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熊繼柏從六郁論治胃脘痛經(jīng)驗 熊繼柏老師認為,胃脘痛的治法雖多,但均可概括于《丹溪心法·六郁》中提出的氣血痰火食濕六郁之中,現(xiàn)代醫(yī)學之急、慢性胃炎、食管炎、賁門口炎癥、消化性潰瘍、胃神經(jīng)官能癥、消化道息肉等,均可參此辨證論治。 氣郁者治宜理氣解郁 黃某某,女,35歲。因胃脘脹痛月余,于2000年9月23日求診。
訴1個多月前受精神刺激后,出現(xiàn)胃脘脹痛,不能進硬食,每餐只能啜薄稀粥小半碗,噯氣泛酸,舌淡紅,苔薄膩,脈細弦。胃鏡檢查:胃竇部淺表糜爛性胃炎;病理切片示胃竇部呈輕度非典型增生。
予香砂三仙疏肝散: 柴胡10g,白芍10g,枳實15g 陳皮10g,香附10g,川芎6g 神曲10g,炒麥芽15g,煅瓦楞10g 砂仁10g,廣香6g,甘草6g(歌訣:柴陳枳實芎芽附,木砂瓦楞草神曲。) 7劑盡,胃脘脹痛、噯氣均減,舌苔轉薄白,脈細,仍泛酸,不敢進硬食。守上方加山楂、雞內(nèi)金各10g、醋延胡15g,白芍、煅瓦楞均增至15g。再進14劑,諸證消失,已能進少許飯食。改擬逍遙散加焦三仙以善后。
按:患者因精神刺激后出現(xiàn)胃脘脹痛、噯氣反酸諸證,為肝胃氣郁之證,木郁土壅,腐熟乏力,故不能進硬食。用柴胡疏肝散加香附、醋延胡以疏肝氣之郁,則脹痛可除;焦三仙、砂仁、雞內(nèi)金,理脾胃之壅,則納食能增;瓦楞制酸,砂仁益脾,則脾胃強健而泛酸可止。諸藥相合,共奏疏肝解郁、理氣和胃之功,藥證相契,故效如桴鼓。 血郁者治宜活血行郁 何某某,男,33歲。2000年9月2日初診。 訴胃脘隱痛反復發(fā)作6年,加重旬余,現(xiàn)脘痛部位固定,食少便溏,大便時呈黑色,面黃體倦,舌淡暗,苔白稍膩,脈細。既往曾有“胃出血”病史。大便潛血試驗(+++ )。 予加味柴芍六君子湯: 西洋參10g,土炒白術10g,茯苓15g 柴胡10g,白芍20g,陳皮10g 法夏6g,白及30g,田七粉15g(沖服) 地榆炭15g,香附炭10g,甘草6g(歌訣:西洋術芍柴陳苓,夏榆附草及七粉)
服3劑,脘痛、便黑均減,再進4劑,脘痛止,便黑除,舌苔轉薄白。守上方出入續(xù)進14劑,諸癥消失,其間先后3次大便潛血試驗均(—)。改擬柴芍六君子湯加失笑散善后。 按:此患者因胃脘久痛入絡,血瘀胃絡受損,故見脘痛便黑諸癥;食少便溏,面黃體倦,為氣隨血耗。用六君子湯健中益氣,氣充則離經(jīng)之血可攝;柴芍疏肝理氣,肝舒則郁滯之氣可解;白及、田七粉、地榆炭、香附炭化瘀止血,瘀化則新血能生,血止則便黑即除。諸藥配伍,其效甚驗。 痰郁者治宜化痰開郁 周某某,男,16歲。2000年9月16日初診。 患者胃脘脹痛,噯氣嘔逆4個月,其脹痛嘔吐以夜半為甚,嘔吐物為痰涎白沫,白天進食即嘔,每次嘔吐持續(xù)30min,4個月來每日靠輸液維持,伴噯腐反酸,面黃體瘦,眼眶下陷,舌暗紅,苔膩而花剝,脈細數(shù)。鋇餐照片:十二指腸球部潰瘍,胃竇炎,十二指腸壅滯癥,返流性食管炎;病理切片示幽門梗阻。
予旋赭啟膈散加味:
丹參30g,沙參30g,郁金30g 砂仁10g,麥冬30g,法夏20g 荷葉蒂15g,茯苓15g,杵頭糠30g(布包) 桃仁10g,旋覆花15g,代赭石20g 甘草6g
囑其濃煎,少量頻頻啜飲。7劑,嘔吐由3~ 5次/日減為1~ 2次/日,胃中脹痛大減;上方去旋覆花、代赭石,加柿蒂10g,服7劑,嘔吐減少為2~ 3次/周;續(xù)進7劑,服藥期間僅嘔吐1次,胃痛全止;再進14劑,服藥期間一直未嘔,已能進面食,偶有噯逆;又進21劑,同時漸進粗食,隨訪4個月,胃痛及嘔噯一直未發(fā)。
按:患者胃脘脹痛,嘔逆,苔膩,為痰郁氣結之癥,目眶下陷,苔花剝,為嘔逆日久,傷津耗液之象,舌暗紅為痰郁夾瘀之征。證屬痰瘀互結、陰津受損之噎膈,故予以化痰行瘀、開郁養(yǎng)陰之啟膈散。又因病久且重,恐原方降逆、化瘀、養(yǎng)陰之力不足,遂加旋覆花、代赭石、法夏、柿蒂降逆;桃仁祛瘀;麥冬養(yǎng)陰。守方堅持服用,數(shù)月之頑證終得蠲除。(歌訣:丹沙郁冬桃仁砂,旋代杵荷茯苓夏。) 火郁者治宜泄火散郁 陳某某,男,28歲。2000年11月5日初診。 訴胃脘灼痛、吐血反復發(fā)作1年余。此次因大量飲酒后發(fā)病,癥見胃脘部熱痛,口干,每日清晨吐鮮血4—6口,便結,舌紅,苔黃,脈弦。鋇餐攝片診斷為十二指腸球炎;胸片示雙肺紋理增粗。
予瀉心湯合犀角地黃湯加味: 生地15g,丹皮10g,白芍20g 水牛角片20g,黃芩10g,黃連4g 生大黃5g,甘草6g,田七粉20g(沖服)
服3劑,脘痛緩,吐血大減,再進7劑,脘痛除,吐血止,大便得暢,舌苔轉薄,脈細略數(shù)。改擬益胃湯加減以善后。3個月后因來治感冒訴脘痛吐血一直未發(fā)。
按:此患者胃脘灼痛、吐血,為肝火犯肺、熱迫血行而致,故見胃脘灼痛、口吐鮮血、便結、舌紅苔黃、脈弦。治宜涼血散郁,瀉火止血。用瀉心湯苦寒直折火勢,合犀角地黃湯涼血散血,又加入止血之田七粉,方藥與病機絲絲入扣,故功效甚捷。熱去血止,宜養(yǎng)胃陰,故用益胃湯善后養(yǎng)胃,以防復發(fā)。 食郁者治宜消食達郁 劉某,女,28歲。因飲食不適后脘脹隱痛40余天于2001年1月6日來診。 現(xiàn)胃脘飽脹,進食后尤甚,有時隱痛,噯氣,舌淡紅,苔白厚,脈細滑。胃鏡檢查:淺表(隆起)糜爛性胃竇炎。 予神術散合焦三仙化裁: 蒼術6g,厚樸20g,陳皮10g 砂仁10g,廣香6g,法夏10g 神曲10g,炒山楂10g,炒麥芽15g 雞內(nèi)金10g,香附10g,枳實10g 甘草6g
7劑盡,脘脹隱痛均消失,舌苔轉薄白,脈細緩,但仍食后胃脘略有不適,胃中嘈雜,食納較差。
改擬六君子湯合焦三仙、梔子厚樸湯化裁: 玉竹10g,炒白術10g,茯苓15g 陳皮10g,法夏15g,炒梔子10g 厚樸10g,神曲10g,炒山楂10g 炒麥芽15g,雞內(nèi)金10g,甘草6g
服7劑,諸癥消失,食納亦增,續(xù)用二診方去梔子、厚樸以善后。
按:患者胃脘飽脹,食后尤甚,苔厚,脈知滑,證屬食郁可。用神術散合焦三仙、雞內(nèi)金行氣消食,加法夏降逆止噯;香附、枳實理氣達郁,氣機暢通,郁滯消散,則脘脹疼痛立除。飲食不節(jié)傷脾胃,故用六君子湯合焦三仙補脾胃助消化。 濕郁者治宜利濕宣郁 張某,女,15歲。因胸脘脹滿隱痛10余天于2001年3月17日來診。 現(xiàn)癥見脘脹不適,時時隱痛,胸脅痞悶,口淡粘膩,身重,體倦,納呆,便溏不爽,苔白膩,脈濡細。
予三仁湯加味: 杏仁10g,苡仁20g,白蔻仁10g 厚樸20g,法夏10g,白通草6g 滑石15g,廣香6g,藿香10g 神曲10g
7劑,諸癥基本消失,唯感脘悶食少,大便稀溏,改用七味白術散加厚樸、砂仁以善后。
按:患者脘脹胸悶胃脘隱痛,口膩納呆,身重體倦,苔白脈濡,證屬濕郁中上二焦可知。故予三仁湯化裁治之。方中藿香、苦杏仁苦辛輕開肺氣;白蔻仁芳香行氣化濕;苡仁、白通草、滑石淡滲利濕;厚樸、法夏、廣香行氣散滿,除濕消痞;神曲健脾助化。諸藥合用,宣上暢中滲下,健脾助化,濕郁自然得解。(歌訣:三仁二香夏樸通神滑。) 摘自《湖南中醫(yī)雜志》 國醫(yī)微課堂醫(yī)案分享20160912 摘自《沈紹功女科臨證精要》 不孕癥家傳調(diào)治五法(其一) 生活,未采取避孕措施,同居2年而未受孕者,稱為不孕癥。 《素問·骨空論》指出“督脈者……此生病……其女子不孕”?!督饏T要略·婦人雜病脈證并治》溫經(jīng)湯條下說“亦主婦人少腹寒,久不受胎”。 《諸病源候論》專設“無子候”,分列“月水不利無子”“月水不通無子”“子臟冷無子”“帶下無子”“結積無子”“挾疾無子”病源。 不孕癥病因病機較復雜,歷代醫(yī)家對治療不孕癥積累了豐富的經(jīng)驗,時下多以溫養(yǎng)腎氣,填精益血為治療大法,然則“種子之方,本無定軌,因人而藥,各有所宜”,沈氏女科治療不孕癥主張在辨證論治的基礎上,再配以種嗣,輔以意療,收效明顯。 1.調(diào)腎法 《圣濟總錄·婦人無子》云:“所以無子者,沖任不足,腎氣虛寒故也”,《女科經(jīng)綸·嗣育門》引朱丹溪語:“婦人久無子者,沖、任脈中伏熱也……其原必起于真陰不足。真陰不足,則陽勝而內(nèi)熱,內(nèi)熱則榮血枯,故不孕?!蹦I之陽虛或陰虛均可導致不孕癥的發(fā)生。 沈老認為腎臟有二,寓于水火,陰陽互根,陽衰可及陰,陰損可及陽,補腎重在調(diào)腎,調(diào)腎關鍵在于陰陽雙調(diào)。 主癥:舌質(zhì)淡,苔薄白,脈沉細,腰酸形寒,性欲冷淡。主藥:蛇床子10g,金櫻子10g,菟絲子10g,女貞子10g,枸杞子10g,川楝子10g,五味子5g,伸筋草10g,香附10g。(歌訣:五女金蛇菟楝子,伸筋香附枸杞子。) 杜雨茂教授加味散偏湯: 〔組成〕川芎30克白芍15克白芥子6克香附9克白芷9克郁李仁6克柴胡9克細辛3克蔓荊子9克 〔主治〕風寒、瘀或痰瘀交加為患所致之偏、正頭風痛。癥見頭痛時作時止,或左或右,或前或后,或全頭痛,或痛在一點。多因感寒冒風,或氣郁不暢而誘發(fā)。發(fā)則疼痛劇烈,或掣及眉梢,如有牽引;甚或目不能開,頭不能舉,且頭皮麻木,甚或腫脹,畏風寒,有的雖在盛夏,亦以棉帛裹頭;痛劇則如刀割錐刺而難忍,甚至以頭沖墻,幾不欲生。 〔用法〕上藥加入清水500毫升,浸泡30分鐘后,文火煎煮兩次,每次半小時,濾汁混勻,每日早晚飯后服。痛劇者可日服一劑半,分三次服下。 〔加減〕 (1)若因感受風寒而發(fā),可加荊芥、防風。 (2)疼痛劇烈,可加羌活、元胡。 (3)陰血污虛,可加生地、當歸。 (4)拘攣掣痛,酌加膽南星、僵蠶、全蝎。 (5)若為血管擴張性頭痛,宜加貫眾。 (6)若兼有高血壓,可加懷牛膝、桑寄生。 (7)若兼有內(nèi)熱,可加知母、丹皮等。 治療頭疼,國家級老中醫(yī)李壽山經(jīng)驗方:川芎10-30,當歸10-20,細辛5,蜈蚣2條。水煎服。功效,活血化瘀,通絡祛風止痛。主治,血管神經(jīng)性頭痛,甚則泛惡嘔吐。加減,頭部冷痛加白芷,頭部熱痛加菊花,蒼耳子,頭痛如錐如刺如灼加僵蠶,生石膏,蜈蚣研末沖服,三叉神經(jīng)痛加生白芍,白芥子,白芷,婦女月經(jīng)期頭痛當歸量大于川芎,后頭痛加羌活,偏頭痛加柴胡,前頭痛加白芷,巔頂痛加高本。李杲曰,頭痛須用川芎,如不愈加引經(jīng)藥,太陽加羌活,陽明加白芷,少陽加柴胡,太陰加蒼術,厥陰加吳茱萸,少飲加細辛。(歌訣:頭疼歸芎辛蜈蚣,冷芷熱菊蒼耳充。錐灼膏蠶蜈蚣磨,白芍芥芷三叉痛。后痛羌活前白芷,偏柴巔頂蒿本宏。少陽柴胡太陰蒼,厥陰吳萸少陰辛。感受風寒荊防風,陰血虧虛歸生地。疼痛劇烈羌元胡,高壓牛桑熱知丹。血管擴張加貫眾,抅攣掣痛膽蠶蟲。) 婦科經(jīng)帶胎產(chǎn)雜99方方歌 一、月經(jīng)先期 1.固陰煎《景岳全書》 固陰煎是景岳方,山藥山萸參草商,菟絲熟地五味遠,補腎益氣服后康。 2.清經(jīng)散《傅青主女科》(清經(jīng)散中苓熟地,丹青黃白地骨皮) 傅氏女科清經(jīng)散,芍藥丹皮茯苓摻,蒿地黃柏地骨皮,血熱經(jīng)多功效贊。 3.兩地湯《傅青主女科》(兩地湯中用麥冬,玄參阿膠白芍共) 兩地湯中地骨皮,生地玄麥阿膠齊,再加白芍滋陰液,虛熱內(nèi)擾服之宜。 二、月經(jīng)后期 4.人參養(yǎng)營湯《太平局方》 八珍川芎易黃芪,五味姜棗陳遠桂。 5.大補元煎(《景岳全書》) 大補元煎景岳方,淮山杜仲熟地黃,人參當歸枸杞子,棗仁甘草共煎嘗。 6.烏藥湯《蘭室秘藏》 香附木香烏藥湯,當歸甘草共煎嘗。 7.大溫經(jīng)湯《金匱要略》 溫經(jīng)湯用吳萸芎,歸芍丹桂夏姜冬;參草益脾膠養(yǎng)血,調(diào)經(jīng)重在暖胞宮。 8.小溫經(jīng)湯 《婦人大全良方》 婦人良方溫經(jīng)湯,芎歸人參桂通陽,芍藥甘草痛急緩,莪丹牛膝引血良 。 9.芎歸二陳湯《丹溪心法》 當歸川芎二陳湯。 三、月經(jīng)先后無定期 10.定經(jīng)湯(《傅青主女科》): 定經(jīng)湯用芍歸地,荊炭柴淮茯菟絲,經(jīng)來先后期無定,脾腎虧虛肝郁宜。 四、月經(jīng)過多 11.安沖湯《衷中參西》 芪術白芍生地續(xù),龍牡海蛸茜草根,氣虛不攝經(jīng)過多,補氣固攝安沖奇。 12.保陰煎(《景岳全書》) 保陰煎中兩地芍,芩柏山藥續(xù)斷草,血熱經(jīng)多并煩渴,清熱涼血功效好。 五、月經(jīng)過少 13.滋血方《證治準繩》 八珍主方去術草,山藥黃芪滋血好。血虛經(jīng)少源不足,證治準繩滋血方。 14.當歸地黃飲《景岳全書》 景岳當歸地黃飲,山萸山藥杜仲引,再加牛膝炙甘草,滋腎養(yǎng)血通經(jīng)靈。 15.通瘀煎《景岳全書》 紅花山楂歸尾通,烏藥青皮木香充,香附調(diào)經(jīng)澤瀉水,化瘀調(diào)經(jīng)有專攻。 16.蒼附導痰丸《葉天士女科診治秘方》 蒼附導痰葉氏方 陳苓神曲夏南姜,甘草枳殼行氣滯 痰濁經(jīng)閉此方商。 六、經(jīng)期延長 17.舉元煎《景岳全書》 舉元煎中用參芪,白術升麻灸草宜。 18.清血養(yǎng)陰湯《婦科臨床手冊》 丹皮生地白芍玄,黃柏女貞墨旱蓮,虛熱留戀經(jīng)延期,清熱養(yǎng)陰用立痊。 19.棕蒲散《陳素庵婦科補解》 丹皮生地白芍清,川芎當歸澤蘭行,秦艽杜仲腰腎壯,棕櫚蒲黃止血靈。 七、經(jīng)間期出血 20.加減一陰煎《景岳全書》 一陰煎是景岳方,麥冬芍藥二地黃。甘草知母地骨皮,腎陰虧虛間血宜。 21.清肝止淋湯《傅青主女科》 黃柏黑豆膠牛棗,當?shù)啬档は愀剿?,濕熱下注間期血,清肝止淋傅青主。 22.逐瘀止血湯《傅青主女科》 牡丹大黃桃仁赤,當只地龜逐瘀止,瘀血須破陰宜養(yǎng),逐瘀止血兩頭顧。 八、崩漏 23.固沖湯《醫(yī)學衷中參西錄》 固沖湯中用術芪,龍牡萸芍茜草施;海蛸倍子棕櫚炭,崩中漏下總能醫(yī)。 24.育陰湯《百靈婦科》 熟地山藥山茱萸,白芍阿膠炒地榆,龜板牡蠣海螵蛸,續(xù)斷寄生養(yǎng)陰齊。 25.清熱固經(jīng)湯《簡明中醫(yī)婦科學》 清熱固經(jīng)芩梔榆,生地地骨藕節(jié)櫚 。龜板牡蠣阿膠草,血熱崩漏此方予。 26.逐瘀止崩湯《安徽中醫(yī)驗方》 當歸川芎膠艾蒲,龍牡靈藥烏賊骨,三七丹參丹皮炭,活血祛瘀固沖止。 九、閉經(jīng) 27.小營煎《景岳全書》 山藥枸杞炙甘草,當歸熟地白芍齊,血虛經(jīng)閉源頭枯,血源血室兩頭補。 28.補腎地黃丸《陳素庵婦科補解》 知柏地黃為主方,玄參龜板蛸潛陽,竹葉麥冬清心火,遠志棗仁通胞暢。 29.十補丸《濟生方》 六味地黃為基礎,五味肉桂鹿茸附。 30.丹溪治濕痰方《丹溪心法 蒼術半夏術茯滑,當歸川芎香附加,健脾祛濕活氣血,血海無阻通經(jīng)佳。 31.膈下逐瘀湯《醫(yī)林改錯》 膈下逐瘀桃牡丹,赤芍烏藥元胡甘;芎歸靈脂紅花殼,香附開郁血亦安。 十、痛經(jīng) 32.調(diào)肝湯《傅青主女科》 山藥山萸芍歸膠,巴戟甘草調(diào)肝妙。 33.清熱調(diào)血湯《古今醫(yī)鑒》 桃紅四物用生地,黃連丹皮清熱氣,莪索香附能止痛,濕熱痛經(jīng)調(diào)血奇。 十一、經(jīng)行發(fā)熱 34.加味地骨皮飲《醫(yī)宗金鑒》 四物熟地易生地,胡連丹皮地骨皮。 (青蒿白薇退虛熱,經(jīng)行發(fā)熱透熱宜)。 十二、經(jīng)行頭痛 十三、經(jīng)行眩暈 十四、經(jīng)行身痛 35.黃芪桂枝五物湯《金貴要略》 黃芪桂枝姜棗藥,麻木不仁血痹消。 36.身痛逐瘀湯《醫(yī)林改錯》 香附甘草身痛停,桃仁紅花沒藥靈,羌活地龍活通絡,當歸川芎牛膝秦。 十五、經(jīng)行吐衄 37.順經(jīng)湯《傅青主女科》 傅氏女科順經(jīng)湯,當歸熟地丹芍藏;沙參茯苓黑荊芥,經(jīng)來吐衄效驗彰。 十六、經(jīng)行泄瀉 38.健固湯《傅青主女科》 健固湯是青主方,參苓術戟苡仁攘。經(jīng)前經(jīng)后大便瀉,扶陽固腸效力彰。 十七、經(jīng)行浮腫 39.八物湯《濟陰綱目》 八物沁扣四物匡,延胡川楝木香榔,疏肝理氣調(diào)經(jīng)血,經(jīng)行肢腫服之康。 十八、經(jīng)***脹痛 40.四物合二陳湯《陳素庵婦科補解》 陳皮苓夏祛濕痰,當歸生地赤芍川,紅花丹皮涼行滯,香附海藻軟堅散。 十九、經(jīng)行神志異常 41.養(yǎng)心湯 參芪二茯川芎當,五味柏棗半夏和,遠志肉桂溫養(yǎng)心,補血安神定志康。 二十、經(jīng)行口糜 二十一、經(jīng)行風疹 42.當歸飲子《證治準繩》 四物熟地易生地,首烏黃芪白蒺藜,荊芥防風配甘草,養(yǎng)血祛風潤燥癢。 二十二、絕經(jīng)前后諸證 二十三、經(jīng)斷復來 43.安老湯《傅青主女科》 參芪術歸熟地萸,阿膠耳炭添芥穗,香附甘草調(diào)經(jīng)血,補養(yǎng)固沖安老宜。 44.益陰煎《醫(yī)宗金鑒》酌加生牡蠣、茜根、地榆 知柏龜板生牡蠣,生地茜根配地榆,少佐砂仁醒脾養(yǎng),清涼固沖止血宜。 45.當歸丸《圣濟總錄》 當歸桂枝赤芍川,大黃桃仁牡丹皮,虻蟲水蛭厚樸助,姜附細辛吳茱萸。 一、月經(jīng)過多 46. 內(nèi)補丸《女科切要》 鹿茸菟絲內(nèi)補丸,芪桂蓯蓉附紫菀,潼白蒺藜桑螵蛸,溫腎培元止帶專。 47.止帶方《世補齋醫(yī)書》 止帶澤瀉豬茯苓,茵陳赤芍丹皮尋, 車前黃柏牛膝梔,清熱利濕止帶靈。 【妊娠13病22方】 一、妊娠惡阻 48. 香砂六君子湯《名醫(yī)方論》: 陳夏香砂姜棗君。 49. 加味溫膽湯《醫(yī)宗金鑒》 芩連麥冬蘆根膽 50. 青竹茹湯《濟陰綱目》 鮮竹茹加二陳湯。 二、妊娠腹痛 51. 當歸芍藥散去澤瀉加黨參《金匱要略》 當歸芍藥散川芎,茯苓白術澤瀉從,妊娠血虛少腹痛,養(yǎng)血行氣并止痛。 52 . 膠艾湯《金匱要略》 膠艾湯中四物先,更加炙草一同煎,暖宮養(yǎng)血行血緩,虛寒腹痛自可痊。 三、胎漏 53.固下益氣湯《臨證指南醫(yī)案》 參術炙草益氣先,膠艾芍地砂仁援,氣虛不固胎漏下,氣血雙補固沖全。 54.加味阿膠湯去當歸?!夺t(yī)宗金鑒》 膠艾芍歸杜仲術,側柏生地芩梔服,血熱胎漏實中虛,清中有補去當歸。 四、胎動不安 55.苧根湯《婦人大全良方》加川斷、桑寄生。 芍歸膠地草苧根,流血腰酸腹痛連,酌加川斷桑寄生,血虛胎動此方全。 56.加味圣愈湯?!夺t(yī)宗金鑒》 參芪四物砂仁添,杜仲續(xù)斷補腎全,外傷勞力胎動甚,益氣養(yǎng)血固腎元。 五、滑胎 57.補腎固沖丸《中醫(yī)學新編》 鹿角戟斷菟絲仲,當歸熟地杞膠從,參術棗氣砂仁理,補腎固沖安胎中。 58.泰山磐石散《景岳全書》 泰山磐石八珍全,去苓加芪芩斷聯(lián),再益砂仁及糯米,氣血虛滑定安全。 六、胎萎不長 59.胎元飲《景岳全書》 八珍皮仲少川茯。 七、妊娠小便淋痛 60.導赤清心湯《通俗傷寒論》 益元散:滑石、甘草、朱砂。 導赤益元麥丹皮,燈心蓮心茯便利,心火偏亢尿淋痛,清心瀉火通便宜。 61.加味五淋散《醫(yī)宗金鑒》 芩梔生地芍歸茯,六一通車澤瀉疏,下焦?jié)駸嵝”阃矗鍩崂麧裎辶芄Α?/p> 八、胎氣上逆 62.紫蘇飲《普濟本事方》 紫蘇陳皮大腹皮,芎芍當歸參草添,肝氣犯脾胎氣逆,疏肝健脾氣逆痊。 63.芩術湯《婦科秘訣大全》加瓜蔞、桑白皮、梔、枳殼。 黃芩白術 九、胎水腫滿 64.鯉魚湯《千金要方》 芍歸術茯鯉魚姜 65.茯苓導水湯《醫(yī)宗金鑒》去檳榔 術茯豬苓澤瀉健,香砂陳皮蘇葉添,木瓜大腹桑皮水,利水除濕行氣痊。 十、妊娠腫脹 66.白術散《全生指迷方》 術茯姜橘大腹皮,健脾除濕行水氣。 67.天仙藤散《婦人大全良方》 香附蘇葉陳皮草,木瓜生姜天仙藥,氣滯不暢妊娠腫,行水利濕功效好。 十一、妊娠心煩 68.人參麥冬散《婦人秘科》 參苓麥冬炙草添,知母生地芩茹援,陰虛火旺妊心煩,養(yǎng)陰除煩功效全。 69.竹瀝湯《千金要方》 竹瀝防風芩茯冬,清中有養(yǎng)心寬松,痰火內(nèi)蘊妊心煩,清熱滌痰此方中。 十二、妊娠眩暈 十三、妊娠癇證 【產(chǎn)后12病19方】 一、產(chǎn)后血暈 70. 清魂散《丹溪心法》 川芎澤蘭參草荊。 71. 當歸補血湯《醫(yī)理真?zhèn)鳌啡ナ[白、甜酒,加人參、熟地。 麥芽炙草姜蔥酒,黃芪當歸補血靈。 72. 奪命散《婦人大全良方》加當歸、川芎。 血竭沒藥奪命散。 二、產(chǎn)后血崩 73. 升舉大補湯《傅青主女科》去黃連、加地榆炭、烏賊骨。 參芪術草升麻提,芎歸熟地麥冬橘,黑穗止血白芷醒,氣虛產(chǎn)后血崩停。 74. 化瘀止崩湯《中醫(yī)婦科學》 芎歸益母三七笑,沙參養(yǎng)陰不傷正。 75. 牡蠣散《證治準繩》 芎歸熟地參苓草,龍牡續(xù)斷五味交,地榆艾葉炒止血,生肌固經(jīng)止崩效。 三、 產(chǎn)后腹痛 76. 腸寧湯《傅青主女科》 參草山藥歸地膠,肉桂續(xù)斷麥冬療,產(chǎn)后血虛隱痛作,養(yǎng)血益氣痛可消。 四、 產(chǎn)后痙證 77. 三甲復脈湯《溫病條辨》加天麻、鉤藤 龜鱉牡蠣三甲湯,白芍阿膠麥炙草,陰血虧虛產(chǎn)后痙,滋陰養(yǎng)血內(nèi)風平。 78. 五虎追風散《晉南史全恩家傳方》 天麻南星蟬蠶蝎,五虎追風染毒邪。 五、產(chǎn)后發(fā)熱 79. 解毒活血湯《醫(yī)林改錯》加金銀花、黃芩 解毒活血連翹桃,紅花歸殼葛赤芍,柴胡甘草同生地,吐瀉良方用水熬。 六、 產(chǎn)后身痛 80.養(yǎng)榮壯腎湯《葉天士女科證治》加熟地、山茱萸 杜仲寄生川斷壯,芎歸姜桂獨活防,血虛傷精產(chǎn)后痛,補血填精壯腎湯。 七、產(chǎn)后惡露不絕 八、產(chǎn)后小便不通 81. 補氣通脬飲《女科輯要》 黃芪麥冬加通草。 82.木通散《婦科玉尺》 檳榔葵草殼通滑 83.加味四物湯《醫(yī)宗金鑒》 四物補血為基礎,桃仁蒲黃牛膝疏,瞿石草梢木香通,化瘀利尿有專功。 九、產(chǎn)后小便頻數(shù)與失禁 84.黃芪當歸散《醫(yī)宗金鑒》加山茱萸、益智仁。 參芪術歸芍草脬 85.完胞飲《傅青主女科》 參芪術苓及二脬,芎歸桃紅益母追,產(chǎn)傷尿血并失禁,完胞生肌并補脬。 十、產(chǎn)后大便難 86. 潤燥湯《萬氏婦人科》 參草益氣歸地血,檳榔枳殼麻仁桃,肺脾虛秘產(chǎn)后病,補脾益肺潤腸通。 十一、缺乳 87. 通乳丹《傅青主女科》 參芪歸麥氣陰補,七孔豬蹄桔木通。 88. 下乳涌泉散《清太醫(yī)院配方》 天花四物用生地,山甲留行漏柴青,桔梗通乳甘草調(diào),疏肝解郁下乳靈。 雜病 一、不孕 89. 溫胞飲《傅青主女科》 巴戟杜仲菟絲骨,附子肉桂陰陽助,山藥芡實參術補,溫腎扶陽助孕婦。 90. 艾附暖宮丸(《沈氏尊生書》): 艾附暖宮四物配,吳萸續(xù)斷芪肉桂,溫經(jīng)養(yǎng)血暖宮寒,止帶調(diào)經(jīng)腹痛退。 91. 養(yǎng)精種玉湯(《傅青主女科》): 養(yǎng)精種玉女科方,芍藥歸萸熟地黃,血虛不孕經(jīng)不調(diào),滋腎養(yǎng)血沖任康。 92. 開郁種玉湯(《傅青主女科》): 開郁種玉傅氏方,茯苓歸芍丹皮藏,白術香附天花粉,舒肝解郁功效彰。 93. 啟宮丸(經(jīng)驗方) 二陳湯主去濕痰,芎術神曲香附服。 二、婦人腹痛 94. 牡丹散《婦人大全良方》 芍歸牡丹牛膝化,棱莪延胡桂通養(yǎng)。 三、 癥瘕 95. 香棱丸(《濟生方》): 香棱丸中用青皮,丁茴木香莪術宜,再入枳殼川楝子,行氣導滯痞塊移。 96. 散聚湯《婦科秘訣大全》 杏橘檳榔上中下,半夏茯苓濕痰化,當歸桂心甘草養(yǎng),除濕化痰散結消。 97. 三棱煎《婦人大全良方》 棱莪青橘夏麥芽 98. 銀花蕺菜飲《中醫(yī)婦科治療學》加赤芍、丹皮、丹參、三棱、莪術、皂角刺 魚腥土茯荊銀草。 四. 子宮脫垂 五、臟躁 一、 陰癢、腫、瘡、痛 五、陰吹 99 . 川楝湯《竹林寺女科》去檳榔、澤瀉。 大小茴香川楝湯,麻黃姜蔥散風寒,白術豬苓利濕濁,烏藥延胡乳木香。 |
|
來自: 三鄉(xiāng)之都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