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jīng)意見領(lǐng)袖專欄作家 秦朔 中國之大,哪里都有美食,但食材之廣,做法之鮮,傳統(tǒng)之深,創(chuàng)新之頻,該是廣府菜獨樹一幟吧。每一塊土地的本色,就是這塊土地上的人間至味。廣府如此,天下如此。希望你我也如此。 ![]() 我的人生觀之一是,生活簡單就是享受。 煮一碗寬一點的面,澆上熱氣騰騰的番茄雞蛋鹵,加點黃瓜絲,一拌,對我就是最好的美食了,每天吃也不會厭倦。 5月16日到22日,廣州舉辦亞洲美食節(jié),邀我參加。我說,我是“一碗面主義者”,對吃不講究,要我寫美食,真的找錯人了。 朋友說,你曾在廣州十幾年,難道不想念粵菜的味道? 那當然想念。平時天南地北出差吃飯,凡自己能解決,一碗面足矣;若是應(yīng)酬,我選的最多的,確實是廣東菜。 “我對粵菜沒研究,如果能找?guī)孜淮髱煂ξ铱破?,邊吃邊聊,或許能寫點什么?!?/p> 承蒙廣州的安排,約了三位大師,分別接受了我的采訪: ![]()
![]()
![]()
大師觀點,不敢獨享,以下文字,可以說是我對大師們的一個學(xué)習體會。 1 廣府菜,潮州菜,客家菜 無論解放前叫菜幫,還是解放后叫菜系,說的都是餐飲和地域的關(guān)系。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說一方話,做一方菜。只不過,有些菜系能走的更遠,能走到世界各地,粵菜即如此。 粵菜三分,廣府菜,潮州菜,客家菜。 狹義的粵菜就是廣府菜,即說“白話”(廣州話)的地方的菜,廣西梧州地區(qū)講“白話”,所以也是廣府菜,菜風一樣,只是食材有點不同。1955年之后,按行政區(qū)域劃分菜系,凡廣東地區(qū)的都叫粵菜,這是廣義的大粵菜。 講潮州話的地方叫潮州菜。汕頭人不服氣,一定要加進去,所以也叫潮汕菜,基本是在粵東沿海,海陸豐潮汕平原這一片。 講客家話的地方叫客家菜??图也艘郧耙步袞|江菜,因為是東江流經(jīng)的地方,如惠州。后來慢慢把風格風俗風味相似的統(tǒng)稱為客家菜。 如果是語言交集處,互相就有影響。比如湛江、茂名是廣府菜,只是海鮮多一點。但茂名菜和潮州菜也有點相似,因為有些打魚者從潮汕那邊過去,將烹飪風格留在了茂名。海南有不少人講閩南話、潮州話,所以和潮州菜風格相似。潮州人歷史上南遷而來,有福建來的一支,所以潮州菜跟閩南菜很相似,用材、調(diào)味以及飲食風俗都相似。嚴格一點說,潮州菜跟福建菜更貼近,但因為行政區(qū)域劃分的原因,僅作為粵菜的一個分支。 香港也算廣府菜,整個珠三角,以及現(xiàn)在說的“9+2”,粵西和廣西靠東這一片,粵北韶關(guān)這一片,都屬于廣府菜。只不過由于各地的經(jīng)濟發(fā)展需要,都希望挖掘地方菜品,所以現(xiàn)在有越來越多的地方菜,比如湛江菜,茂名菜,東莞菜,等等。但從大概念來說,它們還是統(tǒng)稱為廣府菜。 同為廣府菜,各地也有各自的特色,比如湛江跟茂名靠海,做海鮮的風格和廣州就有點不一樣。為什么還是一個大廣府?因為它們的烹飪技法,使用原材料的理念,用的調(diào)味料,大體相近。至于用大眾食材做的大眾菜肴,更是品位一樣,叫法一樣,食材搭配基本也一樣。 ![]() 2 廣府菜的起源 任何一種菜系,都和這個地方的自然條件、歷史文化、政治經(jīng)濟等息息相關(guān)。 廣府菜源遠流長。從西漢時期南越王墓發(fā)掘出的食材、圖畫和鼎、鍪、甑、烤爐等烹飪餐具看,當時的廣東人就抓蛇吃蛇,吃禾花雀,吃魚蝦,天上地下水里都吃,南北風味都有,特別是水產(chǎn)品就有14種。嶺南四季常青,食材豐富,《晉書》中就說,“廣州包山帶海,珍異所出”。 從南越王墓的挖掘還發(fā)現(xiàn),粵菜不僅食材豐富,“飛、潛、動、植”兼?zhèn)?,在飲食方式上也不拘一格。南越國的“食官”、“廚丞”,用平底鍋,用銅煎爐,用銅烤爐,將當時中原地區(qū)的烹調(diào)技藝和炊具兼收并蓄。歷史上很多北方的達官貴人被貶到廣東,他們的廚師也跟到這里,帶來了北方的廚藝。 從漢代開始,廣州就是陸上交通樞紐和海上交通必經(jīng)之地,唐代更是國內(nèi)第一大港,“通海夷道”,清代又曾是“一口通商”的口岸,所以廣州很早就與海外美食相遇。歷史上,來自中亞、西亞的“胡人”將富有“洋味”香菜、菠菜等引入,成為廣州人的日常食物。清代中前期,西餐傳入嶺南,粵菜里流行的“焗”,就是英文“cook”的粵語諧音。 南宋時期,“南海一號”將廣彩從廣州帶至歐洲,其中的飲食器具,備受西域各國達官顯貴的喜愛。據(jù)近年對“南海一號”的挖掘,僅前期出水的瓷器就有6000多件,其中多為飲食器具。(注:“南海一號”是南宋初期在海上絲綢之路向外運送瓷器時,在今天廣東臺山市一帶海域失事沉沒的一艘木質(zhì)古沉船。) 明清時期,廣東制造的餐具“廣鍋”鼎鼎有名,吳承恩寫的《西游記》里,孫大圣嚇唬妖怪時就說,“拿廣鍋把你這妖怪煮成雜碎!” ![]() 3 廣府菜的食材特點 要談廣府菜,先要說食材。廣府菜的食材主要有這么幾個特點。 首先,在用材、食材方面,非常廣泛,能吃的東西基本上都拿來做菜。中國各大菜系,在食材方面最開放的就是廣府這一片,特別是珠三角,涵蓋了東南西北中的食材,也涵蓋了國外流入的一些西餐食材。這是由易于食材生長的自然環(huán)境和易于食材流通的便利條件所決定的。 因為食材的流動性豐富,食材的發(fā)掘和采用活躍,就形成廣府菜的一大特色,即在烹飪過程中要打食材牌。如果在食材上達不到要求,或者沒有經(jīng)常挖掘一些新鮮的食材,那么廣府菜的活躍程度就會受到約束,不可能有今天的地位。 其次,在食材選擇上,廣府菜講究“不時不食”,講究食材的時令性。比如說“春鳊,夏三黎(鰣魚),秋鯉,冬鱸”,這四種魚在四種不同的季節(jié)最為肥美,滋味最好。 蔬菜也是分季節(jié)的?,F(xiàn)在科技發(fā)達了,大棚養(yǎng)了很多反季節(jié)蔬菜。但廣府菜仍舊講究時令,比如涼瓜最好吃是在春末夏初;春天出的通心菜最嫩,有點爽脆;“秋風起菜心”,秋天的菜心質(zhì)量最好。以老廣人的口味來說,大棚菜還是不如當季的蔬菜好吃。 第三,對于食材的產(chǎn)地,廣府菜也很講究。廣府菜大廚要做好菜,會追逐那些特別出色的地方特產(chǎn)。比如白斬雞,他們認為沒有清遠雞就不好吃。清遠雞是清遠當?shù)氐钠贩N,農(nóng)家養(yǎng)的,也叫麻黃雞,毛色是麻黃色,腿很短,矮角,整個身子也很短,是長得很圓的一種雞,這才是正宗清遠雞。鯉魚最好是哪里?肇慶鼎湖的文慶鯉。芋頭扣肉,芋頭最好是哪里?廣西荔浦的。 第四,食材新鮮鮮活是廣府菜的一大特色。這一點和潮州菜不一樣,潮州的“打冷”,是凍品,因為海魚打回來是很難活的。而廣府菜追求新鮮鮮活,如果食材隔夜,魚死了以后才蒸,老廣人是看得懂也能吃得出的。 第五,是根據(jù)食材的特征、性質(zhì),將其最佳的價值表現(xiàn)出來,千萬別把食材浪費了,糟蹋了。比如廣東人蒸魚而不做紅燒魚,就是要把魚的質(zhì)量、味道原汁原味表現(xiàn)出來。一代粵菜大師、廣州酒家的黃瑞當年炒“香滑鱸魚球”,會先看清客人在哪間小廳吃飯,計算好房間和廚房距離有多遠,掌控好送菜途中的時間,由此決定炒幾成熟。廳房遠的,可能炒八成熟。廳房近的,炒九成熟,總之是希望菜肴端到客人面前時,呈現(xiàn)出鱸魚球最嫩滑的口感。 有人評價廣府菜“不生不熟,不咸不淡,不饑不飽”,不生不熟,就是說菜還是青的,不知道熟了沒有。菜還青,說明還保持著營養(yǎng)成分,這最符合營養(yǎng)標準。炒得過熟,燉鍋爛了,所有營養(yǎng)成分就都沒有了。剛剛熟,代表的是對食材價值的尊重。 ![]() 4 廣府菜的烹飪特點 在烹飪這個環(huán)節(jié),廣府菜講究火候,講究小鍋小炒,即烹即吃。烹調(diào)比較迅速,根據(jù)原料的要求進行不同的加溫。凡追求鮮潤的,必須最短時間內(nèi)烹飪。鹵菜,或者把菜熬很久,這不是廣府菜的特點。 在烹飪技法上,廣府菜講究“有鍋氣”,有一股剛剛炒出來的香氣,趁熱吃。熱菜熱吃,冷菜冷吃,很分明。“一熱遮三丑”,熱菜涼了,什么風味就都沒有了。過去為什么大排檔會火?就是這邊炒熟了,你聞到香味,菜已經(jīng)端在你面前。廣州的惠食佳,特色是啫啫,每個啫啫的菜就報廢一個鍋。把調(diào)味料調(diào)好,鍋燒到一定溫度,料就放進去,鍋最后要達到接近爆炸的效果,所以每個鍋都用鐵絲包著,否則可能沒到客人面前已經(jīng)裂掉了。 在出品和宴席上,廣府菜講究季節(jié)的變化搭配。夏秋宜清淡,秋冬宜濃郁。天氣比較熱的時間追求清淡,不是說廣府菜沒有味,而是有味,但不適宜太濃郁。到了冬天,就吃一些稍微味濃的菜,這跟廣東人的養(yǎng)生理念是結(jié)合在一起的。藥食同源,冬天宜進補,特別是南方人在亞熱帶地區(qū)生活,夏季天氣很熱,吃進去的東西吸收率很低,吃再好的東西也沒用。冬天天氣涼了,吸收食物的可能性就大。配合不同的氣候,在季節(jié)性菜品、食材搭配、調(diào)味輕重方面都會反映出來。 吃飯必有湯,也是廣府菜的一個特征。無論是家里還是到餐飲店,都要喝頭啖湯。做湯的方法也特別多,廣府菜的老火湯是世界一絕?,F(xiàn)在很多人嘌呤高,營養(yǎng)專家說加溫時間超過兩小時就有嘌呤,這是有道理的,所以現(xiàn)在做老火湯,都強調(diào)在兩小時內(nèi)或一個半小時完成,這也是時代的進步。除了老火湯、煲湯,什么配羹、滾湯、煮湯、汆湯、燉湯,廣東人做湯的方法有很多。 5 時時創(chuàng)新,各具特色 廣府菜善于變化、模仿、創(chuàng)新。善于吸收別人的長處,融入自己的烹調(diào)技法和調(diào)味之中。從市場上來說,一些著名的大廚都在不斷地更換菜品。這和外地一些一成不變的餐飲做法是不一樣的。比如,蘇菜中有一道名菜松鼠鱖魚,傳到廣東,名廚運用嫻熟的刀工將魚改成小菊花型,名為菊花魚,一口一塊,吃得更方便。廣府菜常做常新,為的是適應(yīng)市場的變化。 ![]() 當然,一些基本的老傳統(tǒng)會沉淀下來,比如飲早茶的“四大天皇”(蝦餃、干蒸燒賣、叉燒包和蛋撻)。但是,不斷推出新菜,這是廣府廚師必有的技能。做不到這一點,老板不高興,客人也不買賬。 廣府菜最主要的一些地方,順德、南海、東莞、中山,都是歷史上出廚師的地方,所謂“食在廣州,廚出鳳城”(注:鳳城是順德大良鎮(zhèn)一帶)。廣府菜以地方食材為亮點,順德的亮點就是魚,?;~塘,做魚的方法特別多,比如魚生、蒸魚、打邊爐、無骨魚等等。順德人講究原汁原味,用的調(diào)味醬料品類不多,就是油鹽醬醋這些最基本的,很少用很濃的醬料?,F(xiàn)在新順德人越來越多,所以味道已經(jīng)有些變了,要吃正宗順德菜必須到農(nóng)村去,比如到均安這些還保持原貌的地方,或者到江邊一些很地道的農(nóng)莊。如果到大良,也只能到一些老牌的餐飲店里,才能品嘗大良做魚的風味。 南海的特色是禽類。豬肚包雞就是南海特色的菜品。佛山里水的霸王鴨,柱侯雞,也是偏家禽一類的。 中山有打魚的地方,做海鮮,也有一大片山區(qū),山區(qū)就有一些客家風味。 東莞也分了幾大片,沿江片、沿海片、山區(qū)片,飲食也是不一樣的。 廣州則是一個聚集地,把外來的東西都集中起來。 說完廣府菜,再簡單說一下潮州菜和客家菜。 潮州菜主要是凍品、海鮮。潮州是靠著南海、廣東偏東的這一片,漁民多,歷史上外出的、出國闖蕩的人也多,他們的飲食跟這種背景有關(guān)。他們對海鮮的烹制有特殊的地方,由于吃的魚基本是冰鮮,所以味道偏濃,或者是外加味,就的佐料比較多,如沙茶醬、魚露等等。像“生炊烏魚”,吃時要用普寧豆醬作蘸料,做鱔魚要加一些酸菜。湛江、茂名也有類似情況,比如雜魚煲,什么都用清水煮熟,加上其它的佐料來吃。 除了做海鮮,潮州菜的湯菜比較多,有點像洛陽水席,有不少半湯半菜的菜肴。他們還做甜菜,特別甜,比如翻沙芋頭。他們用油重,用糖也重,當然現(xiàn)在也改了很多。潮州鹵水也是一大特色,貴的鹵鵝頭可以賣1000多塊錢。 客家菜是從中原文化延續(xù)下來的,基本上處于山區(qū),跟江西、湖南臨界?;葜?、河源、梅州、清遠都有很多客家人,大家都在爭客家菜誰最正宗。廣州花都區(qū)、香港新界、以前深圳的寶安,也有部分客家人。他們都是從北方流散過來,避戰(zhàn)亂,走到哪里安全就停下來,就住下,但這些都不是大氣候??图也说拇髿夂?,還是沿著廣東北面這一片,都是大山,南嶺,形成了客家人的聚居地。 不論哪里的客家人,做菜都相似,最簡單的就是鹽焗雞??拷分葸@片,是直接放到鹽里來焗的,惠州是用紙包著來焗。再如紅燒肉,上色和調(diào)味會有差異,河源的就稍稍偏甜一點。又如梅菜扣肉,梅州認為他們的梅菜是最好的,梅菜經(jīng)過三蒸三曬,特別香。但河源人和惠州人認為他們的梅菜也很香,用不了三蒸三曬??图也俗畲蟮囊粋€特點,就是在家禽家畜類的菜肴方面做出了特點,有的是原汁原味,更多的則是調(diào)味偏濃一點,偏重一點。 ![]() 6 飲食生活與民風文化 在飲食風俗上,廣府菜的飲早茶在世界獨一無二,可惜沒有申請非遺。 飲早茶是一種親情的歡聚,特別是節(jié)假日,早上起來就在一起歡聚。飲早茶也是社交,以前談生意常常通過喝早茶來拍板。飲早茶還是社會時事口口相傳的信息交流方式。最后,飲早茶也是休閑娛樂,一盅兩件,其樂融融。 廣府菜的午正餐,絕大多數(shù)是商業(yè)來往,或公司、單位的用餐。正晚餐,聚會比較多,商務(wù)的、親情的都有。這跟別的地方基本相似。廣府飲食的特色在于宵夜,這是最有特色的,和潮汕地區(qū)的打冷、臺灣地區(qū)的夜宵是一個形式。由于宵夜給人一種對身體不健康的印象,所以現(xiàn)在大大減少了。 廣府菜的宵夜,和外地的小吃不同,它是作為一種正餐來做的,是可以做大菜的。 小吃也是廣府的特色,過往24小時到處都有,現(xiàn)在沒有這么多了。但小吃的品類還是很多,現(xiàn)在到廣州的文德路,就能看見每天有大把人排隊吃甜品,“二沙三糊”(紅豆沙、綠豆沙、芝麻糊、杏仁糊、核桃糊),湯圓,糖水。還有就是云吞面,布拉腸粉。 粥也是廣府菜的特色,粥里有肉,外地很少見。廣州最出名的艇仔粥,將新鮮的魚片、蔥花、蛋絲、海蟄、花生仁、浮皮、油條碎等原料,佐以滾粥沖燙粥料的獨特手法,立即沖滾,稍后品嘗。 潮汕人邀約飲茶,是工夫茶,種種“工夫”都為渲染一個“茶”字。而廣府人飲茶,重點不是茶,是“一盅兩件”中的蝦餃、拉腸、燒賣、粉果、鳳爪、叉燒包、牛肉丸、蛋撻、煎餃、馬拉糕、蘿卜糕、春卷、咸水角、芋角、糯米雞、裹蒸粽、蒸排骨、蒸豬肚、牛百葉等等,是統(tǒng)稱為“點心”的食物,“兩件”其實是多件。 ![]() 過去人說“廣州三件寶”,是陳皮、老姜、禾稈草,是烹飪用的三樣佐料。后來人說“廣州三件寶”,變成了“燒鵝、靚湯、涼茶鋪”。廣府人“先甜后苦”,緊跟在糖水鋪后面的往往是涼茶鋪,自討苦吃,以除“濕熱”?!皼觥辈皇侵笢囟龋侵腹π?,“茶”不是普通茶葉,是中草藥熬制的湯劑。 廣府飲食,跟廣府人的性格、生活、營商、社會、民俗、民風是分不開的。 首先,廣府人比較實在,干活說話都講究老老實實、實實在在。做小本生意、當?shù)厣獾亩啵「患促F,不太追求大富大貴。廣府人到外面做大生意的不多,這和潮州人不一樣,潮汕人做大生意的多,包括在東南亞做大生意的都很多。除了順德碧桂園、美的,廣府人出的500強大企業(yè)幾乎沒有。廣府人和希望走仕途、做文化的客家人也不一樣。他們老實樸實,在本地生活得安安穩(wěn)穩(wěn),北方戰(zhàn)亂基本也不會影響嶺南,所以他們安樂穩(wěn)定,每天都講究要吃好。 第二,從經(jīng)濟角度看,廣府是比較富饒的地方,加上對外溝通交往的便利,很容易自給自足,滿足生活所需。既然有經(jīng)濟基礎(chǔ),他們就追求新鮮的飲食,質(zhì)量好的飲食,同時不過分去改變食材的性質(zhì)。 第三,廣府長期以來政局穩(wěn)定,接受外來事物非常便捷,不排外,開放包容,所以在烹飪飲食方面,多多少少把外邦的一些風氣,比如西餐,比如外來調(diào)味品,都接納進來。 天下菜系也像江湖,粵菜、廣府菜的江湖地位是世界公認的,是精致菜肴的代表,但廣府人從不喜歡吹噓,“只會生孩子,不會起名字”,不會編故事,如果在文化上更多一些錘煉和推廣,廣府菜將會進一步發(fā)揚光大。 ![]() 7 廣府菜之道和名廚之道 以上是對三位大師觀點的綜述。如果要我自己總結(jié)一下廣府菜的特點,我會說是——博采食源,不時不食,材盡其美,原汁原味。 廣府菜的最大特點,就是最大化地整合資源,同時最有效地發(fā)揮出資源的稟賦優(yōu)勢和價值。 首先,廣府依山靠海,江河眾多,有平原有丘陵有山地,氣候宜人,大自然的饋贈十分豐厚。而廣府人對所有食材資源都抱著一種民主主義的平等態(tài)度,什么都不排斥。高大上的食材能用,“下腳料”的牛雜也能做出美食,沒有餡料的面團壓扁下油鍋也可以做成酥脆的蛋散,魚的一身無一不成佳肴。 其次,在加工烹飪時,廣府菜追求的是,雞有雞味,魚有魚味,飯有飯味,菜有菜味,這才是至味。至味是指每種食物最原始本真的味道,大自然賦予的天然味道就是極致味道。廣府菜講究本味調(diào)和,不會讓調(diào)味料干擾食材本色,盡量用最簡單的烹飪方式帶出最鮮美的味道,盡量保持食材形態(tài)的完整性。廣府菜有很多“整只菜”,比如白切雞、清蒸魚、燒鵝、白灼蝦、均安蒸豬,在賦予食材味道的過程中,都是完整的一只,以鎖住食材的原汁原味。 例如白切雞,一定要低溫慢浸,剛剛熟,骨頭還帶點血絲,才最能感受皮脆肉嫩,雞有雞味;生炒菜心,既要有鑊氣,又絕不能過火,上桌時必須鮮嫩翠綠,才能吃出清甜爽口。這都是為了充分體現(xiàn)對食材的尊重,并最大限度保留其營養(yǎng)價值。 廣府菜的清淡,并非“寡淡”,而是淡而有味,所謂“五味調(diào)和百味香”,在宴會編排和進食上也特別注重分量控制,推崇“七分飽,三分饑”的養(yǎng)生理念。 名菜背后,必有大師。黃振華說,他的老師黃三大師不僅教會他做菜的基本技藝,更重要的是讓他體會到作為廚師應(yīng)該有的精神——嚴謹、干凈、認真。陳水大師則對他說,“有好技術(shù),哪個當皇帝都愿請你”,讓他體會到專業(yè)的價值。 因為喜歡,黃振華總是用心揣摩每一道菜的做法,搭配、火候、口味,在廚房待多久都不覺得累。熟能生巧,1974年黃振華與另外兩位師傅組成的小組,刷新了“宰雞一條龍”表演的記錄,僅用了1分52秒的時間,就把一只活生生的雞做成色香味俱全的炒雞肉!為了創(chuàng)造這一記錄,黃振華曾認真地研究雞要幾秒才能放出血,后來發(fā)現(xiàn)是10到11秒,放到多少度的水里雞才會最快脫毛,怎樣起肉才最快,甚至連炭要多干才最快點燃都算在里面。 因為喜歡,再苦也甘之如飴。黃振華初學(xué)炒菜時練炒沙,5斤的沙子放在炒鍋里上下翻炒,手腕和拿菜刀的手指關(guān)節(jié)都變了形,但他一干就是一輩子。 ![]() 8 一方水土,有滋有味 今年廣州的亞洲美食節(jié),有很多高水平的論壇,將美食和文化聯(lián)系起來,推動亞洲各國文明的互鑒。但我略感遺憾的是,在五星級酒店吃的幾餐飯,好像和心目中以及大師講述的廣府菜有點落差。我們從吃飽到吃好,到吃精吃貴,再到吃健康吃“混搭”,花樣越來越多,但那種熱氣騰騰又原汁原味的“至味”,好像不知去了哪里。 黃振華做了無數(shù)珍饈百味,但現(xiàn)在有人請他出門吃飯,他只吃三樣:白切雞、清蒸魚和一碟青菜。他說,越簡單常見的菜,越美味?!扒逭趑~就像廣州人,不做作,不夸張,不復(fù)雜,很低調(diào),很安靜,很平和。沒有什么特別的陪襯,就靠自己,原汁原味,品質(zhì)過硬。” 我沒有想到的是,此次廣府之行中吃的最好的一頓美食,不是在都市里的酒店食肆,而是在距離廣州新白云國際機場80公里外的清遠英德縣浛洸鎮(zhèn),一個叫魚咀村的省級貧困村。 ![]() 這是一個擁有漢縣建制800多年歷史的古老村落,村里114戶村民的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4000元。過去一兩年,廣東省廣物集團與碧桂園先后進駐魚咀村,全面助力魚咀村脫貧發(fā)展。 在中國經(jīng)濟最發(fā)達的幾個省市中,廣東的地區(qū)發(fā)展不平衡是最突出的。一個多小時的車程,仿佛就是兩個世界。5月19日晚,看了一天扶貧情況的我們一行人,在魚咀村吃飯,廚子是從兩公里外的鄰村請的會燒菜的普通村民,食材則是在附近就地取材。因為廣東省有多個單位和英德對口扶貧,這里引進了不少好的食材品種。 這頓晚飯,是我?guī)啄陙沓缘淖詈玫囊活D美食。沒有之一。菜品包括:英德土茯苓煲老雞、地膽頭蒸鴨、清蒸水庫魚、炆藏香豬、蘿卜燒牛腩、瓦煲焗排骨、特色煎蛋角、香炸山坑魚仔、芥菜豆腐煲、清炒時蔬。 這些食材都是本地長的、跑的、游的,唯一比較特別的是藏香豬,是云南香格里拉引進來的品種。菜的做法,有點像廣府菜和客家菜的混搭,口味有一點重。 其實最好吃的東西,并不是那么神秘和神奇,就是本地取材,本地人燒制的可口的家常菜。這一方水土上的食物,最是有滋有味。 我因亞洲美食節(jié)而去的廣州,最后發(fā)現(xiàn)真正的美食在鄉(xiāng)下,在民間,在尋常。 我相信廣州的朋友并不會怪我得出這樣的結(jié)論,正如29年前我走進這座城市時,它對一個外地人是如此的包容。一粥一面,一疊腸粉一盤炒粉,清蒸魚,炒涼瓜,就是我所愛的廣州美食。而廣州人的務(wù)實,勤懇,內(nèi)斂不張揚,更是深深影響了初出校門的我。 中國之大,哪里都有美食,但食材之廣,做法之鮮,傳統(tǒng)之深,創(chuàng)新之頻,該是廣府菜獨樹一幟吧。 每一塊土地的本色,就是這塊土地上的人間至味。 廣府如此,天下如此。希望你我也如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