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菈媽 前不久,有一個三年級小學生報警求助,原因讓所有人都有些哭笑不得。 原來,孩子比較調(diào)皮,頭一天已經(jīng)被爸爸狠揍了一頓。可第二天孩子又犯錯了,擔心再次被揍的他,選擇撥打110報警。 經(jīng)過溝通,孩子的爸爸檢討了自己的行為。 他說,孩子一頂嘴,他就壓制不住內(nèi)心的火氣,雖然知道這不對,但有時候就是克制不住。最后,他一再保證不會再打孩子了。 孩子頂嘴,是許多父母所不能容忍的行為之一,因此而釀成的悲劇也是時有發(fā)生。之前,有一個6歲的孩子就因為頂嘴,被父親失手打死了。 僅僅因為頂嘴,就付出了生命的代價,這顯然太過沉重。 但被孩子頂嘴到怒火中燒,想要狠揍他一頓的念頭,估計許多父母都曾有過:
這個時候,恐怕大多數(shù)父母的腦子里都會轟地一聲,立馬想來一頓「棍子炒肉」,掐滅孩子囂張的氣焰。 有人說,許多父母的潛意識里都是「暴君式教育方式」,不允許孩子提出反對意見,認為孩子就該聽自己的,否則就是抬杠。 事實上,父母的這種反應,大多是為了掩飾自己權(quán)威受到挑戰(zhàn)的尷尬。 然而矛盾的是,當孩子事事聽話、順從,失去自我的時候,父母又會擔心孩子太沒有主見,長大以后會不會吃虧。既然如此,我們就該理智地來對待孩子頂嘴這件事。 頂嘴,其實也是一種溝通方式。只不過,這種溝通,通常是在孩子得不到應有的尊重和理解的情況下才會發(fā)生。 前兩天的《放學后》節(jié)目中,有一個叫趙藝釩的小朋友,就因為寫作業(yè)跟爸媽頂嘴了。 一開始,爸爸寫了一排數(shù)字,讓女兒照著寫。女兒漫不經(jīng)心地寫了,但是很快被爸爸挑出了毛病,并且讓她繼續(xù)寫,寫到好為止。 第二次,孩子很認真地寫了一遍,這一次連媽媽都稱贊說是用心寫的。孩子很得意,可沒想到爸爸要求她繼續(xù)寫下去。 這一下,孩子不樂意了:「你不是說寫到好為止嗎?要是剛才寫的不算,那為什么剛剛又要讓我寫呢?」 媽媽過來打圓場,說:「你多練一下不行嗎?」 但女兒一臉倔強地就是不寫,并且頂嘴說:「是爸爸答應我的,長輩就可以不守諾言嗎?」 很多時候,父母都只關(guān)注孩子頂嘴的事實,卻忘了孩子頂嘴,是有原因的。 孩子會據(jù)理力爭,會極力想在拉鋸戰(zhàn)中,為自己爭得一席之地,這一切都因為:他們長大了。他們需要父母的尊重,也需要父母的理解。 心理學家安格利卡·法斯博士曾說:「隔代人之間的爭辯,對于下一代來說,是走上成人之路的重要一步。」 有時候,孩子頂嘴并沒有錯。錯的是,父母依舊沉浸在孩子對自己言聽計從的過往中,不希望改變。 有人說,敢于和父母頂嘴的孩子更聰明。事實上,這是有科學依據(jù)的: ·敢于抗爭的孩子,更自信 美國弗吉尼亞大學的研究人員曾經(jīng)做過一個跟蹤調(diào)查,他們選取了157名平均年齡為13歲的孩子,對他們在生活中與父母發(fā)生爭論的情況,進行了記錄和分析。 三年后,研究人員驚訝地發(fā)現(xiàn),那些敢于和父母爭辯的孩子,他們排解負面壓力的能力、意志力,以及抵御不良誘惑的能力,比性格溫順的孩子高了40%。 他們敢生氣,能夠清晰地表達自己不同的觀點,對于如何說「不」,更有底氣和自信。 ·有主見、更獨立 有相關(guān)研究表明,喜歡反抗的孩子中,有80%長大后獨立自主的能力較強;相反,溫順聽話的孩子中,只有24%具備這樣的能力。 籃球巨星科比小時候,就是個愛頂嘴的孩子。他的教練洛科·羅密歐曾說:「他遇到過許多類型的孩子,但只有科比敢和他頂嘴,科比唯一的問題在于,他只根據(jù)自己的想法去打球。」 就是這樣一個敢于質(zhì)疑、敢于頂嘴的孩子,最終成長為了籃球巨星。 可見,會頂嘴的孩子往往更具有獨立的潛質(zhì)。 ·邏輯思維和語言能力更強 經(jīng)常和父母爭辯的孩子,心思更縝密,語言能力也更強。 前面因?qū)懽鳂I(yè)和父母頂嘴的小姑娘,一句「長輩就可以不守諾言嗎」,就將父母駁斥得無言以對。 事實上,適當?shù)睾透改笭庌q,就像是實習演練一樣,可以激發(fā)孩子的思維能力。因為,想要駁斥父母,就要開動腦筋,想一想可以從什么方面入手,以及怎么說,才能維護自己應有的權(quán)利和利益。 這個過程,對于培養(yǎng)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都是非常有益的。 沒有人喜歡被頂嘴,所以父母的惱怒是可以理解的。但即便如此,我們也不能剝奪孩子申辯的機會。 《怎么說孩子才會聽,怎么聽孩子才肯說》中提到:「只有孩子感受好,他們才會愿意與父母合作,而這前提是,父母要先接納孩子的感受。」 當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尊重和理解時,頂嘴就無法避免。那么,面對孩子的頂嘴,父母又該怎么辦呢? ·注意處理好情緒,不管是大人的還是孩子的 情緒本身并沒有錯,只不過,當理智被情緒左右之后,情況可能就會有些失控。 Jasper和暴脾氣的爸爸陳小春參加綜藝節(jié)目的時候,因為走得太慢,被爸爸一路催促埋怨。 可是,Jasper并沒有被爸爸的情緒左右,而是冷靜地拿起喇叭,喊話爸爸:「能不再生氣了嗎?」陳小春愣了一下,隨即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并且跟Jasper道歉。 當我們無法控制情緒的時候,不妨先各自冷靜一下。否則,不僅沒法解決問題,還會讓本就出現(xiàn)裂痕的關(guān)系雪上加霜。 ·允許孩子申辯 在親子關(guān)系中,最忌諱的就是,父母不允許孩子有不同的意見。但是,當孩子的感受被不斷否定時,他們就只剩下憤怒了。 前段時間,一個湛江的小女孩頂嘴家長的視頻火了。 視頻中,小女孩有理有據(jù)地回懟自己的爸爸,說他的教育方式有問題。 她不但舉了動畫片和電視里,其他父母教育孩子的案例,還強調(diào),打罵孩子會讓孩子越來越笨,希望自己的父母能夠反省。 隨后,她繼續(xù)懟父母,說:「你讀過大學,我小學還沒畢業(yè)。我都可以用古詩來說服別人,你就不會用好的句子,名句、古詩來罵人嗎?」 視頻里,女孩小大人般的口吻和神態(tài),讓人忍俊不禁,但細細想來,她說得也不無道理。如果父母的言行舉止無法讓孩子心服口服,那就不要責怪孩子會頂嘴。 而父母,只有將孩子的頂嘴,看成是普通的申辯時,才能平心靜氣地反思自己的言行。 ·引導孩子自己分析問題,找到解決辦法 當與孩子發(fā)生分歧的時候,父母不妨先傾聽。如果孩子說得有理,就接受;如果他的建議不可行,那就引導他們自己分析問題,進而找到滿意的解決辦法。 最近,我兒子特別喜歡說「不」、「憑什么」、「這不公平」。不管我提什么建議,他都會先習慣性地否定。 于是,我干脆問他「你覺得該怎么辦?」 出人意料的,他的許多點子都還不錯。比如:怎樣瓜分剩余的糖果、怎樣說服妹妹跟他一起玩,等等。 鼓勵孩子找到「雙贏」的方式,既不用無條件地迎合他人,又能夠為自己爭取到最大的利益。何樂而不為? 連岳曾說:「越是沒本事的父母,越是固執(zhí)己見。他們迫切需要有一個人絕對服從和相信他們,以撫慰自己的失意。」 為人父母,面對孩子的成長雖然有些不舍,但終究還是要學會放手。只有這樣,才能讓那個懵懂無知的孩子,變得自強又自立。 -End- 作者:菈媽,多平臺寫作者,熱愛生活和文字,分享科學育兒和親子情感,愿與萬千父母一起成長的二寶媽。部分圖片來自網(wǎng)絡,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