芫荽在河南人的飯食中出現(xiàn)的頻率如此之高,讓喜歡的人愛不釋口,不喜歡的人避之不及。芫荽能成為飯菜最佳配角的原因是什么?為啥對待它的態(tài)度這樣兩極分化? 梁永剛 | 文 王小米 | 編輯 芫荽是鄉(xiāng)下的常見蔬菜 下班回家途中,接到妻子打來的電話,說中午吃餃子,讓我順便在路邊買些芫荽回去。 中午吃飯時,我讓兒子也吃些芫荽,可他一個勁擺手,頭搖得像撥浪鼓。兒子告訴我,他最討厭芫荽的那股怪味兒,聞到就想吐。 看著兒子夸張的表情,我不禁啞然。其實,幼時的我和兒子一樣,也是不吃芫荽的,甚至是反感至極,連聞都不愿聞一下。 如今想來,當(dāng)初之所以抵觸排斥芫荽,主要是服不住鉆鼻子的怪味兒,總感得那股子濃烈的味道,像是從臭板蟲身上散發(fā)出來的,聞一聞肚子里就會翻江倒海,止不住想吐。 小時候,縱使母親再三勸導(dǎo),我寧愿啃干饅頭,也絕不嘗一口芫荽。隨著年齡增長,大概是二十歲以后,我對芫荽沒有了強(qiáng)烈的厭惡,相反卻喜歡上了那種濃郁的獨(dú)特香味。 我對自己口味的變化也有些驚異,當(dāng)年曾經(jīng)是那么厭惡芫荽,沒想到現(xiàn)在卻是如此喜歡。世間有些東西就是如此奇妙,你越討厭它就越覺得它難聞,你越喜歡它就越覺得它清香。 如今,芫荽已成為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菜蔬,每次遇到路邊商販賣的新鮮芫荽,都要買上一小捆,回去后放入冰箱,每次吃時就取出一些,放上一星期依然青翠欲滴,綠汪汪的好像能擰出一兜水來。 在昔日的鄉(xiāng)間,門前屋后的小菜園里,院內(nèi)的空閑地上,莊稼人或多或少都會種上幾畦芫荽。 平日里無論做什么菜肴煲什么湯,切幾根芫荽,往出鍋的菜上一丟湯里一撒,飯菜格外出味。 因芫荽莖葉中含有一種特殊的芳香,故而民間將其俗稱為香菜。芫荽是頗受農(nóng)人們喜愛的家常菜蔬,也是居家巧婦和宴席大廚的調(diào)味佳品,稱之為香菜,可謂是實至名歸。 鄉(xiāng)下人種芫荽有個習(xí)慣,不喜歡單獨(dú)種上一片,或?qū)④据刺追N在蒜地里,種蒜的時候順便撒上芫荽種子;或與菠菜混撒,澆上水再覆蓋一層薄薄的草木灰。 芫荽與蒜苗、菠菜比鄰而居,不僅互不干擾,反而能夠充分吸收肥力和養(yǎng)分,使其莖葉格外鮮嫩。 記得在老家庭院西側(cè)的一片空地上,母親每年總要種上一些芫荽。母親愛吃芫荽,自然對那片芫荽地照顧有加。陽春三四月間,一壟壟芫荽就郁郁蔥蔥起來了。 母親看在眼里,喜在心里,用熗鍋刀把芫荽連根挖出來,洗凈切碎后放入油鹽涼拌,作為一家老少佐餐的美味。 萬物皆可芫荽化 芫荽的吃法很多,生熟皆可。 涼拌芫荽是一道原汁原味的好菜,為芫荽提供了一次當(dāng)主角的難得機(jī)會,其香氣濃烈,容易激起人的食欲,很能下飯;生調(diào)芫荽還是爽口味佳的下酒小菜,喝上一盅酒,就上一口青嫩的芫荽,滿口清香,別有風(fēng)味。 菜蔬的家族中,芫荽與蔥韭齊名并重,很多時候卻不是獨(dú)挑大梁單獨(dú)成菜的主角,只能屈居配菜,甘當(dāng)陪襯。 老家一帶,過年吃餃子必用涼拌芫荽佐餐,雜燴菜里也必然有過油的豆腐。 老輩人常說,芫荽寓意著“延歲”,豆腐寓意著“都富”,一頓稀松平常的除夕年夜飯,讓遠(yuǎn)離大富大貴的鄉(xiāng)下人,對樸素簡單的庸常生活寄予了美好的期待。 芫荽作為調(diào)味配菜,葷素皆宜,熱涼均可。當(dāng)然,愛吃芫荽的人,芫荽還是火鍋的經(jīng)典涮菜,只需在沸騰的火鍋里涮幾下,斷生即食,香嫩可口。 涼拌菜中,無論葷素,很多都離不開芫荽。生拌蓮菜是一道清脆爽口的小菜,加入切碎的芫荽,不僅口感好,看上去也美。 涼拌牛肉更是少不了芫荽的參與,帶筋的五香牛腱肉,或切片或切塊,拌以芫荽、蔥花,淋上少量芝麻香油拌勻,紅和綠絕妙搭配,牛肉的醇厚摻雜著芫荽的清香,讓人滿口生津,齒頰留香。 《飲膳正要》上說:“香菜與諸菜同食,味辛香,能辟腥氣?!?/span>烹制腥膻的羊肉、牛肉、魚肉等熱菜葷菜時,放上一些芫荽,能把肉食的鮮味提上來,將腥膻壓下去。 農(nóng)家宴席上的蒸碗是鄉(xiāng)村一大特色美食,也是一道百吃不厭的佳肴。蒸碗所用的食材五花八門,有葷有素,以葷為主,譬如條子肉、小酥肉、排骨等。 蒸碗選用的肉都是隔年的土豬肉,醇香四溢,肥而不膩。將各類肉食配料裝碗上籠蒸熟后,端出來的時候冒著裊裊熱氣,鄉(xiāng)村廚子抓起一把翠生生、油綠綠的芫荽碎末,均勻撒到一字排開的蒸碗里,醬色的肉食配上青綠的芫荽,星星點(diǎn)點(diǎn)間,讓一道鄉(xiāng)土菜肴立馬生動鮮活起來,肉食的醇香和芫荽的清香珠聯(lián)璧合,美味直抵五臟六腑。 有些菜肴則需要整棵的芫荽搭配才出效果,譬如鄉(xiāng)村宴席上的一道主打菜肴——紅燒鯉魚,直接擺上幾根完整的芫荽作為點(diǎn)綴,很能襯托出魚肉的鮮亮色澤和誘人香味。 農(nóng)家地鍋烹制的熬炒雞也是如此,出鍋裝盤后擺上幾根翠生生綠油油的芫荽,一道農(nóng)家菜肴霎時有了幾分雅致之氣,可謂是色香味俱全,足以把肚子里的饞蟲勾出來。 除了烹制菜肴,芫荽還常用作湯面條、豆腐湯、魚湯等湯類的提味佐料,丟一把下去白菜豆腐湯是農(nóng)家改善生活的一道美食,豆腐無需炸制,直接切成小塊,和白菜一道丟入鍋中慢煮,待白菜豆腐湯將熟未熟之時,抓一大把切碎的芫荽芫荽撒入鍋中,鮮香味立馬就出來了,直直沖進(jìn)肺腑。 在中原地區(qū)的小飯館里,無論是羊肉沖湯還是熗鍋燴面,芫荽都是必不可少的配料,除了增色好看外,還因其可除腥解膩。 開飯館不同于居家過日子,芫荽隨吃隨切,生意人講究的是效率,通常是提前將芫荽擇洗干凈切成碎末,置于筐中或盆內(nèi)備用。 待盛好一碗燴面、沖好一碗羊肉湯或者燉好一鍋魚湯后,順手捏上一撮撒入碗內(nèi),濃白的湯水一下子就被映綠了,頓時有一股濃郁的香味彌漫在空氣里,白生生的面、鮮亮亮的湯、綠瑩瑩的菜,有紅花綠葉之美,亦有畫龍點(diǎn)睛之妙。 其實它是舶來品 在我的童年乃至少年時代,只是一遍遍聽大人們口中說出“芫荽”,卻不知道這兩個字怎么寫,很長一段時間我都誤認(rèn)為是方言是俗稱。 幼時在鄉(xiāng)間,祖母曾經(jīng)教我念過一首童謠,里面提及過芫荽:“搗搗,搗跟腳,亞亞葫蘆扯笸籮。笸籮東,笸籮南,南地有個大菜園,蔥花,芫荽,小腳蜷回?!?/span> 直到長大后,我才知道了“芫荽”這兩個字的寫法。一直以來,我都對草字頭的漢字頗為喜愛,總覺著這些字清新雅致,鮮活生動,透著芬芳清香,沾著草木氣息,帶著古風(fēng)詩意,仿佛剛剛從《詩經(jīng)》里走出來,身上還掛著晶瑩的露珠呢。 再后來,隨著書讀得越來越多,走進(jìn)了芫荽的內(nèi)心世界,了解了芫荽的前世今生。 作為舶來品,芫荽本是西域之物,原產(chǎn)地在地中海沿岸及中亞地區(qū),漢代由張騫于公元前119年引入中國,得到廣泛種植,迄今已有兩千多年,《齊民要術(shù)》中專門講到芫荽的栽培技術(shù)和腌制方法。 據(jù)《博物志》記載,張騫出使西域回來,得到了胡人送的芫荽種子,所以芫荽又叫胡荽。 芫荽不僅被凡夫俗子所青睞,就連神仙的菜園里也種有此物。《西游記》在寫到五莊觀的菜園時,有“布種四時蔬菜,菠芹莙荙姜苔。筍薯瓜瓠茭白,蔥蒜芫荽韭薤。窩蕖童蒿苦藚,葫蘆茄子須栽。蔓菁蘿卜羊頭埋,紅莧青菘紫芥”的描述,可見神仙對芫荽也是頗為喜愛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