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教師、女學者或德高望重具有社會影響力和感召力的女性稱為先生,始于中國近代。在中國,有以下幾位被尊稱為先生的著名女性。 ?宋慶齡先生(1893年—1981年)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的夫人。偉大的愛國主義、民主主義、國際主義和共產(chǎn)主義戰(zhàn)士,舉世聞名的二十世紀的偉大女性。 宋慶齡青年時代追隨孫中山,獻身革命,在近七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堅強不屈,矢志不移,英勇奮斗,始終堅定地和中國人民、中國共產(chǎn)黨站在一起。 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yè),為婦女兒童的衛(wèi)生保健和文化教育福利事業(yè),為祖國統(tǒng)一以及保衛(wèi)世界和平、促進人類的進步事業(yè)而殫精竭力,鞠躬盡瘁,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受到中國人民、海外華人華僑的景仰和愛戴,也贏得國際友人的贊譽和熱愛,并享有崇高的威望。 1981年5月15日,被接收為中國共產(chǎn)黨正式黨員。5月16日,被全國人大常委會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的榮譽稱號。 ?何香凝先生(1878年-1972年)國民黨左派廖仲愷的夫人。女權(quán)革命的領(lǐng)袖,革命家,畫家,政治活動家,民革主要創(chuàng)始人,國民黨元老,建立民國的功臣,“三大政策”的忠實執(zhí)行者,抗日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一個方面軍,也是新中國創(chuàng)始人之一。 辛亥前后參加各種革命活動的女性,有姓名可查的有380多人,其中有較大影響力的有180多人,實際參加同盟會的只有54人。在這54人當中,能夠把革命與參政貫穿始終,并且跨越國民黨與共產(chǎn)黨兩個時代的,只有何香凝一人。 ?許廣平先生(1898年-1968年)魯迅先生的夫人。她寫作了《兩地書》《魯迅回憶錄》,保存魯迅手稿,編輯完成《魯迅全集》。 許廣平與魯迅在一起整整十年,十年攜手,十年憂樂相通,在生命中互相往來。許廣平的人生價值在魯迅的生命中得到了體現(xiàn);她叩開了魯迅的愛情之門,給予魯迅一個溫馨幸福完整的家,她既是魯迅事業(yè)的得力助手,又是魯迅精神最忠誠的繼承者和最熱忱的弘揚者。這一切源于許廣平的才華智慧,源于她與魯迅的志同道合 ,也源于她能自覺地將自己融入魯迅的事業(yè)中 。 ?冰心先生(1900年—1999年)原名謝婉瑩,筆名冰心。冰心被稱為“世紀老人”,現(xiàn)代著名女作家、兒童文學家、詩人、翻譯家,她歌頌?zāi)笎?,童真,自然。非常愛小孩,把小孩看做“最神圣的人”。她的代表作品有小說集《超人》,詩集《春水 》、《繁星》,散文集《寄小讀者》、《再寄小讀者》、《三寄小讀者》、《小桔燈》等。 冰心文學作品中所體現(xiàn)的寬廣人性是它的生命力,雖然作品數(shù)量很少,而且沒有長篇,但冰心那富有聲音的作品,以及對人性的一種側(cè)面的仔細的洞察,就像《小桔燈》一樣,賦予我們以溫暖心房的光芒。 ?楊絳先生(1911年—2016年)錢鐘書先生的夫人。中國著名女作家、文學翻譯家和外國文學研究家。通曉英語、法語、西班牙語,由她翻譯的《唐·吉訶德》被公認為最優(yōu)秀的翻譯佳作。楊絳93歲出版散文隨筆《我們仨》,風靡海內(nèi)外,96歲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邊上》,102歲出版250萬字的《楊絳文集》八卷。 她堅忍于知識分子的良知與操守,她堅貞于偉大女性的關(guān)懷與慈愛,她固守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淡泊與堅韌,楊絳的內(nèi)心是堅硬的,又是柔軟的。 ?林徽因先生(1904年-1955年)梁思成的夫人。中國著名建筑師、詩人、作家。人民英雄紀念碑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深化方案的設(shè)計者,改造傳統(tǒng)景泰藍,保護奈良古建。三十年代初,同梁思成一起用現(xiàn)代科學方法研究中國古代建筑,為中國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堅實的科學基礎(chǔ)。 文學上,著有散文、詩歌、小說、劇本、譯文和書信等。代表作品:《你是人間四月天》,《蓮燈》,《九十九度中》,《誰愛這不息的變幻》,《深夜里聽到的聲音》等。 面對林徽因這樣的女子,倘若還要糾纏她的情感,那么那個據(jù)說為她終身不娶的哲學家金岳霖的真誠最能夠說明她情感的品質(zhì)。倘若還要記起她的才華,那么她的詩文以及她與梁思成共同完成的論著還不足以表現(xiàn)她才華的全部,因為那些充滿知性與靈性的連珠的妙語已經(jīng)絕響。倘若還要記起她的堅忍與真誠,那么她一生的病痛以及伴隨梁思成考察的那些不可計數(shù)的荒郊野地里的民宅古寺足以證明,她確實是一位不可多得的真正的女人。 張充和先生(1914年——2015年)蘇州教育家張武齡的四女(張氏四蘭:張元和、張允和、張兆和、張充和),張充和在1949年隨夫君赴美后,50多年來,在哈佛、耶魯?shù)?0多所大學執(zhí)教,傳授書法和昆曲,為弘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默默地耕耘了一生。被譽為民國閨秀、“最后的才女”。 張充和的書法各體皆備,一筆娟秀端凝的小楷,結(jié)體沉熟,骨力深蘊,尤為世人所重,被譽為“當代小楷第一人”。在各種出版的昆曲圖錄里,她的名字是和俞振飛、梅蘭芳這些一代大師的名字連在一起的。 張充和一生低調(diào),為人謙和,淡泊名利。出于敬重,大家都喚張充和為“張先生”。 ?馮沅君先生(1900年-1974年)現(xiàn)代著名女作家,中國古典文學史家,大學一級教授。自幼學習四書五經(jīng)、古典文學及詩詞,與著名哲學家馮友蘭和地質(zhì)學家馮景蘭為同胞兄妹,丈夫是著名學者陸侃如。曾任山東大學副校長。 馮沅君是新中國第一位女一級教授,也擔任過山東大學副校長,同時還在文化界、婦女界擔任一些要職,積極參加青島市的社會活動。陸、馮夫婦在文學研究領(lǐng)域同心協(xié)力著書立說,比翼齊飛,堪稱文壇佳話。 ?沈祖棻先生(1909年—1977年)教授,詞人、詩人、文學家、文論家。格律體新詩先驅(qū)詩人之一。主要代表作有《別》《贈孝感》《妥協(xié)》《早早詩》等,在古典文學研究和舊體詩詞上有著很高的造詣,對于中國格律新詩的創(chuàng)建和完善有著重要的影響。 曾任教于華南多所高等學府中文系。有“當代李清照”美譽。與丈夫著名文學教授程千帆合稱“程沈”,曾被師友贊為“昔時趙李今程沈”。被文壇譽為江南才女。 ?駱玉笙先生(1914年-2002年)駱玉笙,別名小彩舞,“駱派”京韻大鼓的創(chuàng)建者,曾任中國曲藝家協(xié)會主席、名譽主席。代表作品:《劍閣聞鈴》《丑末寅初》《重整河山待后生》。 駱玉笙她在70余年的京韻大鼓藝術(shù)生涯中,研習繼承前輩的藝術(shù)成就,博采眾家之長,以孜孜不倦的探索和努力,創(chuàng)立了以字正腔圓、聲音甜美、委婉抒情、韻味醇厚為特色的“駱派”京韻,開拓了京韻大鼓藝術(shù)的新生面,達到了這一藝術(shù)形式的高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