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誠邀做答~ 首先我們需要知道的是,斯諾克球臺比較大,而大多數(shù)女性身高普遍不高,打臺球受限制。還有就是因為女性身體構(gòu)造的因素,導致打球不能像男性那么自如。諸多因素導致女性打球水平跟男的還是有差距的。 職業(yè)斯諾克完全就不是女性能“玩”得了的,因為在這項運動里,男女差異太過于巨大,大到了任何技術(shù)都無法彌補的程度。 也許有人會覺得好奇,斯諾克是一項完全沒有身體對抗的運動,男女之間怎么可能有很大的差距呢?但事實就是事實,斯諾克這項運動確實沒有身體對抗,但男女之間不但有差異,而且非常巨大。 而這差異的根本,就是男女之間絕對力量的差距。眾所周知,臺球(包括但不僅限于斯諾克)是一項需要控制力量的運動。在掌握了扎實的基本功以后,臺球最難的地方就在于需要對擊球力量進行精確地控制,而控制力道,就涉及到發(fā)力的范圍,也就是我們可以通過揮桿打出的最大力量和最小力量之間的跨度,這個跨度的大小,也就是男女運動員之間差距最大的地方。 我們平時常見的球臺,大概都是中式八球或者是花式九球的球臺,一般球房里也都見得到,當然,球房里也不乏很多打得相當不錯的女性愛好者。但是!但是!這里所說的是僅限于中式八球的球臺和花式九球的球臺,這兩種球臺的尺寸規(guī)格、距離長度是女性發(fā)力范圍基本上(可能也僅僅是基本上)能夠完全覆蓋的,而在斯諾克那種規(guī)格的球臺上,就完全不一樣了。 打過臺球的人都知道,打臺球的姿勢和發(fā)力動作是很重要的,一旦在擊球過程中,姿勢或者發(fā)力動作有變形,對擊球準度是有非常大,甚至致命的影響的(目前為止我僅僅見過塞爾比可以算是個例外),而大力擊球,又很可能導致姿勢和動作的變形。所以,很多情況下女性運動員在斯諾克的球臺上如果想打出和男性運動員同樣的效果,就必須要使用自身更多的力量和更有風險的發(fā)力動作(例如沉大臂,甩手腕)來擊打白球。但是即便如此,很多效果女性運動員也可能還是根本打不出來,因為難度系數(shù)實在太高了, 例如斯蒂芬李在2011年中國公開賽對陣馬克威廉姆斯時那一計技驚四座的低桿順塞三庫叫紅球。那一桿,妙絕的思路不提,就僅僅是那種力量下那么極限但卻又那么到位的桿法,可能對于很多女性運動員來說就完全做不到,即便做到了,也極有可能是在姿勢或者動作變形了的情況下勉強做出來的。再比如,斯諾克長臺正角度,白球下低桿橫臺一庫(或不吃庫)走到黑球,這種男子比賽之中相對比較常見的桿法和力量,也是超過了絕大多數(shù)女性運動員的發(fā)力范圍的上限的。至于尼爾羅伯遜、賈德特魯姆普乃至肖恩墨菲這種發(fā)力空間極大,大到了變態(tài)的選手們的極限桿法,對于女性運動員來說,那真的只能是望塵莫及了。 所以,斯諾克對于女性運動員來說確實是太難了,不僅僅是準度、技術(shù)動作等因素,在男運動員面前,絕對力量范圍的先天性弱勢絕對是任何一個女性運動員都無法逾越的障礙。男運動員發(fā)力揮動一下小臂就可以打出來的力量,可能女運動員沉大臂甩手腕都未必做得到。所以男女之間,球臺之上,可能差距就在于此。 當然了,這并不意味著職業(yè)斯諾克就完全沒有女性運動員。比如大費雪Allison Fisher,以及臺球女皇埃文斯。然而身為“女皇”段位的她連朱英輝都打不過(當然了,未來的埃文斯幾乎更沒有戰(zhàn)勝朱英輝的可能了)。所以,職業(yè)斯諾克是有女運動員的,只不過在正賽階段,或者說電視轉(zhuǎn)播的時候,這些可以在女子組稱王稱霸的選手,就早已經(jīng)結(jié)束征程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