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鑒定文物真知堂: 分享真知識,傳遞正能量!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件清宮舊藏的成化斗彩杯。 高3.4cm,口徑7.4cm,足徑4.8cm。 杯敞口,淺弧腹,平底,圈足,亦可稱作小洗。內(nèi)底繪青花十字寶杵,交叉處書一梵文。十字寶杵圍以8個變形蓮瓣紋,蓮瓣內(nèi)均書一梵文。外壁斗彩繪折枝花4組。細沙底,無款識。外底釉及年款被后人磨去。 瓷器鑒定文物真知堂: 這個成化杯有講究。我們知道成化年間的瓷器以小杯為著。各種各樣的杯子,小巧精致,極為雅麗,絕非永宣那種丈夫氣可擬。也就因如此,后世好事者傳言,成化斗彩都是皇帝為了自己寵幸的妃子萬貞兒所制,所以才這么女性化。 此說謬矣。筆者前面有文聊及如此。萬貴妃當時確實權(quán)傾朝野,但她比成化皇帝大十幾歲,本是成化帝小時候落難時的貼身侍女,后來成化帝因父皇朱祁鈺復辟又得回太子位,乃至登基,不忘舊事,攫為貴妃。別的不說,從這點來看,成化皇帝不忘舊事,還是值得點個贊的。 瓷器鑒定文物真知堂: 但成化帝自幼幽禁,飽受風雨,也就因此養(yǎng)成了宅男性格。反而是萬氏,因為是皇帝的保護者(皇帝是被她抱在懷里長大的),后來成了貴妃,史料記載皇帝出行,萬氏戎裝配劍騎馬護衛(wèi)于左右,儼然一副花木蘭形象。再加上萬氏本出身低賤,非為貴戚,并未受過什么太多文化教育,從一個普通宮女升為貴妃,可謂脫胎換骨,平步青云,但這文化素養(yǎng)卻很難提升。說清新淡雅的成化斗彩乃萬氏喜好,有點太抬舉她了。 瓷器鑒定文物真知堂: 反觀成化帝,史料記載他雅好書畫,自己也有畫作傳世。當然帝王之作不可能是什么風云巨制,一般也就是些花木小品。我們今天看到的大量成化文物小器,都是可供把玩之物,絕非廟堂之器??梢韵胍?,幼年頗受驚嚇的成化帝在即位之后,早已沒有了太多雄才大略,安于閨閣之樂,做個守成君主,已經(jīng)是極好的。這樣就是坊間所謂成化無大器的根本原因。 瓷器鑒定文物真知堂: 成化文物雖少大器,但成化開創(chuàng)的斗彩瓷器清新淡雅的風格卻影響了后世。到了清代,又出了一個宅男皇帝雍正。也是極喜歡瓷器,甚至親自設(shè)計款式,過問燒瓷之事。以此推斷,成化斗彩文物的很多器型和款識,或許出自成化皇帝親自設(shè)計的紋樣,也不無可能性。 成化斗彩文物的鑒定,關(guān)鍵是看釉。明瓷,論釉質(zhì),有成化第一,洪武次之之說。歷朝歷代的白釉,雖然以永樂甜白為最,但論玉質(zhì)感則成化獨占鰲頭。 瓷器鑒定文物真知堂: 這個胎和釉,是瓷器制作的根本。今天采用的球磨機能夠把制瓷原料粉碎到古代完全做不到的目數(shù),但也因此失去了古瓷瓷胎的古拙感。今天的化工原料使得瓷釉瓷彩配方精確,卻失去了古代瓷釉,彩料中天然礦物的多樣性,變得單一而純粹。顏色之辯,千差萬別,使用天然礦物配釉,自古以來工匠各有秘方。例如均窯釉屬于乳濁分相釉,釉里含有五氧化二磷。所以古代有殉窯才能燒成一說,也是有其科學性的。因為人類骨骸含有五氧化二磷,所以殉窯或能燒成均窯的紅色乳濁釉,則均窯古代配方中或含有動物骨骸成分。 瓷器鑒定文物真知堂: 所以,成化瓷文物鑒定,無論斗彩還是青花,最難仿的是釉。古代的成化瓷釉,不但是精煉,而且陳腐經(jīng)年。就好像我們今天喝的老母雞湯一樣,沒有養(yǎng)過2年的老母雞,這湯再怎么燉也寡然無味。養(yǎng)雞場里4個多月就出場的小母雞,其肉質(zhì)是催肥的,看似一模一樣,一燉湯就原形畢露了。所以,成化瓷,胎體的麻倉土現(xiàn)在已經(jīng)絕跡,麻倉土里的氧化鉀是使瓷胎肉紅色半透明的要素,但這種天然氧化鉀氧化鈉的配比配方,今天已經(jīng)無法用現(xiàn)在的原料還原。所以,鑒定成化瓷器文物,關(guān)鍵看胎釉,因為這是無法模仿的特征。 瓷器鑒定文物真知堂: 故宮收藏的這個杯子,很奇怪。一看就是典型的成化器。但為何底部被后人磨去了釉和款呢?一般而言,磨款是為了掩飾或作偽,比如把嘉靖斗彩款磨掉重新填上成化款,以冒充成化器。但這件本就定為成化,為何磨掉款識?或者這件本就是嘉靖所仿,而不是成化本朝?再者,此器是一直從明朝傳到清朝還是中間流落民間后被清宮收藏的呢?這些問題已經(jīng)成了一個永遠也解不開的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