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幸福?
一位網友如此理解:幸福感是主觀的存在。可能別人說的幸福感是更高級的幸福感,是能夠促進人類進步的幸福感。而我以為的幸福感強,從長遠看恰好是阻礙成長的絆腳石。因為滿足于小處之樂,勢必導致我目光短淺,安于現狀,無格局可言。對什么都不會過于執(zhí)著,對什么都不會過于熱情??吹絼e人花五六百買凌晨復聯(lián)4的首映票,我自問自己對什么有這份狂熱,仔細想想,發(fā)現真的沒有。曾經種過一兩百盆的多肉植物,但搬家的時候還是都放棄了;很喜歡東野圭吾,但他的書也就只買過一本;要說買衣服狂熱吧,我也并不愛逛淘寶……所以,人啊,就應該接受你能接受的,不做你不能接受的,別計較那么多“所以然”。
意猶未盡也好,沒看懂也罷,都是結局,也都沒有結局。這一世,你所愛著的,花草樹木,人魚鳥蟲,能偶爾聽得見你的呼喚就好。

如何面對問題?
心理專家認為,人都會有心理問題,關鍵是看你如何去面對。中年人應保持積極向上的樂觀情緒,充分認識自我,接受現實的自我,才會選擇適當的目標,尋求良好的方法,既不自卑,又不自傲,充滿自信地對待一切。有夢不覺人生寒,人間有味是清歡。清歡,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出生,無法選擇自己人生的境遇――順境,還是逆境,甚至是厄運當頭。無法左右自己的健康,可是我們可以選擇讓自己清歡地生活。其實,這只是有種人生的選擇而已。無論是誰,都有權利選擇讓自己清歡的生活。天地有長風,生命自浩蕩。
此心光明,夫復何求?
工作之余,閑暇之際,呵護自己的身心,多關注自個兒的精神生活。讀讀書、下下棋、品品茶、養(yǎng)養(yǎng)花草、逛逛街、爬爬山、下下館子、聽聽音樂、全民K歌,時而來上一曲,點燃生活的樂趣、放下壓力,拋除雜念,遠離城市喧囂,享受專屬的靜音生活,讓自己真正平靜下來,認清自我,心不亂,不被繁瑣所牽擾,不迷失方向,世界就不亂。

公元一五二九年一月九日上午八時,江西大余青龍埔的一艘夜行船上,一位行將離世的老人,緩緩地睜開眼睛,說:“吾去矣!”豎立一旁的學生泣不成聲:“老師,有何遺言?”老人微微一笑,道:“此心光明,亦復何言?”這位老人不是別人,正是被稱為兩個半圣人、被后來的很多偉人都爭相學習和效仿的王守仁。
在中國歷史上,王守仁開創(chuàng)了足以影響后世五百年的心學智慧,從他的這句“此心光明,夫復何求?”我們都能多多少少領略出屬于自己的生命感悟。心靈光明了,還有什么看不透想不開的呢?
生活的美好,就是收獲快樂。
人活著,就要做一個內心明朗的人,你若心情明朗,心永遠向著陽光。只因“人生本過客,何必千千結”。已到了“人生的中點",早己過了大喜大悲,大哭大怒的年齡階段;看開看淡,該放下的就放下,放下包袱,輕裝前行,看破放下,即是幸?!灰蚩鞓肥切牡挠鋹?,幸福是心的滿足!只有一步步走向陽光,心不被頑疾和瑣事所困繞。嘗試著讓生活簡單,讓生命輕松,讓精神舒緩,讓心靈靠岸,懂得知足常樂,那么生命才有意義,才會真正的愉悅!
升華生命的境界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修身養(yǎng)性,愉悅身心,啟迪心智,感悟人生。每天進步一點點,每天生長一點點,開開心心,快樂工作,快樂學習,快樂生活。心若在,夢就在,做一個有夢想的人,努力奔跑迎接屬于自己的精彩人生。內心向陽,眼里有光,腳下還要有路。真正的勇者,在認清了生活的真相后,還依然熱愛它。無論平淡困苦,他們總能活出最溫柔的樣子,不畏堅難險阻,到達成功的彼岸……世界是漂亮的,生活是美好的,人生是精彩的。放飛夢想,不忘初心。天地有長風,生命自浩蕩。順利邁過人生的中點,順利跨過人生的淚點,呵護身心,安康幸福,升華生命的境界。
學會接納不完美的自己。

人的一生總是會犯一些無法預知的錯誤,做一些讓自己耿耿于心的事情,比如明明想好了要減肥,可卻不小心和朋友們吃了一頓火鍋,明明想好了要與孩子好好相處,卻不小心對孩子發(fā)了火,明明想著趁周末把拉下的工作補一補,卻因為家務瑣事沒能完成。我們懊惱,郁悶,不停的責怪自己。怨自己定力不足,恨自己渾渾終日。于是,更加的不快樂。
事實上,這世上沒有一個人是完美的,是人都會犯錯,若總是糾結于過去的錯誤中無法自拔,只會任光陰無端流逝,心情愈發(fā)沮喪。與自己和解,意味著接納自己,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接納自己的不能夠。一個人能接納自己,必然能更好的接納別人,接納這個世界。與自己和解,不是為自己找理由開脫,而是為了讓自己擁有更廣闊的胸襟,更積極的心態(tài)。與自己和解是一種智慧,是“活在當下”的豁達和灑脫。與自己和解是一種能力,是“行在今日”的樂觀和勇氣。與其花費巨大的心力在退縮和妥協(xié)中掙扎,倒不如鵲起而飛,發(fā)現真實的自己,做最真誠的自己,當你真心誠意的面對生活,生活自然也會以它的方式回贈予你。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