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有言,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可是在王莽末年卻發(fā)生了這樣一件讓人感到奇怪的事情,曾有人當初殺死了劉秀的大哥,后來到劉秀稱帝時,他非但沒有為大哥劉演報仇雪恨,反而原諒了仇人,并且還對他封官加爵,這個人就是幫助劉玄稱帝的功臣朱鮪。 在王莽末年,國家發(fā)生了饑荒,走投無路的農(nóng)民推舉王匡、王鳳等人做首領,并占領了綠林山作為根據(jù)地,這些人也被稱為綠林軍,之后漢陽人朱鮪率人參加了綠林軍,并且他還成為了綠林軍首領之一。 地皇三年,王匡、王鳳與朱鮪等向北攻打南陽,他們的部隊名號為新市兵,并且朱鮪還擔任了將軍。地皇四年,當時各路農(nóng)民軍都主張選劉氏宗族子弟為帝,南陽的世家大族們都主張立劉演為帝,但是朱鮪等農(nóng)民軍將領卻極力反對。 在朱鮪等人的堅持之下,綠林軍眾將擁立了劉玄為帝,而朱鮪也被劉玄冊封為大司馬。在劉玄稱帝之后,他擔心劉演會威脅到自己地位,之后在李軼、朱鮪兩人的勸說下,劉玄找了個借口處死殺了劉演。雖然最終下令的人是劉玄,但朱鮪作為這件事的主謀之一,對劉演的死可以說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而劉演正是光武帝劉秀的大哥,因此朱鮪算是劉秀不共戴天的仇人了。 地皇四年九月,王莽被處死之后,劉玄移都長安,當時大臣李松與趙萌建議功臣封王。朱鮪不同意,他認為漢高祖有約在先,不是劉氏宗室都不能封王。但劉玄仍然認為應當封功臣為王,這其中朱鮪也被封為膠東王。當時的大臣都接受了封號,可只有朱鮪推辭說:“臣不是劉氏宗室,不能違犯王制?!庇谑莿⑿坏酶娜沃祯n為左大司馬。 雖然當時劉玄已經(jīng)稱帝,但是河北各州郡都是中立態(tài)度,未曾歸附更始政權,劉玄想派遣一位大將控制河北,這時劉賜上書說劉家子弟只有劉秀可用,朱鮪聽說后極力勸說不可,在劉玄猶豫不決之際,劉賜又極力勸說,最終更始帝才讓劉秀行使大司馬職務,持符節(jié)前往河北。 正是這一次機遇使得劉秀有了發(fā)展實力的機會,而朱鮪幾乎差一點就要毀了劉秀的雄圖大略,經(jīng)過這兩次事之后,劉秀對朱鮪的憎恨程度可想而知。不久劉秀就到達河北,他迅速壯大自己的勢力,并逐漸擺脫了劉玄的控制。 更始二年,劉秀率兵前去平定農(nóng)民軍,大將鄧禹等人負責攻打長安,只留下了馮異來防守洛陽方面的朱鮪和李軼。當時朱鮪麾下的兵馬有三十多萬之多。倘若他集結大軍,進攻馮異,劉秀勢必首尾不能相顧,形勢十分危險。 于是馮異便暗中與李軼交往,在朱鮪知道這件事后,當即派出刺客將李軼殺死在府中。從此,洛陽附近的更始軍隊才全部統(tǒng)一由大司馬朱鮪指揮。直到劉秀平定了其他勢力,他這才派出二十萬大軍南下攻打洛陽。 雖然朱鮪誓死反抗,頑強防守,但劉秀大軍勢不可擋,幾乎就要攻破城池,可是朱鮪還是堅持守了下來。這時劉秀又派出使者岑彭前去勸說,最終朱鮪將自己綁起來去面見劉秀,劉秀見后立即解下繩子,并令岑彭將他送回城中。第二天朱鮪便帶著全部兵馬出城投降,于是劉秀就拜朱鮪為平狄將軍,還封他為扶溝侯。 雖然朱鮪是劉秀的仇人,并且還曾多次阻撓他,但畢竟劉秀是天子,胸懷大志,又豈會因私人恩怨而延誤天下大事呢?最終劉秀還任命朱鮪做了少府,讓他過著衣食無憂、榮華富貴的圓滿生活,而這也恰好向世人展示他寬廣的胸懷。 參考資料:《后漢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