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我們就很信奉“棍棒之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才”、“慈母多敗兒”、“一天不打,上房揭瓦!”這種教育理念。 “你耳朵是不是聾了?沒給你說過不要把東西弄這么亂嗎?” “還學會頂嘴了,你才多大啊,養(yǎng)你這么大,就是為了氣我的?” “是不是說你呢,是不是說你呢?” 但說實話,慈母多敗兒的概率到底是多少,我不知道。單就這種粗暴的教育方式來說,很多家長都是被它的簡單粗暴、暫時有效迷惑了。 大多數(shù)孩子被打后哭一通立馬就乖了,但有的孩子可能連哭的機會都沒有。 一個8歲的小女孩,因為邊作業(yè)邊看電視,被其母親打了一下后腦勺。剛開始沒什么事,孩子媽媽還因為愧疚給她吃了袋泡椒鳳爪。之后,孩子開始頭暈想吐,即便及時送到了醫(yī)院但還是救治無效身亡。 尸檢結(jié)果顯示,孩子死于顱內(nèi)挫裂傷。事后醫(yī)生解釋:孩子大腦內(nèi)本身就有一些病變,比如腦血管畸形等等,母親的這一巴掌造成了孩子畸形的腦血管破裂。這個巴掌是一個誘因。 因為身高劣勢,孩子的后腦勺可能正好在家長抬手就能夠到的地方,打孩子的后腦勺成了很多家長的慣性動作。 但你們知不知道?。?! 頭部承受能力弱,受到外力重擊時,可能會導致孩子輕則毛細血管破裂引起出血,重則顱內(nèi)血腫,出現(xiàn)頭痛、嘔吐、惡心等反應,甚至昏迷。 家長隨手的一巴掌,毀掉的可能是孩子的一生。 除了后腦勺外,這些部位也不能打 擰耳朵、扇耳光 滬上一個幼兒園,三歲男寶寶因為被老師“擰耳朵”后在耳垂處出現(xiàn)撕裂傷。在生活中,也有不少家長喜歡用擰耳朵、打耳光的方式教育孩子。 至今依然還在用這種教育的家長,只是因為還沒吃過虧。 擰耳朵稍不注意不但會拉傷孩子的外耳廓,還會導致耳朵短暫充血、腫痛、耳軟骨損傷,引發(fā)耳廓軟骨膜炎。 至于扇耳光,危害更大。 打人不打臉,家長一巴掌下去是解氣了,但孩子呢,那么小的人也是有自尊心的,扇耳光會嚴重損傷孩子的自尊心。 其次是肉體傷害。扇耳光時強大的震蕩會經(jīng)過外耳道、鼓膜傳入內(nèi)耳,造成嚴重程度不等的耳損傷,導致孩子聽力下降、耳鳴等。 打屁股 “那地方肉多,要打就打那,不會出事?!?/strong> 我一朋友就是,當時孩子不聽話,他拎起孩子就往屁股上打。 打孩子一時爽,但打完后他腸子都快悔青了。 孩子當晚就發(fā)燒了。家長可能有所不知,因為孩子屁股處的細胞比較豐富,家長又在氣頭上,一旦下手重了,輕則局部軟組織挫傷、出血、嚴重的會造成肌細胞破裂,導致急性腎功能衰竭,危及到生命。 如果是男孩子,傷害更大。青年報上就曾報道了這樣一則新聞: 打后背 孩子的脊髓和脊柱還在逐步發(fā)育中,打后背會傷害到脊椎,嚴重的會引起癱瘓。 即使是這樣,但當熊孩子每次都挑戰(zhàn)底線時,有些家長還是忍不住來兩下。 也有寶媽說,實在控制不住時會掐自己的大腿里子。 其實完全不必如此。 育心遠比育身更有效, 這5種懲罰方式值得一試! 罰站 適用于:一直爭吵不停 家里有個思過角能很好的解決這一問題。孩子犯錯了,家長可以讓他去特定區(qū)域站著面壁思過,反思自己的問題。同時用鬧鐘規(guī)定好罰站時間。 罰完后,再和他進一步交流,錯在哪兒了,下次該怎么做。 整理家務 適用于:到處亂丟、不整理東西…… 自己丟的自己收拾,讓孩子掃個地、擦個桌椅等都是可以的。一來能讓他意識到錯誤,二來還能趁機鍛煉他的生活能力。 讓孩子體驗后果 適用于:你不要他干啥偏干…… 我家小小菌有一段時間特別不配合吃飯,反復講道理都不管用。終于有一次,我們使出了殺手锏,吃完后把他的飯菜也收起來了,等他想起來要吃飯的時候,飯桌上空空如也。小家伙之后再也沒出現(xiàn)過這種行為。 孩子干錯誤的事,反復說都不聽時,可以讓他吃吃虧,長長記性。但是家長一定要注意把握好度。 禁止某些權力和要求 適用于:挑食偏食、不好好洗漱 一定時間內(nèi)不準孩子看喜歡的動畫片、吃想吃的東西、玩愛玩的游戲。 這種方式是讓孩子失去其讓所鐘愛的東西,等到他的表現(xiàn)比較滿意時,再取消這些禁令。 以上這些家長可以將其當做一個參考,具體應用到實踐中時,大家可以靈活運用,開創(chuàng)出你自己的一套懲罰方式。但記住,我們最終的目的都是不實施武力體罰,而是為了教育孩子。 沒忘記做孩子的感受,就能做好父母,尊重孩子,平等對待。 |
|
來自: 昵稱35899786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