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把三九,三伏天的劃分,給大家介紹一下: 熱在三伏與 冷在三九 1、三伏天的劃分 三伏:初伏、中伏、末伏統(tǒng)稱為三伏。三伏天一般是一年中天氣最熱時期,初伏、末伏各10天,中伏10天或20天。 農歷7月前立秋者,則中伏為10天農歷7月后立秋者,則中伏為20天 初伏:夏至后第三個庚日起到第四個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時間叫初伏,也叫頭伏。 中伏:夏至后第四個庚日起到立秋后第一個庚日前的一段時間叫中伏,也叫二伏。 末伏:立秋后第一個庚日起到第二個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時間叫末伏,也叫終伏。 2,“三九”寒冬與冷在“三九”《九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望柳;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九又一九,耕牛遍地走。 人們說:“數九寒天,冷在三九”?!叭拧币话愠霈F在冬至到驚蟄。 冬至是數九的開始(一九)。 “冷在三九”:大寒正值三九,是天氣寒冷到了極點的意思,一年中最冷的季節(jié)。 我國習慣以冬至日作為“數九寒天”的開始,以后每隔九天為一階段,為一九,共九個九,八十一天。 有人問:“冬至是一年中白天最短的一天,陽光斜射地面受熱量少,應最冷,為什么說冷在三九呢?”這是因為冬至地面得到太陽熱量最少,但地面積累的熱量還未損失到最小,所以它不是最冷時候。冬至以后,太陽位置雖北移,但大地吸收熱量還是少于散熱的熱量,入不敷出,溫度繼續(xù)下降。直到三九以后,地面每天吸收的熱量才超過散熱的熱量,氣溫才漸漸上升。所以三九前后為一年中最冷的時期。 大雪時節(jié),長江三角洲地區(qū)出現霧的頻率比較高,上海12月份是一年中出現霧最多的月份,霧對交通、供電和人體健康都有很大影響,因此,要經常關心天氣預報,注意天氣變化,在大霧來臨之前,做好預防工作,避免霧災發(fā)生。 冬至——數九開始。12月22日前后,太陽移至黃經270度時為“冬至”,此時太陽幾乎直射南回歸線,北半球則形成了日南至、日短至、日影長至,成為一年中白晝最短的一天。冬至以后北半球白晝漸長,氣溫持續(xù)下降,并進入年氣溫最低的“三九”。 表示寒冷冬天到來和意思。 小寒——寒冷將至。 1月5日前后,小寒是天氣開始寒冷,但還沒有到最冷的時候。從各地歷年氣象資料來看,一年中最冷時段出現在小寒節(jié)氣的中期。 大寒——寒冷已極。(1月20-21日),大寒是天氣冷到極點和意思,是一年中最冷的季節(jié)。大寒正在數九寒天的三九,因而有冷在三九的說法。 |
|
來自: 謹身節(jié)用華 > 《擇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