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戛納之前,特意又重看了一遍《白日焰火》,這大概是第三或第四次看這部電影吧。 不過,這一次重看《白日焰火》,明顯發(fā)現(xiàn)是更喜歡它了。 或者,是這幾年華語電影圈的種種,讓我們更想去珍惜《白日焰火》這樣的電影?!栋兹昭婊稹返暮?,在于類型元素與作者表達的兼顧。類型上,借一個分尸案來吸引觀眾,但影片最關(guān)心的,卻又不是那個案件,而是被案件卷入漩渦當中的那群身不由己的小人物。 兩者皆有,才是影片最出色的地方。 而刁亦男導(dǎo)演的新片《南方車站的聚會》,去關(guān)注的同樣是一群小人物。而且相比《白日焰火》,他們其實是更底層、更邊緣的一些角色,甚至帶著些江湖味。 就好像胡歌的角色是一個偷車賊,而桂綸鎂的角色其實是一個陪泳女,其他還有很多特別底層、非常邊緣的小人物,因為受欲望的吸引,共赴這場聚會。 在《南方車站的聚會》當中,刁亦男更加強化了他的個人風格,明顯,又更往前走了一步。 尤其是對光影的運用,也更加出彩,更加大膽。 其實在《白日焰火》當中,我們就已經(jīng)可以看到很多風格化的光影設(shè)計了,那些隨處可見的霓虹燈管,呈現(xiàn)的似乎是一個光怪陸離的世界。 《白日焰火》 而到了《南方車站的聚會》,光影運用更加突出,也更為嫻熟了。實際上,我們在影片一開始發(fā)布的物料里,就能發(fā)現(xiàn)這種狀況。 好像上面那張圖,是霓虹燈與雨夜,困在水中的胡歌艱難前行,圖片以光影,呈現(xiàn)出強烈的壓迫感,這是一種你無處可逃的絕望,透過這樣一張宣傳圖,就已經(jīng)可以解讀出很多內(nèi)容了。同時,它也預(yù)告著影片的視覺風格。 而電影對光影的使用,同樣是出眾且大膽的,并可以在很多前輩的作品中,尋覓到蹤跡。 包括霓虹燈光的運用。 這樣的場景非常雷弗恩了 而相比上一部,這次的影子,同樣成為影片中重要的道具與表現(xiàn)工具。 在《南方車站的聚會》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一場,其實正好是一場影子的戲。 跑出畫外的胡歌越來越遠,但是由于他是跑向燈光,使得銀幕上他的影子越來越大,似乎離觀眾更近了,或者是原地踏步。再配合角色的腳步聲與他的喘息,那種你無處可逃的宿命感,瞬間布滿了大銀幕。僅從這場戲,就能察覺導(dǎo)演在視聽方面的細致用心。 而我,也希望通過這樣一個場景的描述,可以讓你們更加了解,這到底是怎樣一部電影。 角色宿命式的悲劇結(jié)局,是從影片一開始就注定的。這不是劇透,因為這就是一部非常標準的黑色電影,而黑色電影的核心,就是宿命式的悲劇。于是,無論是視覺上、情節(jié)上、以及人物的命運走向,都會傳遞出那種宿命感。 這反倒成為影片最大的看點。 就好像之前的《白日焰火》,角色最終也將面對那個無法改變的結(jié)局,并毫無辦法,只能借焰火做毫無意義的抵抗,或是宣泄。 從《南方車站的聚會》,也能明顯感受到刁亦男導(dǎo)演對黑色電影的愛,影片不僅在情節(jié)設(shè)定上,在視覺上也是非常典型的黑色電影方式。就像幾乎所有重場戲都發(fā)生在黑夜里,人要埋在陰影當中。 而配合影片非常出色的光影運用,這一部分還是很加分的。 桂綸鎂的角色也很有意思,某種程度上,她好像是某種連接,將《白日焰火》與《南方車站的聚會》聯(lián)系在一起。因為,確實可以在精神層面,發(fā)現(xiàn)兩部影片的一些勾連。 而相比《白日焰火》,《南方車站的聚會》中的桂綸鎂,明顯成長了更多,也付出了更多(包括一些表演尺度上的付出)。另外,這一次她還專門學(xué)過武漢話,并且經(jīng)歷了很長時間的體驗生活,起碼在角色狀態(tài)上,已經(jīng)更遠離自己的固有形象了。 而在角色設(shè)定上,她同樣是一個卑微的、掙扎于泥濘當中的小人物,是個陪泳女。這樣的身份,也使得她,會做出之后的種種選擇。想必你們在看完影片之后,也會對這個角色,有更深刻的認識的。 胡歌無疑是本片最大的賣點。而用他自己的描述,這是他首次真正出演電影男主角。所以,胡歌在影片中的表現(xiàn),也是很多觀眾最關(guān)注的部分。以我的感受,胡歌還是很好完成了任務(wù)。 從電視劇到電影的轉(zhuǎn)型,他這次在形象上、做出了很大的犧牲,并且出演了一個跟他以往角色完全不同的,顛覆性角色,能感受出,他也要試圖突破自己的框架。 你們之前應(yīng)該注意到他的劇照,那里的他胡子拉渣,一臉傷痕的樣子,其實是非常滄桑的。 同時,我也試著去理解這次選角,由他來出演這個逃犯,最大的好處就在于,他在形象與氣質(zhì)上,很難讓觀眾去恨他。即便,他是一個罪犯、是個偷車賊,卻仍然因為他的出演,讓觀眾對這個角色的情感更加曖昧,近而產(chǎn)生同情,這恰好是黑色電影最需要的情感連接,也讓影片完全告別了非黑即白的二元對立,整部電影的情緒也會更對。 作為刁亦男導(dǎo)演的老搭檔,廖凡這次的戲份并不多,他是個是重案隊長,來追捕逃犯胡歌。 不過,這個角色同樣是不可或缺的,他的角色與胡歌、桂綸鎂這些人一起,構(gòu)成一個完整的底層世界。有黑有白,有正有邪。或者,他的角色其實還有其他含義,不過涉及劇情,就不深度討論了。 《南方車站的聚會》讓人有些驚訝的,還包括對暴力場面的處理,也是我很愛的部分。斷頭、穿腹這種很有視覺表現(xiàn)力的暴力場面,都非常有視覺張力。不知道昆汀·塔倫蒂諾在觀影的時候那么嗨,會不會也是被片中的此類場景所吸引呢? 昆汀也與妻子一起參加了首映,且映后激烈鼓掌,估計他是會喜歡這一卦的。 《南方車站的聚會》英文名叫Wild Goose Lake,之前被翻譯成野鵝湖,不過片中角色卻稱之為野鵝塘,塘聽起來更底層一些。配合那些破舊的小作坊、路邊攤以及小旅館、城中村,其實影片也試圖有更多指涉,去關(guān)照到更遠。 某種程度上,案件本身同樣只是一個引子,借由這個案件,才引出了這些底層的邊緣人,并讓他們聚會、沖突、發(fā)生關(guān)系,從而誕生新的欲望與故事。 而在角色逃亡過程中,遭遇到的那些千奇百怪、光怪陸離,都若隱若現(xiàn)的藏在這個故事背后,你要剝離表面之后,才可能發(fā)現(xiàn)之后,更多想要言說的內(nèi)容。而這里到底藏了什么,也可以等影片上映之后,大家一起去發(fā)掘。 就像一開始說的,相比《白日焰火》,《南方車站的聚會》無疑又狠狠往前走了一步,更大膽、也更作者風格,影像方面對于光影的使用,是華語電影很少見的,是充滿設(shè)計與表現(xiàn)式的。 這也使得影片與傳統(tǒng)的第六代電影,完全區(qū)別開,不同于賈樟柯等導(dǎo)演鏡頭下寫實的底層世界,刁亦男鏡頭里的世界,只有部分真實,而另一部分更像夢境,是略超現(xiàn)實的,它們五彩繽紛、它們光怪陸離,它們不像是視覺里的真實,更像是感受上的真實。 這種強烈風格化的處理,也使得影片獲得外媒諸多好評,場刊2.7分的評分,暫列今年競賽片前三。 也希望,影片能延續(xù)之前柏林的好運,在戛納有所斬獲吧。更重要的是,影片注定是要在國內(nèi)上映的,希望他們也能延續(xù)之前《小偷家族》《何以為家》等戛納系影片,在國內(nèi)院線屢創(chuàng)佳績的好運。 畢竟,電影終究是要被看到的,而這樣的電影,則希望被更多的人看到,感受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