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水木然 是什么讓我們越來越沉默? 小時候覺得可以自覺拯救世界,現(xiàn)在發(fā)現(xiàn)整個世界都拯救不了我。 1 這個越來越現(xiàn)實的世界,只剩下三樣?xùn)|西是靠的住的: 1、生你的人和你生的人; 2、錢; 3、賺錢的能力; 其它的一切都靠不住。 生命的過客,來來往往,誰也不是誰的誰。 金錢,正在成為衡量一切的標(biāo)尺。 你若想要獲得多大的尊重和支持,你就得先擁有等價的條件。 你若想要獲得多大的尊重和支持,你就得先擁有等價的條件。 人窮的時候,多想想自己的錯,就會慢慢忘記別人的過。 人窮的時候,千萬離眾人遠(yuǎn)一點,因為你在人群里也是自討苦吃。 人窮的時候,千萬不要再去勸別人,因為你說的話也沒什么分量。 人窮的時候,就默默的自己努力好了,不要標(biāo)榜自己的努力,也不要展露自己的理想,因為這只能成為別人的笑料。 2 醒醒吧,這個世界上不會再有專門為你而生的人,也不會有一心只為你好的人。 所有的忠誠,都在演變成對價值的忠誠。不要再把別人想得對自己有多忠誠,也不要自己想得對另一個人多忠誠; 千萬不要再認(rèn)為有人愿意為自己付出一切,或者自己可以為誰放棄一切。這都是畫地為牢。 醒醒吧,未來這個世界上很少有純粹的好人或者壞人,大家都是各自為自己的利益而戰(zhàn)而已。 這個世界,已經(jīng)沒有任何一個人能為另一個人的幸福負(fù)責(zé)。 沒有永恒的關(guān)系,只有永恒的利益。你傷害了他的利益就是他眼里的壞人,你符合了他的利益就是他眼里的好人。 你有用就是好,你沒用就是不好。世俗的層面,有用就是一切。 3 這個社會,一切行為都被效率主導(dǎo),每個人都在追求行為的效益最大化。 我們見的每一個人、吃的每一頓飯、打的每一個電話、乃至微信點的每一個贊,都需要轉(zhuǎn)成實實在在的“收益”,包括看得見的和看不見的。 于是,我們竭盡所能的對身邊每個人都笑臉相迎,盡管明知很多都是虛情假意,但是我們還是樂此不彼。 某次正經(jīng)的會議上: 你明明不喜歡這個人 你也知道他并不喜歡你 他也知道你其實不喜歡他 你也知道他知道你不喜歡他 但這并不妨礙你們一起談笑風(fēng)生。 某次人員雜亂的聚會上: 你明知加了他微信后也不會聯(lián)系 他也知道加了你微信后不會再聯(lián)系 你們都知道以后最多只是點贊之交 但這并不妨礙你們拿著手機去掃一掃。 這就是現(xiàn)代的社交:人前湊熱鬧,轉(zhuǎn)身話凄涼。 表面上看,我們的生活熱鬧非凡,其實我們的內(nèi)心越來越孤獨。 總是止于表面的寒暄,內(nèi)心怎么能不孤獨? 大多數(shù)人用外在的熱情,掩飾內(nèi)心的落寞,這就是外向的孤獨癥患者。 更有很多人早已心如死灰,卻只是想爭口氣,就這么茍活。 人越孤獨,越喜歡把自己變的忙碌,也越喜歡假裝自己很忙碌。 其實一切都是為了逃避,讓“忙碌”成為逃脫一切的借口。 4 世態(tài)炎涼,人情冷暖,人生無常,在這無常的生活里,真正能夠給你依靠的,永遠(yuǎn)都是你自己,你的幸福,終究要靠你自己成全。 不要把自己的幸福,依托到別人身上,靠自己才最踏實。 人生是個大戲臺,臺下的覺得臺上的太可笑,臺上的又覺得臺下的太可憐。 其實,每個人都站在不同的戲臺上,每個人都活在自己的偏見里。 人這一輩子,就是走向孤獨的過程: 5歲的時候, 覺得自己需要父母, 10歲的時候,覺得自己需要玩伴, 15歲的時候,覺得自己需要同學(xué), 20歲的時候,覺得自己需要兄弟; 25歲的時候,覺得自己需要愛人; 30歲的時候,覺得自己需要事業(yè)伙伴; 35歲的時候,覺得自己需要紅顏知己; 40歲的時候,覺得自己需要家人孩子; 45歲的時候, 覺得自己一個人最開心。 5 我們的物質(zhì)財富越來越多,我們的精神世界卻越來越空虛,越來越冷。 未來人最大的問題,不再是物質(zhì)層面的問題,而是精神層面的問題。 在這個浮躁不安的時代,多少人的生活早已千瘡百孔…… 有多少人,看起來無比正常,能吵能鬧能哭能笑,開導(dǎo)起你來還一套一套的,但是獨處的時候,面對的依然是自己一團亂麻的生活,越來越孤苦伶仃。 沒有人會告訴你,他曾在深夜痛哭。只不過很多人在竭力的在掩蓋,因為實在太孤獨,都不知道該找誰去說。 當(dāng)一個人越來越沉默,是被生活抹去了棱角,是對世界的妥協(xié),是對現(xiàn)實的無助。 沉默,就是一個人最大的哭聲。 路還很長,讓我們像神經(jīng)病一樣爽朗大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