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出自唐代詩人元稹的《離思五首·其四》,是他為妻子韋叢寫的悼亡詩其中的一首,可以算得上是助力元稹出道'多情郎'的重要作品了。 其實這一名句里有兩個重要典故,元稹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風(fēng)景。 上句:'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元稹說,因為曾經(jīng)看到過滄海,所以其他地方的水不過爾爾。而早在千年前,孟子就已經(jīng)感嘆過:'故觀于海者難為水,游于圣人之門者難為言。'跨過時間,元稹發(fā)出了共鳴。 下句:'除卻巫山不是云',元稹又說,除了巫山上的云,其他地方的云都不夠美麗。這一句巫山云也有出處。楚國宋玉有《高唐賦》,賦里有一神女,她在巫山之間,'旦為朝云,暮為行雨',其身其姿,楚襄王為之絕倒,后人為之驚嘆。因為這一典故,以神女比韋叢,顯得元稹的深情。 這兩句詩的字面含義易解,滄海水也好,巫山云也罷。一句話總結(jié):只要有你,世間其他女子都黯然失色,難入我眼。 后人多不解的是:這首詩到底是寫給誰的?真的是寫給韋叢的嗎?難道不是寫給崔姓表妹的嗎? 如果多讀讀古今中外的情詩或者悼亡詩,也許就不會太過糾結(jié)到底誰應(yīng)該來認領(lǐng)這首詩了。才子大半多情,一生中只入眼一人的才子少之又少??赡苁菒矍?,也可能只是欣賞,但走了心的往往不是一人。一生一世一雙人是理想,有時候也只能是理想。 比如蘇軾,他寫'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字里行間是對妻子王弗的深情。但蘇軾后來又有了靈魂伴侶王朝云,初見時就把她寫進了詩詞里,'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后來朝云因病逝世,蘇軾也毫不吝惜筆墨,寫了《悼朝云》等詩詞。 因此,妻子或表妹,這首詩到底是寫給誰的,不必糾結(jié)。或許,詩人自己在寫這首詩的時候,眼里心里也不完全只有妻子,難道在某一瞬間,他的腦海里沒有閃過表妹的身影嗎? 這首詩得以流傳千年,它的真正意義大概在于既表達了一種對于美好的愛情珍而重之的心情,又表達了斯人已逝,一切都不再擁有的遺憾的心情。在遇上對的人,怦然心動的時刻,有人感嘆曾經(jīng)滄海;在經(jīng)年累月之后,憶起舊時戀人的時刻,也有人感嘆除卻巫山。美好和遺憾,得到和失去總是千百年來最容易引起共鳴的兩種情感。正是一次次的情感上的碰撞,這首詩成了千古名句。(一往文學(xué)作者:宛陵人) |
|
來自: 燕山茶社 > 《文學(xué)寫作大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