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巧云出場是在《水滸傳》第四十四回《錦豹子小徑逢戴宗,病關(guān)索長街遇石秀》和第四十五回《楊雄醉罵潘巧云,石秀智殺裴如海》中。 石秀在薊州城內(nèi)認(rèn)識了在知府內(nèi)當(dāng)差的楊雄,二人言下投機(jī),結(jié)拜為兄弟。于是楊雄熱情邀石秀去自家居住,介紹其妻潘巧云認(rèn)識,并請他同泰山潘太公一起在他家的小巷開了家賣肉的屠宰作坊,生意十分興隆。 潘巧云因暗地里與報恩寺閹黎裴如海有染,以為先夫王押司兩周年做道場為由,請來裴如海為先夫超度亡靈。兩人按捺不住欲火,眉來眼去,被石秀看在眼中。潘巧云又借口到報恩寺為老娘還愿,仔細(xì)梳洗打扮了,同父親和丫頭迎兒一起去了報恩寺。 裴如海設(shè)下盛宴,用烈酒將潘太公灌醉,扶到一邊休息,又將潘巧云引到樓上自己的臥房內(nèi),支開了迎兒,成就了好事。 海和尚初次嘗到了女人的甜頭,便似"攝了魂魄一般",欲與婦人長期偷歡,這正中潘巧云下懷。于是二人商定分頭買通了打更報曉的頭陀胡道和丫頭迎兒。自此,每當(dāng)楊雄夜晚去當(dāng)牢上宿,兩男女便私下相會,如魚得水,如膠似漆。 俗話說:紙里包不住火。此事被早已發(fā)現(xiàn)二人私情的石秀看出端倪。石秀留心察看,這日聽得巷里木魚聲響,便跳起來,從門縫里向外張望,恰巧看見一個頂戴頭巾的人從楊雄后門閃出來,和頭陀去了,然后迎兒把門關(guān)上。石秀看了個正著,恨道:"哥哥如此豪杰,卻討了這個淫婦,倒被這婆娘瞞過了,做成這等勾當(dāng)。"心中有氣,于是早飯后便到州衙前尋到楊雄,細(xì)說了根由。 楊雄大怒,這日喝醉酒回到家中,指著潘巧云一番痛罵。潘巧云一聽便知是石秀漏了底,于是惡人先告狀,向丈夫說石秀調(diào)戲她不成,反誣她清白。 楊雄聽信了潘巧云的讒言,第二天一早,將肉鋪砸了個稀里嘩啦。石秀見此,知道楊雄酒后失言,被潘巧云搶了先,引起了楊雄的誤會,于是主動收拾了行李,離開了楊家。 石秀心有不甘,尋個店家住下,清早四更起頭,悄悄來到楊雄后門巷內(nèi),殺了頭陀和海和尚,將他們的衣服剝了獻(xiàn)給楊雄,楊雄方知錯怪了石秀。 石秀同楊雄定下計謀,楊雄對潘巧云謊稱要同去岳廟燒香還愿,將轎子引上了人跡罕至的翠屏山。 楊雄先是將迎兒逼住,讓她說了潘巧云對她施惠,請她幫忙私會裴如海的過程,然后殺了迎兒。又將潘巧云綁在樹上,逼她說出了同海稀尚勾搭成奸的始末。憤怒的楊雄揮刀將潘巧云手刃,風(fēng)流美貌嬌娘,霎時香消玉殞。 潘巧云是《水滸傳》作者筆下的又一個"淫婦",二婚后有與師兄舊情復(fù)燃,可謂水滸四大淫婦之首。 她"先嫁了一個吏員,是薊州人,喚做王押司,兩年前身故了,方才晚嫁得楊雄,未及一年夫妻"。 楊雄對她是否百依百順書上沒贅述,可也確實(shí)從未駁回過她的要求。書中沒有提過夫妻之間吵嘴慪氣的事,自己家中為妻子的前夫請和尚張張揚(yáng)揚(yáng)地做道場他也無異議,不謂不寬容大度。石秀先對楊雄透出潘巧云與海和尚關(guān)系微妙的話,他心中窩囊,罵了潘巧云;但當(dāng)潘巧云向他哭訴石秀調(diào)戲她時,他的心又軟了,寧愿相信其妻之言,反過來又罵石秀"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將石秀掃地出門。由此可見,楊雄對她的感情也不謂不深。 所以,潘巧云同裴如海私通,并不是因?yàn)樵诨橐鰫矍閱栴}上存在著苦悶;再就是如果兩人久已情投意合,為什么不男的還了俗,不做和尚,女的不嫁給楊雄,二人光明正大地做夫妻,豈不比這樣偷偷摸摸好得多?潘巧云死了前夫,裴如海又認(rèn)了她父親做干爹,如果他們有心結(jié)合,恐怕阻力不大。那么,潘巧云的行為,只有她生性好淫一個解釋了。但潘巧云不同于潘金蓮,也不同于閻婆惜。 潘金蓮根本不把老實(shí)木訥"三寸丁谷樹皮"的丈夫武大郎放在眼中,明目張膽地與西門慶私通,還親手毒殺了丈夫;閻婆惜對宋江步步緊逼,又要休書,又要金子,還口口聲聲要同宋江縣衙大堂上見,矛盾尖銳到你死我活的地步。應(yīng)陔說潘巧云對楊雄是滿懷敬畏之心的,且不說她是怎樣煞費(fèi)苦心地安排了同海和尚私會的時間,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她對楊雄也是小心周到的。比如她去報恩寺上香,自己不敢對楊雄提及,而是托自己的父親潘太公說出;楊雄從監(jiān)里回來,她也是端茶倒水,殷勤侍奉;楊雄醉酒后,她嚇得大氣也不敢喘,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和衣在楊雄腳后倒了一夜。原因是楊雄是個英雄,有一身武藝,不似武大郎的矮矬懦弱與宋江的手無縛雞之力。她的罪狀不過是私通了裴如海,挑撥了楊雄同石秀的關(guān)系,至于說她日后可能害死楊雄,那也只是可能,而不是必定。這點(diǎn)過錯就受到剖腹剜心的懲治,不僅太重,而且手段太野蠻,使人不由得對潘巧云產(chǎn)生憐惜之情??稍捰终f回來,《水滸傳》的作者只有這樣寫,才能讓楊雄、石秀上梁山。不過這么一寫,就顯出了楊雄是個遇事欠果斷的人,這樣殘忍地對待妻子,實(shí)在是由于石秀在旁邊推波助瀾。石秀機(jī)警、勇敢、愛打抱不平,只是太過分了。當(dāng)潘巧云眼見迎兒被殺,知道自己在劫難逃時,抱著一線希望向石秀求救:"叔叔,勸一勸。"石秀則冷酷地回道:"嫂嫂,不是我。"實(shí)在心太黑、手太狠,讓人不舒服。 潘巧云只不過是為了保護(hù)自己誣陷了石秀,罪不當(dāng)誅,可她死得卻比潘金蓮和閻婆惜還慘。潘金蓮與閻婆惜不過頃刻之間命喪黃泉,而潘巧云不僅要面對迎兒血淋淋的尸首,還得在死亡在即的巨大恐怖中一一道出同裴如海的隱私,其精神上的煎熬可以想象。盡管她一再告饒認(rèn)錯,還是被先割了舌頭,又卸成七件,真真是慘不忍睹?!端疂G傳》的作者同當(dāng)時的道學(xué)家一樣,把婦女看做"禍水",楊雄因?yàn)槌粤藡D女的虧在社會上不能容身,才被迫上了梁山,這是當(dāng)時的社會環(huán)境所致,我們對幾百年前的事情再有看法也枉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