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雨淫淫,河大水深?!保ā豆旁娫础罚?/span> 臺風(fēng)從上海登路,青島西海岸也是狂風(fēng)大作,暴雨傾盆。二柱河水暴漲,淹沒了獨(dú)孔石橋,漫沒了臭蒲香蒲。 黃色的水面上,鵝鴨優(yōu)哉游哉,輕游慢蕩,青蛙藏匿河中,呱呱直叫。大風(fēng)吹倒了白楊樹,橫七豎八,知了依舊鳴唱。河里岸上,一片鴰(guā)噪之聲,卻不見蛙蟬身影。 “哎,有個大蛤蟆?!薄笆求蛤?。” 大概有點害怕,使勁蹦跶了兩下,邁開大步就跑,但終究行動緩慢,被隊長捏在手中。 它身上疙疙瘩瘩,真是瘆(shèn)得慌,本能地想躲開它。 太丑了,“新臺有灑(cuǐ),河水浼浼(měi)。燕菀之求,得此籧篨(jǔ chú 癩蛤蟆)。漁網(wǎng)之設(shè),鴻則離之。燕婉之求,得此戚施(蛤?。??!?/span> 女子嫁了個丑漢,感嘆“新臺高聳,河水蕩漾,美好的希求,得到個癩蛤蟆。漁網(wǎng)布下,大雁卻飛走,美好的希求,得到這個癩蛤蟆。”癩蛤蟆比不上天鵝。 蟾蜍身大,多痱磊,不能跳躍,不解作聲,行動遲緩,又丑又笨。 癩蛤蟆雖丑,用處大。 蟾蜍為點綴端午節(jié)景的五毒之一,婦人將其繡于布上,用以辟邪。“靈符飐(zhǎn)上云膩。繡虎釵頭睡,守宮蜥蜴粉蟾蜍,還剩玄綃(xiāo)半捻裹蜘蛛?!保ㄇ尻惥S崧)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蝦(há)蟆,味辛,寒。主邪氣,破癥堅血,癰腫,陰瘡,服之不患熱病?!?/span> 《名醫(yī)別錄》:“蝦蟆,治陰蝕,疽癘惡瘡,猘(zhì)犬傷瘡,能合玉石。一名蟾蜍?!?/span> 陶弘景:“此是腹大、皮上多痱磊者,其皮汁甚有毒。犬嚙之口皆腫?!?/span> 《藥性論》:“殺疳蟲,治鼠漏惡瘡。燒灰,敷一切有蟲惡癢滋” 蟾蜍在眾人的圍追堵截下,氣力明顯小了,肚皮卻越來越鼓。眼睛后面的大疙瘩有點變白呢?“是毒液,蟾酥?!?/span> “保護(hù)好眼睛,取來瓦片和樹葉,取蟾酥?!标犻L捏住蟾蜍一側(cè)眼睛后面的高突處,白膠樣的毒液像針管樣射出來,一捏即噴,四五次之久。另一側(cè)也是這樣。 眼后的這個包包,藏了這么多白酥啊。身上的小疙瘩,擠一下也有白汁溢出。 李時珍:“取蟾酥不一:或以手捏眉棱,取白汁于油紙上及桑葉上,插背陰處,一宿即自干白,安置竹筒內(nèi)盛之,真者輕浮,入口味甜也;或以蒜及胡椒等辣物納口中,則蟾身白汁出,以竹篦刮下,和面成塊,干之。其汁不可入目,令人赤、腫、盲?!?/span> “蟾酥:治發(fā)背、疔瘡,一切惡腫?!保ɡ顣r珍) 蝦蟆上應(yīng)太陰,為月中之精,性寒而靈異,可辟邪氣。其酥性蝕,故破癥堅血,癰腫。其性寒凉,可防熱病。蟾蜍處下濕之地,食蟲而生,故治蟲所致之病,陰蝕,疽癘惡瘡,猘犬傷瘡,殺疳蟲,治鼠漏惡瘡。燒灰,敷一切有蟲惡癢滋。 后世不用蝦蟆,但取其酥,所治與蝦蟆同。 李時珍:“蟾蜍,土之精也。上應(yīng)月魄而性靈異,穴土食蟲,又伏山精、制蜈蚣,故能入陽明經(jīng),退虛熱,行濕氣,殺蟲?(nì),而為疳病癰疽諸瘡要藥也?!?/span> 蟾酥:為蟾蜍科動物中華大蟾蜍或黑眶蟾蜍的干燥分泌物。多于夏秋二季捕捉蟾蜍,洗凈,擠取耳后腺和皮膚腺的白色漿液,加工,干燥。白色蟾酥很快就變成黑色,收集起來做成酥塊,干燥后棕褐色或紅棕色,角質(zhì)狀,微有光,氣微腥,味初甜,而后有持久的麻辣感,粉末嗅之作嚏。 |
|
來自: 369藍(lán)田書院 > 《國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