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社會化動物,社交是人的天性,社交可以滿足人情感交流的需求。但從更本質上來說,社交的本質和目的是資源互換。 那么,該如何提高社交能力,鏈接更多、更優(yōu)質的人脈資源?具備哪些特質,才能結交更多的大咖,并和大咖保持關系? 因為社交,信息資源交流、共享,思想觀點的碰撞才成為可能,社會合作、分工才能實現(xiàn),進而社會才能進步發(fā)展。因此,社交是社會發(fā)展的推進機和加速器。 于個人,社交是剛性需求,不可或缺。你需要通過社交來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滿足和宣泄情;唯有通過社交,你才能與人溝通、合作,實現(xiàn)價值互換,創(chuàng)造財富與機會。 社會和個人都離不開社交。人的社交需求分為量和質兩個方面。所謂社交量的需求就是結交和認識除自己之外更多的人,擴大自己的社交圈子。而社交質的需求是認識志同道合的朋友,或更優(yōu)秀的人,以及更厲害的牛人。 如今,人們對社交質量的需求,已經遠超社交數(shù)量。因為,比自己優(yōu)秀的人才能鞭策自己成長,厲害的大咖有更強大的社會資源,能成為我們人生中的貴人,而貴人擁有改變一個人命運的力量。 結交貴人,鏈接到更優(yōu)質的人脈,我們需要從三個方面著手: 一是,摒棄無用的社交,把社交注意力聚焦在有用的事情上。這其實就是“功利性的社交”。所謂功利性社交,不是在結交人時很功利,前倨后恭,對待大咖謙卑有禮,對待普通人傲慢無禮。而是要以事情為中心,而不是以人為中心,把社交精力投入到真正可以給自己帶來成長進步的場合中,而不是做“交際花”啥場合都去,更不能把大部分的經歷投入到朋友之間的吃喝玩樂上。 人的注意力和精力有限,必須懂得選擇和取舍。堅持用“二八法則”,不能平均用力,要把80%的社交注意力聚焦在20%重要的社交場合中去。 二是,提升表達和交際能力,鍛煉社交肌肉。語言是社交的橋梁,社交的本質活動是傾聽和表達。要提高社交質量,提升社交效率,個人表達能力首先要過關。 個人的表達能力,應該包括形象展示和語言交流兩個方面。形象展示就是自己的衣品、發(fā)型、外貌。干凈、清爽的外在形象,會給人留下精干,有修養(yǎng)的印象。相反,不修邊幅、穿著隨意就會給人傳遞不莊重,缺乏自律的感覺,會給個人形象扣分。 而語言交流包括傾聽話術和表達話術兩個方面。傾聽也是一種表達,對方說話時,報以反饋,你的肢體動作,包括眼神、點頭,對方可以看出你是否在思考和聽。好的傾聽者,不僅善于仔細記錄對方說話的要點,而且在聽的時候善于思考和反饋,和對方產生觀點的碰撞。 而表達的話術在于有邏輯性、有觀點、語言樸實。好的表達者并不是滔滔不絕,妙語連珠,掌握全場話語權的人。 好的表達要有條理和邏輯性,何為邏輯性,就是表達出來讓人聽得明白你在說什么,讓人聽得懂,知道你的核心意思。 好的表達這者也需要有觀點。何為有觀點,就是對事有自己的見解和想法,不能人云亦云,拾人牙慧。好的觀點既來自于日常的學習和積累,比如廣泛涉獵各種知識,也來自于認真的傾聽,因為在聽的時候,你會思考,和別人的觀點碰撞,這樣會產生新的電子。 好的表達者無需華麗的詞藻,簡單樸實就好。少即是多,越簡單的表達越具備一劍封喉的力量。就要寫文章一樣,去掉不必要的形容詞、副詞,多用動詞。 三是,結交優(yōu)質人脈的關鍵因素還在于,你要善于展示自己,讓貴人覺得你閃光點、價值,或有上進心,是可塑之才。 社交的本質在于互換資源。普通人之所以要結交厲害的大咖,是希望他們能給自己提供幫助,帶來資源和價值。大咖結交普通人也一樣,也希望他們給自己帶來能量和價值。 所以,在這個尊重個人智慧,崇尚價值最大化的功利世界中,你要想結交大咖、牛人,得先問自己,我可以為別人帶來什么? 有人可能覺得,大咖比我有錢、社會地位比我高、懂得比我多,我給別人啥也帶不來。 實際并上不是這樣,你于大咖而言,并不是一無是處。因為價值不僅包括金錢、人脈,還包括情感、認同以及人品。 如果和大咖交流時,你表現(xiàn)出很有上進心,對新事物充滿渴望和激情,那么大咖會認為你是一個可塑之才,甚至會從你身上找到自己當年的影子。那么你就和大咖建立了更深層次的鏈接,他會成為你強大的人脈資源。 比如,假如你有幸在一場文學沙龍上認識了劉慈欣。你是否有勇氣跟他面對面探討科幻文學的發(fā)展和未來,提出你不同的見解和觀點?;丶乙院?,你寫30000字的《三體》讀后感和自己的思考發(fā)給劉慈欣本人。那么你一定會撬開和劉慈欣深入交流的大門。 上面只是一個虛構的例子,但是,現(xiàn)實中類似的真實案例也不少。 如果你具備足以讓大咖震撼的精神力量,展現(xiàn)自己的與眾不同、上進心、充滿夢想,對一個問題非常有見地,這就能給大咖帶來價值,因為他們眼中的價值層次已經超越物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