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音樂抵達更深的閱讀! 詩選 本期陳子昂五律全集,含古律及八句短古,凡五十首。讀者注意分辨及體會其中異同處。 度荊門望楚(唐·陳子昂) 遙遙去巫峽,望望下章臺。 巴國山川盡,荊門煙霧開。 城分蒼野外,樹斷白云隈。 今日狂歌客,誰知入楚來。 晚次樂鄉(xiāng)縣(唐·陳子昂) 故鄉(xiāng)杳無際,日暮且孤征。 川原迷舊國,道路入邊城。 野戍荒煙斷,深山古木平。 如何此時恨,噭噭夜猿鳴。 同王員外雨后登開元寺南樓因酬暉上人獨坐山亭有贈(唐·陳子昂) 鐘梵經(jīng)行罷,香林坐入禪。 巖庭交雜樹,石瀨瀉鳴泉。 水月心方寂,云霞思獨玄。 寧知人世里,疲病得攀緣。 東征答朝臣相送(唐·陳子昂) 平生白云意,疲薾愧為雄。 君王謬殊寵,旌節(jié)此從戎。 挼繩當系虜,單馬豈邀功。 孤劍將何托,長謠塞上風。 詠主人壁上畫鶴寄喬主簿崔著作(唐·陳子昂) 古壁仙人畫,丹青尚有文。 獨舞紛如雪,孤飛曖似云。 自矜彩色重,寧憶故池群。 江海聯(lián)翩翼,長鳴誰復聞。 居延海樹聞鶯同作(唐·陳子昂) 邊地無芳樹,鶯聲忽聽新。 間關(guān)如有意,愁絕若懷人。 明妃失漢寵,蔡女沒胡塵。 坐聞應(yīng)落淚,況憶故園春。 題李三書齋(崇嗣)(唐·陳子昂) 灼灼青春仲,悠悠白日升。 聲容何足恃,榮吝坐相矜。 愿與金庭會,將待玉書徵。 還丹應(yīng)有術(shù),煙駕共君乘。 送魏大從軍(唐·陳子昂) 匈奴猶未滅,魏絳復從戎。 悵別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橫代北,狐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漢將功。 送殷大入蜀(唐·陳子昂) 禺山金碧路,此地饒英靈。 送君一為別,悽斷故鄉(xiāng)情。 片云生極浦,斜日隱離亭。 坐看征騎沒,惟見遠山青。 落第西還別劉祭酒高明府(唐·陳子昂) 別館分周國,歸驂入漢京。 地連函谷塞,川接廣陽城。 望迥樓臺出,途遙煙霧生。 莫言長落羽,貧賤一交情。 落第西還別魏四懔(唐·陳子昂) 轉(zhuǎn)蓬方不定,落羽自驚弦。 山水一為別,歡娛復幾年。 離亭暗風雨,征路入云煙。 還因北山徑,歸守東陂田。 送客(唐·陳子昂) 故人洞庭去,楊柳春風生。 相送河洲晚,蒼茫別思盈。 白蘋已堪把,綠芷復含榮。 江南多桂樹,歸客贈生平。 遂州南江別鄉(xiāng)曲故人(唐·陳子昂) 楚江復為客,征棹方悠悠。 故人憫追送,置酒此南洲。 平生亦何恨,夙昔在林丘。 違此鄉(xiāng)山別,長謠去國愁。 送東萊王學士無競(唐·陳子昂) 寶劍千金買,平生未許人。 懷君萬里別,持贈結(jié)交親。 孤松宜晚歲,眾木愛芳春。 已矣將何道,無令白首新。 送梁李二明府(唐·陳子昂) 負書猶在漢,懷策未聞秦。 復此窮秋日,芳樽別故人。 黃金裝屢盡,白首契逾新。 空羨雙鳧舄,俱飛向玉輪。 送魏兵曹使巂州得登字(唐·陳子昂) 陽山淫霧雨,之子慎攀登。 羌笮多珍寶,人言有愛憎。 欲酬明主惠,當盡使臣能。 勿以王陽道,迢遞畏崚嶒。 送著作佐郎崔融等從梁王東征(唐·陳子昂) 金天方肅殺,白露始專征。 王師非樂戰(zhàn),之子慎佳兵。 海氣侵南部,邊風掃北平。 莫賣盧龍塞,歸邀麟閣名。 春晦餞陶七于江南同用風字(唐·陳子昂) 黃鶴煙云去,青江琴酒同。 離帆方楚越,溝水復西東。 芙蓉生夏浦,楊柳送春風。 明日相思處,應(yīng)對菊花叢。 登薊城西北樓送崔著作融入都(唐·陳子昂) 薊樓望燕國,負劍喜茲登。 清規(guī)子方奏,單戟我無能。 仲冬邊風急,云漢復霜棱。 慷慨竟何道,西南恨失朋。 月夜有懷(唐·陳子昂) 美人挾趙瑟,微月在西軒。 寂寞夜何久,殷勤玉指繁。 清光委衾枕,遙思屬湘沅。 空簾隔星漢,猶夢感精魂。 夏日游暉上人房(唐·陳子昂) 山水開精舍,琴歌列梵筵。 人疑白樓賞,地似竹林禪。 對戶池光亂,交軒巖翠連。 色空今已寂,乘月弄澄泉。 春日登金華觀(唐·陳子昂) 白玉仙臺古,丹丘別望遙。 山川亂云日,樓榭入煙霄。 鶴舞千年樹,虹飛百尺橋。 還疑赤松子,天路坐相邀。 群公集畢氏林亭(唐·陳子昂) 金門有遺世,鼎實恣和邦。 默語誰能識,琴樽寄北窗。 子牟戀魏闕,漁父愛滄江。 良時信同此,歲晚跡難雙。 宴胡楚真禁所(唐·陳子昂) 人生固有命,天道信無言。 青蠅一相點,白璧遂成冤。 請室閑逾邃,幽庭春未暄。 寄謝韓安國,何驚獄吏尊。 魏氏園林人賦一物得秋亭萱草(唐·陳子昂) 昔時幽徑里,榮耀雜春叢。 今來玉墀上,銷歇畏秋風。 細葉猶含綠,鮮花未吐紅。 忘憂誰見賞,空此北堂中。 晦日宴高氏林亭(唐·陳子昂) 尋春游上路,追宴入山家。 主第簪纓滿,皇州景望華。 玉池初吐溜,珠樹始開花。 歡娛方未極,林閣散馀霞。 上元夜效小庾體(唐·陳子昂) 三五月華新,遨游逐上春。 相邀洛城曲,追宴小平津。 樓上看珠妓,車中見玉人。 芳宵殊未極,隨意守燈輪。 觀荊玉篇(唐·陳子昂) 鴟夷雙白玉,此玉有緇磷。 懸之千金價,舉世莫知真。 丹青非異色,輕重有殊倫。 勿信玉工言,徒悲荊國人。 征東至淇門答宋十一參軍之問(唐·陳子昂) 南星中大火,將子涉清淇。 西林改微月,征旆空自持。 碧潭去已遠,瑤華折遺誰。 若問遼陽戍,悠悠天際旗。 酬暉上人秋夜山亭有贈(唐·陳子昂) 皎皎白林秋,微微翠山靜。 禪居感物變,獨坐開軒屏。 風泉夜聲雜,月露宵光冷。 多謝忘機人,塵憂未能整。 酬暉上人夏日林泉(唐·陳子昂) 聞道白云居,窈窕青蓮宇。 巖泉萬丈流,樹石千年古。 林臥對軒窗,山陰滿庭戶。 方釋塵事勞,從君襲蘭杜。 春夜別友人二首其一(唐·陳子昂) 銀燭吐青煙,金樽對綺筵。 離堂思琴瑟,別路繞山川。 明月隱高樹,長河沒曉天。 悠悠洛陽道,此會在何年。 春夜別友人二首其二(唐·陳子昂) 紫塞白云斷,青春明月初。 對此芳樽夜,離憂悵有馀。 清冷花露滿,滴瀝檐宇虛。 懷君欲何贈,愿上大臣書。 喜遇冀侍御圭崔司議泰之二使(唐·陳子昂) 謝病南山下,幽臥不知春。 使星入東井,云是故交親。 惠風吹寶瑟,微月憶清真。 憑軒一留醉,江海寄情人。 感遇詩三十八首其一(唐·陳子昂) 微月生西海,幽陽始代升。 圓光正東滿,陰魄已朝凝。 太極生天地,三元更廢興。 至精諒斯在,三五誰能徵。 感遇詩三十八首其二(唐·陳子昂) 蘭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幽獨空林色,朱蕤冒紫莖。 遲遲白日晚,裊裊秋風生。 歲華盡搖落,芳意竟何成。 感遇詩三十八首其四(唐·陳子昂) 樂羊為魏將,食子殉軍功。 骨肉且相薄,他人安得忠。 吾聞中山相,乃屬放麑翁。 孤獸猶不忍,況以奉君終。 感遇詩三十八首其五(唐·陳子昂) 市人矜巧智,于道若童蒙。 傾奪相夸侈,不知身所終。 曷見玄真子,觀世玉壺中。 窅然遺天地,乘化入無窮。 感遇詩三十八首其七(唐·陳子昂) 白日每不歸,青陽時暮矣。 茫茫吾何思,林臥觀無始。 眾芳委時晦,鶗鴂鳴悲耳。 鴻荒古已頹,誰識巢居子。 感遇詩三十八首其十三(唐·陳子昂) 林居病時久,水木澹孤清。 閑臥觀物化,悠悠念無生。 青春始萌達,朱火已滿盈。 徂落方自此,感嘆何時平。 感遇詩三十八首其十四(唐·陳子昂) 臨岐泣世道,天命良悠悠。 昔日殷王子,玉馬遂朝周。 寶鼎淪伊谷,瑤臺成古丘。 西山傷遺老,東陵有故侯。 感遇詩三十八首其十八(唐·陳子昂) 逶迤勢已久,骨鯁道斯窮。 豈無感激者,時俗頹此風。 灌園何其鄙,皎皎于陵中。 世道不相容,嗟嗟張長公。 感遇詩三十八首其二十(唐·陳子昂) 玄天幽且默,群議曷嗤嗤。 圣人教猶在,世運久陵夷。 一繩將何系,憂醉不能持。 去去行采芝,勿為塵所欺。 感遇詩三十八首其二十二(唐·陳子昂) 微霜知歲晏,斧柯始青青。 況乃金天夕,浩露沾群英。 登山望宇宙,白日已西暝。 云海方蕩潏,孤鱗安得寧。 感遇詩三十八首其二十四(唐·陳子昂) 挈瓶者誰子,姣服當青春。 三五明月滿,盈盈不自珍。 高堂委金玉,微縷懸千鈞。 如何負公鼎,被敚笑時人。 感遇詩三十八首其二十五(唐·陳子昂) 玄蟬號白露,茲歲已蹉跎。 群物從大化,孤英將奈何。 瑤臺有青鳥,遠食玉山禾。 昆崙見玄鳳,豈復虞云羅。 感遇詩三十八首其二十六(唐·陳子昂) 荒哉穆天子,好與白云期。 宮女多怨曠,層城閉蛾眉。 日耽瑤池樂,豈傷桃李時。 青苔空萎絕,白發(fā)生羅帷。 感遇詩三十八首其二十八(唐·陳子昂) 昔日章華宴,荊王樂荒淫。 霓旌翠羽蓋,射兕云夢林。 朅來高唐觀,悵望云陽岑。 雄圖今何在,黃雀空哀吟。 感遇詩三十八首其三十(唐·陳子昂) 可憐瑤臺樹,灼灼佳人姿。 碧華映朱實,攀折青春時。 豈不盛光寵,榮君白玉墀。 但恨紅芳歇,凋傷感所思。 感遇詩三十八首其三十八(唐·陳子昂) 仲尼探元化,幽鴻順陽和。 大運自盈縮,春秋遞來過。 盲飆忽號怒,萬物相紛劘。 溟海皆震蕩,孤鳳其如何。 集評 《后村詩話》 唐初王、楊、沈、宋擅名,然不脫齊、梁之體。獨陳拾遺首唱高雅沖淡之音,一掃六代之纖弱,趨于黃初、建安矣!太白、韋、柳繼出,皆自子昂發(fā)之。 《瀛奎律髓》 陳拾遺子昂,唐之詩祖也。不但《感遇詩》三十八首為古體之祖,其律詩亦近體之祖也。 周履靖《騷壇秘語》 陳子昂初變齊梁之弊,以理勝情,以氣勝辭。祖《十九首》、郭景純、陶淵明,故立意玄遠而造語精圓。 《唐詩品》 唐初律體聲華并隆,音節(jié)兼美,屬梁、陳之艷藻,鏟末路之靡薄,可謂盛矣,而古詩之流,尚阻蹊徑。拾遺洗濯浮華,斫新雕樸,《感遇》諸作,挺然自樹,雖頗峭徑,而興寄遠矣。自馀七言諸體乃非所長,《春臺》之作純有楚聲,此意寥寥,幾乎尺有所短,竟使沈、宋揚波,宗稱百代,慷慨瑰奇之氣,尚詭于風人之度耶? 李攀龍《唐詩選序》 唐無五言古詩,而有其古詩。陳子昂以其古詩為古詩,弗取也。 《藝苑卮言》 陳正字陶洗六朝鉛華都盡,托寄大阮,微加斷裁,而天韻不及;律體時時入古,亦是矯枉之過。 《詩藪·內(nèi)編》 唐初承襲梁、隋,陳子昂獨開古雅之源,張子壽首創(chuàng)清淡之派。盛唐繼起,孟浩然、王維、儲光羲、常建、韋應(yīng)物,本曲江之清淡,而益以風神者也;高適、岑參、王昌齡、李頎、孟云卿,本子昂之古雅,而加以氣骨者也。 《詩藪·內(nèi)編》 五言律體,極盛于唐,要其大端,亦有二格:陳、杜、沈、宋,典麗精工;王、孟、儲、韋,清空閑遠,此其概也。 《唐詩歸》 唐至陳子昂,治覺詩中有一世界。無論一洗偏安之陋,并開創(chuàng)草昧之意亦無之矣。以至沈、宋、燕公、曲江諸家,所至不同,皆有一片廣大清明氣象,真正風雅。 《唐音癸簽》 唐人推重子昂,自盧黃門后,不一而足。如杜子美則云:“有才繼騷雅”、“名與日月懸,韓退之則云:“國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豹氼佌媲溆挟愓摚ㄈ徊啥对娛健?。近代李于麟,加貶尤劇,余謂諸賢軒輊,各有深意,子昂自以復古反正,于有唐一代詩,功為大耳。正如夥涉為王,殿屋非必沉沉,但大澤一呼,為群雄驅(qū)先,自不得不取冠漢史,王弇州云:“陳正字淘洗六朝鉛華都盡,托寄大阮,微加斷裁,第天韻不及?!焙鹪疲骸白影合鞲∶叶窆叛?,雖不能遠追魏晉,然在唐初,自是杰出?!彼箖裳粤紴檎壑砸印?/span>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 陳、杜詩體渾大,非若中晚下細小工夫,作小結(jié)果。 《詩源辨體》 子昂五言近體,律雖未成,而語甚雄偉,武德以還,綺靡之習,一洗頓盡。 《詩辯坻》 陳伯玉律詩,清雄為骨,綿秀為姿,設(shè)色妍麗,寓意蒼遠。由初入盛,此公變之。沈、宋堂皇,悉皆祖構(gòu)于此。 《原詩·內(nèi)篇》 盛唐諸詩人,惟能不為建安之古詩,吾乃謂唐有古詩。若必慕漢魏之聲調(diào)字句,此漢魏有詩而唐無古詩矣。旦彼所謂陳子昂“以其古詩為古詩”,正惟子昂能自為古詩,所以為子昂之詩耳。 《唐詩別裁》 唐初五言古、漸趨于律,風格未遒。陳正字起衰而詩品始正,張曲江繼續(xù)而詩品乃醇, 《繭齋詩談》 子昂胸中被古詩膏液熏蒸十分透徹,才下筆時,便有一段元氣,渾顥驅(qū)遣,奔赴而來。其轉(zhuǎn)換吞吐,有掩映無盡之致,使人尋味不置,愈入愈深,非上口便曉者比。但是他見得理淺,到感慨極深處,不過逃世遠去,學佛學仙耳,此便是沒奈何計較。 《石洲詩話》 子昂、太白皆疾梁、陳之艷薄,而思復古道者。然子昂以精深復古,太白以豪放復古,必如此乃能復古耳。若其揣摩于形跡以求合,奚足言復古乎? 《援鶉堂筆記》 射洪風骨矯拔,而才韻猶有未充,諷誦之次,風調(diào)似未極跌蕩洋溢之致。 《三唐詩品》 骨格清凝,蒼蒼入漢,源于《小雅》,故有怨誹之音?!陡杏觥分T篇,璆然冠代,稱物既芳,寄托遙遠,固當仰駕阮公,俯陵左相?!队闹荨泛莱鰹槊?,如《河梁贈答》,語似常談,而脫口天成,適如人意。海內(nèi)文宗,非虛譽也。 |
|
來自: 泮溪別館 > 《古詩詞薈萃(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