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毅與小龍女的故事”與“梁山伯與祝英臺”、“董永與七仙女”、“許仙與白娘子”并稱為中國四大愛情傳奇。 對于柳毅傳書故事的真實(shí)性,向來說法不一,而且除去我們所熟知的故事之外,尚有很多其他版本。故事雖然也有神話志怪成分,但更加的細(xì)膩真實(shí)。 柳毅傳書本是發(fā)生在陜西省長武縣芋元鄉(xiāng)柳泉村的一個真實(shí)故事,后經(jīng)長期流行逐漸演化為傳奇故事。終被唐朝李朝威定格為《柳毅傳》,其后還有元曲《洞庭湖柳毅傳書》、越劇《柳毅傳書》,新中國成立后拍有電影《柳毅傳書》,影響深遠(yuǎn)。 在柳泉村現(xiàn)在還有座“柳毅廟”,且有相關(guān)的傳說: 傳說,唐高宗儀鳳年間,江南學(xué)士柳毅,三次赴長安應(yīng)試不第,滿腹躊躇,無心歸里,決意在秦地游學(xué),以待來年再考。 一日他乘馬散行,途經(jīng)一山坡,遇見一女子衣衫襤褸、滿目淚痕,牧放著一群羊。柳毅下馬問其情由,方知是洞庭湖龍君的三女兒,前幾年被涇河小龍君搶占為妻,慘遭虐待,無法脫身。柳毅出于同鄉(xiāng)同情之心,誓為龍女傳書解難。柳毅出門隨身攜帶有筆墨紙硯,以記錄見聞,這下正好派上用場。正待寫時,柳毅想到此去路途遙遠(yuǎn),要是書信遺失豈不是白費(fèi)功夫,況且如果被涇河龍君得到了書信,那自己也有生命危險(xiǎn)。一番思量之下,柳毅讓龍女將書信寫到自己背上,做到萬無一失之后,這才辭別龍女。 柳毅趕了一會兒路,感到腹中口渴,正想去附近村民家討碗水喝的時候,胯下的白馬一聲長嘶,兩個前蹄在地上刨土,拉也拉不住,這一刨就是三天三夜,地下冒出了泉水,但白馬也死了。柳毅將白馬背上的馬鞍解下,放在附近的一個小山上,這就是后來的馬鞍山。 柳毅喝足了泉水,渾身精力充沛,于是一路跋涉,按龍女密告之址,拜見龍君。龍君觀書后,焦急萬分,遣派強(qiáng)兵勇將,趕至涇河剿殺了孽龍,救出龍女。涇水從此不再泛濫,百姓得以安居。 龍君感于柳毅的忠義誠善,向他承諾,可以給他所有他想要的東西。柳毅搖搖頭說什么也不要,只要龍王嘴里的那顆龍珠。那龍珠是世上無上的珍寶,不僅漂亮,還可以祛除疾病。龍王雖然猶豫,但想到他救了女兒,最后還是忍痛割愛,將龍珠贈與柳毅。 柳毅回到當(dāng)初遇到龍女的地方,定居了下來,并用龍珠幫助當(dāng)?shù)厝嗣裰尾 .?dāng)?shù)厝擞懈杏诹愕牡滦?,在他死后修建了柳毅廟,世世代代供奉著他。 有人說,柳毅辭別龍君后再也沒有見過龍女;也有人說,柳毅死后成仙,去了洞庭湖,和龍女結(jié)為夫婦,過上了神仙般的日子。究竟是怎樣就不得而知了。 當(dāng)初白馬前蹄刨出的泉水,被后來人稱作“馬刨泉”,又叫做“柳泉”,附近的村子也改叫“柳泉村”。柳泉在幾年前因修西平鐵路時打洞而斷,不過后來有人又把泉水打出來了。此外還有龍女牧羊的龍女牧羊山,山上群石點(diǎn)點(diǎn),猶如羊群。 柳毅廟在離柳泉村不遠(yuǎn)的山溝里,附近的村民都會在農(nóng)歷六月十六去祭拜,據(jù)說這是柳毅傳書時的日子。 徐州豐縣也有座“柳毅廟”,但供奉的并不是傳書的柳毅,而是一位儀表堂堂的大將軍,不過這又是另一段故事了。 注:此版本“柳毅傳書”為柳泉村村民口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