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 火爺,我想問您個問題:您之前講到修精進,那么在塵世中修精進所得到的結果滿足了我們的世俗欲望,那么'修'又有什么意義呢?這不是一種相悖的體現(xiàn)嗎? 感覺一些精進的修習起源于自己的攀比心和物質(zhì)欲,如何找到將它真正堅持下去的信念呢? 這個問題,源于因果不明。 “在塵世中修精進所得到的結果滿足了我們的世俗欲望”的邏輯是錯誤的,正確的是:利用世俗欲望的動力在塵世中修精進。 欲望是因,精進是果。而不是反過來。 為什么要修精進?很簡單,人的習性是懶惰的,遇到困難容易退縮,不管是在打坐,還是在賺錢,用的是同樣的習性。雖然一個努力去賺錢的人不一定耐得住性子打坐,但他一旦認可佛法,就比一般人要更精進。因為他具有面對困難不屈不撓、死磕到底的優(yōu)秀品質(zhì)。 如果不具有,就算出家,也要花大量的時間去磨。和尚里也有懶的,手捧經(jīng)書照樣哈欠連天,打個坐不到十分鐘就要起來喝茶。這就是為什么寺院會有戒尺這種東西,其中的作用之一就是管教不精進者。 人要的是利用欲望的能量達成修心的目的,而不是去害怕它。很多人說,學佛不能有攀比心。這才是真正的相悖。凡夫怎么可能不攀比呢?沒有攀比心,就直接成佛了,還修什么。跟上面的問題一樣,把結果當成原因了。 在攀比中迷失,叫造作;在攀比中成長,叫修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