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是方言,在《說文》中解釋道:“蜀,謂母曰姐,淮南謂之社”?!墩f文》是漢朝許慎所著,但是經(jīng)過歷代整理,中間是否保留多少原意,很難說了。目前所流行的《說文》是宋朝的,宋太宗校訂的。段玉裁注解為:“方言也,其字當(dāng)為蜀人所致”。
在宋朝的稱呼母親為姐姐已經(jīng)是很常見的了,在南宋《四朝見聞錄》中曾提到:“上嘗憲圣曰:極知汝相同勞苦,反與后進者齒,朕甚有愧。俟姐姐歸,爾其選已。”這其中的姐姐就是指的太后,趙構(gòu)從北方迎回了母親。 而在宋朝的時候,小姐這個詞也出現(xiàn)了。最早是指家中身份地下的婢女,后來指代妓女。在宋朝的《夷監(jiān)己制》中提到:“常為倡家營辦生業(yè),遂與散樂林小姐綢繆”。其中“小姐”就是指有才藝的妓女。清朝趙翼在《陔馀叢考》中記載 今南方搢紳家女,多稱小姐,在宋時閨閣女稱小娘子,小姐乃賤者之稱耳。 這特么我還能說什么呢?上千年了,兜兜轉(zhuǎn)轉(zhuǎn)又回來了,小姐又重新走上了正規(guī)。 姊這個詞,出現(xiàn)的很早,而且意思變化也不大,多用作書面語。在《說文》中解釋為:“姊,女兄也”。在《戰(zhàn)國策》中寫聶政提到:“非獨政之能,乃其姊者亦列女也!”而在《史記》中漢武帝就直接稱呼他的姐姐為姊:“嚄!大姊,何藏之深也!”。 姊在南北朝的時候,在北齊也曾被用作稱呼母親。在《北齊書》中記載,高湛曾逼迫自己的嫂子李祖娥,行淫亂之事,而且還有了身孕。李祖娥覺得沒臉見自己的兒子,所以高邵德每次求見都被拒之門外。高邵德就在門外高呼:“兒豈不知耶,姊姊腹大,故不見兒。” 可以肯定的一點是,無論稱呼母親為“姊姊”或者“姐姐”都源于南北朝時期,有人認(rèn)為它的源頭應(yīng)該是鮮卑。鮮卑人比較亂,稱父兄都為“阿干”,在《晉書 四夷傳》中記載:“鮮卑謂兄阿干”,因為哥和干發(fā)音相似。所以鮮卑和漢融合的時候,鮮卑人稱父為兄,稱母為姊。 總體上來說,“姐”這個詞出現(xiàn)的較晚,應(yīng)該是由“姊”或者“祖”轉(zhuǎn)音而來,而是中間的意思變動較大。但是“姊”出現(xiàn)的早,因為多為書面語,所以變動不大,僅在南北朝和唐朝的時候,被稱呼母親過一段時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