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家托爾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中寫道:“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行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p> 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可以說決定了他們今后的人生走向,這4種家庭,最容易培育出不幸的孩子!請爸媽們趕緊看看,為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讓他們健康成長! 一、經(jīng)常爭吵的家庭 孩子們的內(nèi)心是最單純的,生活在父母爭吵不斷的家庭,不僅對孩子的內(nèi)心是極大的重創(chuàng),也會深深影響到他們將來與異性的相處,嚴重的,會把這可怕的陰影帶到自己的家庭當中。 有一位好朋友,她說,自己每年的生日都會許同一個愿望,就是希望爸爸媽媽能早點離婚。她說,從她記事起,家里幾乎沒有一天不是劍拔弩張的。甚至因為垃圾桶里的垃圾沒有倒,都能成為父母掀桌大吵的理由。 更可怕的是,她發(fā)現(xiàn)自己身上也漸漸有了父母歇斯底里的影子。記得她說有一次和男朋友在飯館吃飯,就因為點菜意見不合,她差點沒控制住摔了盤子。 請所有的家長們,別再在孩子們的面前爭吵。別因為你們的一時意氣沖動,讓孩子們戰(zhàn)戰(zhàn)兢兢過完剩余的人生。 二、過分嚴厲的家庭 前段時間,董卿談論原生家庭的一段采訪,上了熱搜。 董卿提起父親的時候說,他的嚴厲和苛刻,遠遠超過了一般人的想象。 他對年少的董卿極為苛刻,甚至不允許她照鏡子,不讓買新衣服,除了學習之外,不允許有任何的文體活動。 董卿小時候甚至覺得在家吃飯,都是一種折磨,每次只要一聽到父親出差,就開心得手舞足蹈。 從高一到高三,每個寒暑假董卿都必須要自己打工掙錢,去賓館做清潔工,一天一塊錢。 在這樣艱苦的環(huán)境下,董卿的父親憑借自己一己之力考上了復旦大學,改變了漁家子弟的命運,因此,在他的觀念里,人必須要吃苦,才能成功。“如果沒過過苦日子,你以后就不會有好日子?!?/p> 這樣的教育理念,也深深影響了董卿的性格。她說自己常常會覺得自卑,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會常常否定自己。 我們教育孩子可以嚴格,但是不能嚴厲,太過極端的教育方式,往往會把孩子的心理、性格、習慣推向另一個極端。 三、父母缺位的家庭 去年引起全國上下軒然大波的“12歲男孩弒母案”,其中呈現(xiàn)的家庭環(huán)境,就是父母缺位的:父母長期在外面打工,孩子吳某從小跟著爺爺奶奶長大,老人對孫子極盡溺愛之能事,哪怕偷家里的錢去打游戲,也不會多說什么。 直到吳某12歲的時候,吳某的媽媽才決定回家照顧孩子,可想而知,剛剛進入叛逆期的孩子,和幾乎沒有陪伴成長的母親之間,該有多么多的矛盾和沖突?以至于后來悲劇發(fā)生的導火索,就是因為媽媽看到兒子在抽煙,非常生氣,就用皮帶抽打兒子,沒想到兒子轉身去廚房拿出了菜刀...... 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你的陪伴在他長大的過程中缺了席,就很難再找回了。 四、控制欲強的家庭 控制欲太強的父母,無異于以愛之名,扼殺了孩子的將來的幸福。 長大之后,他們往往會走向兩種極端。 要么就是生活在父母的陰影下,只會逆來順受,唯唯諾諾,不懂得自己獨立思考,也絲毫沒有主見。 要么就是極端反叛,父母不管說什么,都對著干,為了否定而否定,這樣的孩子,又怎么指望他能和父母和睦相處? 最好的教育,是學會適度放手。 曾看過這樣一句話:“父母把孩子帶來這個世界,是為了讓他們充分感知生命的千奇百味,而不是把他們變成自己任意捏造的玩偶。孩子的生命是父母給的,但人生卻是他們自己的。” 愿與大家共勉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