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野外工作的朋友,一定都都被各類蟲豸[zhì]咬過?;蛟诋?dāng)時成為出門的心理障礙,或在之后當(dāng)做飯局間吹牛的談資;總之沒被蟲子咬過沒有流血一身傷的人,總算不上真正出過野外的人。 ??全文高能預(yù)警?? 蚊 咬人蟲的初級選手 蚊子是咬人的蟲子中最讓人習(xí)以為常的了。雙翅目的蚊科Culicidae是個大科,幾乎無處不在。對于這類實在常見的咬人蟲我想并不用多說,與蚊子斗智斗勇的經(jīng)驗和戰(zhàn)績大約人人都能洋洋灑灑的寫上一大篇。不過實際上,出野外到林相好的環(huán)境中,蚊子反倒不算常見,它們在叮咬人的蟲子里頂多算是入門級。(注:林相指的是森林的林冠層次以及林木的品質(zhì)和健康情況) 令人深惡痛絕的蚊子,其實只是初級傷害。圖片:Pixabay 放大看這個過程還挺魔幻的。圖片:Ridddle / YouTube “小咬” 趁你不備蜂擁而上 蚊子在夜晚襲人,白天則由蠓[měng]蚋[ruì]之流的“小咬”來值班?;谖业挠H身體感,相比蚊子,晨昏活躍的蚋和蠓要兇殘得多。分屬蚋科Simuliidae和蠓科Ceratopogonidae的這兩類微小雙翅目昆蟲的叮咬常常帶來很明顯的腫痛感,蚋和蠓的體型都遠(yuǎn)小于蚊子,因此也很難發(fā)現(xiàn),往往是身上已經(jīng)被叮腫了,都還沒找到兇手。 雌性的蚋和蠓。圖片: Head;Scott Bauer / Wikipedia 相比于蠓,蚋的親測體感會更猛烈些,蚋的叮咬還會留下一個溢血的小傷口,嚴(yán)重時會有一種體表冒血的既視感。這些小昆蟲還習(xí)慣在一處叮咬:當(dāng)你被一只蚋咬過后,很快就會有更多的蚋圍在這個傷口附近開餐,這讓人非常頭疼,我在墨脫采集時,甚至全身都被叮腫了,感覺衣服都小了一號。 正在吸血的蚋,攝于云南獨龍江。圖片:吳小咖是個好孩子 被蚋圍攻的噩夢。圖片:NicolasPerrault / Wikipedia 蚋和蠓的幼蟲都生活在水環(huán)境中,尤其蚋常常在山間清澈溪流邊生活,因而在城市中反而很少見到。除去蚋和蠓,毛蠓科Psychodidae有著細(xì)長腿看起來非常柔弱的白蛉們Phlebotominae也是非常讓人抓狂的“小咬”,這三類昆蟲都小到讓人忽視,總是在不知何時的時候就已中招。 放大看十分兇惡的白蛉。圖片:Frank Collins / CDC 白蛉可以傳播白蛉熱,蠓和蚋則可以傳播絲蟲病,但后者在我國似乎并沒有明顯的傳病疫情。在野外,隨時在身上噴殺蟲劑并不現(xiàn)實,盡量避免裸露皮膚大概是最有效的防御方法。 虻 透過牛仔褲吸你血 蚋、蠓、白蛉雖讓人抓狂,但除非趕上數(shù)量特大,一般還能忍受。這些吸血昆蟲在以叮牛而聞名于世的虻的面前,簡直就是小巫見大巫了。在體型上,虻就勝過各“小咬”一大截,甚至常常比你家中見到的蒼蠅還大。 ![]() 看這大塊頭。圖片:Paul Bertne 虻科Tabanidae昆蟲廣布各地,這些狀如碩大蒼蠅的昆蟲常常有著一對色彩絢麗的復(fù)眼,一些種還有著帶有斑紋的翅膀,看起來并不丑陋。自然環(huán)境下,虻通常叮咬牛馬這樣的大型哺乳動物,因而當(dāng)它們決定用叮透牛皮的口器在人的細(xì)皮嫩肉上嘗試的時候,造成的痛感可想而知。 ![]() 華麗的復(fù)眼和攻擊性超強(qiáng)的口器。圖片:Paul Bertner ![]() ![]() 瘋狂吸血,肚子迅速變大。圖片:ookkonaaoulusta / YouTube 這些年來,我被虻叮過的次數(shù)屈指可數(shù),但次次印象深刻,至少兩次都疼得我渾身一激靈破口大叫。虻的叮咬會造成一個碩大的腫塊,吸血量也遠(yuǎn)大于其他雙翅類的吸血蟲,大型種一次吸血可達(dá)200毫克。當(dāng)然,“感謝”叮咬帶來的劇烈痛感,應(yīng)該幾乎沒有人會因為虻而失血如此。虻的叮咬也會傳播一些人畜共患病及病原蟲,在野外活動時不可不防。 ![]() 被叮之后就是這么慘。圖片:Evening News 要想避免虻的叮咬,大約只能及時轟趕靠近身邊嗡嗡飛的大蒼蠅了,因為它們隔著牛仔褲也能叮進(jìn)去,因此不暴露皮膚并沒有什么用處。為了適應(yīng)牛馬尾巴的抽打,虻的身體也出奇結(jié)實,拍死蒼蠅蚊子的力度也基本拍不死虻。好在它們在下口前非常謹(jǐn)慎,通常會磨嘰半天,一般都有足夠的時間發(fā)現(xiàn)。 山蛭 自帶麻醉的吸血大師 除去吸血的昆蟲,對于初出野外的朋友,最大的夢魘怕是莫過于前輩們口中的談資必備——旱螞蟥了。常在南方出野外的朋友一定不會對旱螞蟥感到陌生,這些柔韌的環(huán)節(jié)動物屬于蛭綱山蛭科山蛭屬Haemadipsa,在中國的記錄僅僅有不到10種。 山蛭有小有大,新生不久的幼體細(xì)如毛發(fā),我也曾見過比手指還長的大個體。它們潛伏必經(jīng)的路邊,一旦你經(jīng)過便蜂擁而至,以Ω的步伐快速上身,要是不幸遇到大條的常常三兩下就跨到你腰間。 ![]() 邁著妖嬈的步伐快速前來。圖片:alpsdake / YouTube 實際工作時,山蛭常常來去無蹤,等你發(fā)現(xiàn)時已經(jīng)是血染衣襟。得益于它們分泌物對寄主的麻痹效用,它們對皮膚直截了當(dāng)?shù)那懈顜缀醪粫斐赏锤?/strong>,因此難以察覺。此外,野外工作時常常一身汗,也讓人難以察覺這些同樣黏糊滑的吸血蟲。 ![]() 正在吸血的山蛭,攝于云南獨龍江。攝影:吳小咖是個好孩子 ![]() ![]() ![]() 螞蝗吸血的過程,右上為正在吸血的口器,注意大口吞咽的動作喲。圖片:Deep Look / YouTube 好在除去過敏體質(zhì),山蛭的叮咬一般并不會帶來其他的附加傷害,也幾乎不會傳播疾病,唯一造成的負(fù)擔(dān)就是短時間內(nèi)真的會流血不止,看起來頗為壯烈。在西藏墨脫和海南五指山,山蛭的數(shù)量都非常可觀,上身百條絕非夸大其詞。 ![]() 山蛭吸血后造成的出血,攝于墨脫。圖片:吳小咖是個好孩子 ![]() 墨脫成群的山蛭。攝影:吳小咖是個好孩子 我曾多次前往墨脫地區(qū)考察,從看到山蛭渾身犯怵,到百條在身面不改色,對這些吸血的小皮筋也有了不少應(yīng)付經(jīng)驗。最有效的防控手段其實不是扎緊褲腿,我就有同伴曾把自己扎的如同個粽子,結(jié)果明感到有漏網(wǎng)之蛭鉆了進(jìn)去,卻無奈自己揭不開衣服只能任其宰割。一般在山蛭極多的地方,我都會像當(dāng)?shù)厝艘粯?strong>撩起褲腿,這樣便能隨時上身隨時發(fā)現(xiàn),配一瓶噴霧的花露水或酒精,就能當(dāng)即噴殺,頗有守城作戰(zhàn)之感。 虱 & 蚤 防不勝防的小壞蛋 提及咬人的蟲子,跳蚤和虱子按理說是跳不開的話題,但我從沒被這兩類昆蟲騷擾過。蚤和虱實際上沒有什么親緣關(guān)系,只不過趨同演化讓它們有著略為相似的外形而已。 ![]() ![]() 跳蚤和虱子的電鏡證件照。圖片:Janice Haney Carr / CDC;Wikipedia 跳蚤隸屬于蚤目Siphonaptera,是全變態(tài)昆蟲,蠕蟲狀的幼蟲通常以有機(jī)碎屑為食,它們與以各色蝎蛉代表的長翅目Mecoptera有著割不開的親緣關(guān)系。這些高度特化的熱血動物的外寄生者常常生活在動物皮毛或巢室之中,對于人而言,跳蚤更多的是從寵物或者被褥中而來。蚤是有一定的專性的,在野外采集時,我曾數(shù)次在身上發(fā)現(xiàn)活的跳蚤,但它們都沒有對我細(xì)嫩的皮膚下口,我想這一定是因為我并非它們的常規(guī)寄主,而不是因為我體味不佳。蚤以能傳播疾病而著名,尤其是它對鼠疫的傳播,另外,蚤還有可能是絳蟲的中間宿主,因而不能輕視。 ![]() 在人的毛發(fā)間穿行的虱子。圖片:Deep Look / YouTube 蚤以刺吸式口器穿刺皮膚吸血,叮咬后會有明顯的癢痛感,并有紅斑及丘疹。除過敏體質(zhì),一般癥狀不會持續(xù)很久,但依舊有造成嚴(yán)重皮膚傷害的案例。另外,潛蚤類會鉆入皮下寄居,造成的傷害更大。 同為高度特化的熱血動物外寄生者,虱目Anoplura作為不完全變態(tài)昆蟲的一員,是嚙蟲目的近親,分為啃咬動物毛發(fā)、皮屑的嚙虱和直接吸血的吸虱。從嚙蟲,到嚙虱,再到吸虱;從取食有機(jī)碎屑,到啃咬羽毛皮屑,再到吸食寄主血液,顯示了一條有趣的演化路徑。 ![]() 救命!圖片:Alan R Walker / Wikipedia 虱的專一性比蚤強(qiáng)的多,它們離開寄主寸步難行,甚至?xí)芸焖劳?。對于人而言?strong>人虱和恥陰虱是人的專屬寄生物;這兩種虱子都不算大,長度通常都在2mm以下。一個人身上的人虱數(shù)量可能會非??捎^,曾有從一人的襯衫上一次采集到16822頭標(biāo)本的記錄(Hopkins,1949)。 但很遺憾,直至今日,我對人虱的印象依舊只是來自《阿Q正傳》中,阿Q眼看著王胡那“放在嘴里畢畢剝剝的響”,更別說更難相見的恥陰虱了。 ![]() ![]() 陰虱證件照。左滑可看睫毛上的陰虱造成的病癥ewwwwww。圖片:Doc. RNDr. Josef Reischig, CSc.;KostaMumcuoglu / Wikipedia 盡管我從沒與人虱和陰虱有過親密接觸,但從文獻(xiàn)記錄來看,虱的叮咬造成的痛感不大,人虱可以傳播流行性斑疹傷寒和回歸熱,陰虱則沒有傳病證據(jù);由于虱對寄主的高度專性,因而獸類寄生虱也不能直接將疾病傳染給人。這一點上來說,虱比蚤看起來安全得多。 錐獵蝽 這類吸血蟲因其美洲的親戚能傳播致命疾病而著名,盡管去年廣東曾有征集令,但實際出野外時,遇到錐獵蝽Triatoma的幾率應(yīng)該很低,我唯一一次見到這些叮人的昆蟲,還是陪做錐獵蝽分類的好友特意去農(nóng)家探訪而得。錐獵蝽屬于半翅目獵蝽科Reduviidae,這些蟲子會在熱帶地區(qū)的破舊房屋中伴人而居,在夜晚悄然潛行用粗壯的刺吸式口器叮咬吸血。我沒有體會過叮咬的感受,但據(jù)說會帶來嚴(yán)重的腫痛,試想采集時不小心被普通獵蝽叮到的劇痛,怕是大約有過之而無不及。國內(nèi)錐獵蝽通常并不常見,也沒有明確的傳病性,暫時倒是不必恐慌。 ![]() Triatoma infestans。圖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 CDC 蜱 讓它來上這么一口,你可能會死 由于能傳播嚴(yán)重的森林腦炎,使得蜱或成為了所有叮咬人的蟲豸中最能引發(fā)恐慌的了。屬于蛛形綱的硬蜱Ixodidae并非昆蟲,它們是蜘蛛的表親。 ![]() 篦子硬蜱(Ixodes ricinus)。圖片:Richard Bartz / Wikipedia 通常,硬蜱的一生實際上只會吸血3次,幼蜱、若蜱和成蜱各一次。等待吸血的硬蜱常常攀爬到草葉上,依靠宿主呼出的二氧化碳(Deng & Jiang, 1991)定位靠近的潛在寄主,并伺機(jī)攀附上去。成年的蜱能靠刺吸式的口器從宿主身上吸取大量血液,直到把自身撐成一個球狀,體重甚至能增重百倍,這在寵物狗和刺猬身上尤其常見。我并不知道蜱的叮咬有多疼,但很可能疼痛感不大,因為常常發(fā)現(xiàn)時蜱已經(jīng)吸了一陣子血了。 ![]() ![]() 左滑看被蜱蟲叮了滿身的寵物狗。圖片:Liheang's Animals Channel / YouTube ![]() 吸血前后。圖片:Bj?rn Christian T?rrissen / bjornfree.com 拔除正在吸血的硬蜱也要尤其小心,避免它的口器斷在皮膚中導(dǎo)致炎癥。人們對于蜱的恐慌,源于它們能傳播的疾病,主要包含森林腦炎、出血熱、斑疹傷寒等和各類原蟲病。防止被咬似乎沒有什么很好的方法,扎緊褲腿和隨時查看似乎是唯一可行的辦法,尤其要注意的是,被蜱叮咬后,要到醫(yī)院及時處理,尤其是在有傳播疾病的地區(qū)。 ![]() 就算發(fā)現(xiàn)蜱蟲一頭扎進(jìn)你皮膚里,也不能粗暴地直接拔掉。圖片:Marcel Langelaan / Buiten-beeld 蜱對吸血對象的選擇也有一定的專性,我在采集中經(jīng)常從身上發(fā)現(xiàn)爬上來的蜱,但目前還沒有被叮咬過,應(yīng)是不合它們的口味。 當(dāng)然,除去上述這些主動叮咬人的蟲豸,出野外時還會有各種意想不到猝不及防的叮咬。各種蜂造成的蟄刺自然無需贅述,猛蟻亞科的螞蟻同樣有著胡蜂般的蟄針,不慎侵?jǐn)_到它們巢穴也會讓人崩潰。燈誘時飛來的瓢蟲、蜚蠊和葉蟬也頗愛在皮膚上直接下口,雖然不知道咬一下對它們有什么意義,但有時痛感確實會非常強(qiáng)烈;采集時候,不慎被一些獵蝽和水生蝽叮咬幾乎可以說是痛不欲生。當(dāng)然,這類話題,我想采集蜘蛛和螃蟹的朋友,也許能講出更多類似的令人悲痛的故事吧。(編輯:排完這篇沒吃下飯的雪梨) ![]() 我:“被螃蟹夾了也就夾了吧,至少只是疼不惡心。” 少俠小黃雞:“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你試試!” (這張照片其實是為了編輯的要求特意把手伸過去拍的呢)圖片:少俠小黃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