”。世稱“詩仙”,為中華詩壇第一人。有《李太白全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