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腰隙在整個身體中節(jié)中是非常重要的,這是上下相隨的關鍵,自然也是身體中節(jié)松空的關鍵。 所謂命意源頭在腰隙; 注重在腰際,實則指腰、胯與命門。腰脊貫直,命門微外鼓,兩胯松平不得有掀,配合圓襠裹襠,則使全身中節(jié)得勁,此上下相隨之關鍵。收尾閭,直腰脊,使命門略外鼓,腰腹如同一個大氣球,輕輕放在胯上。 尾閭松垂直指: 兩腳跟內(nèi)側連線,在意上扎入地中如第三支腳一般。此時之意在腳根(大地,而不是腳跟),涌泉穴吸附于地,全腳松落附于地上不得緊張,起手起腳與身上任何動作全由腳根拉出,似有無數(shù)絲線從腳根牽出,則無動意,出手不想出之手,出腳不想出之腳。由此,根梢合一,全身整勁得到了。 腹內(nèi)要松凈,意氣自然騰然。不過氣沉腹丹田還不夠,應當沉到腳根去(涌泉穴)。實際上,自己松了就會有一些氣感,但不要著意不要著象,須自然清淡,自會通暢無礙。所以,練拳時不要去刻意關注體內(nèi)的這些東西。 松胯是另一個非常重要的事項,松胯與圓襠相應,就是使腰胯的轉動空間加大,同時胯要水平,不得有掀,腰胯轉動時不能成扭腰。身體軀干在前后腳重心移動時獲得化勁的空間,兩腳在意上一個腳而不能由于重心移動而成兩腳。腰在中定線上,上下一條線(軸),全是左右轉,但注意轉的時候這上下一條線的軸是不能動的,即有定意。至于是右轉還是左轉,取決于對方來勢,從聽勁中判斷。 注意,這個軸線就是自己的“中”,功夫高時,這“中”全空了。實際上自己在意上凝成一點后便會有些松空的感覺了,若在推手中化得透來力,說明有些松空了。當然,要到虛無,需要一生來體會。在推手中去體會上述要領。如果在推手與打手中被放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不能上下相隨,自然也是不能化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