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幕式剪彩現場。左起:韋承紅(嶺南畫派紀念館常務副館長)、林藍(廣東畫院黨組書記、副院長)、岑玉金(嘉冠酒店總經理)、陳漢釵(國家稅務總局廣州南沙開發(fā)區(qū)稅務局聯合黨委書記、局長)、姚壯文(廣東省中星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勁堃(中國美協副主席、廣東省美術家協會主席、廣州美術學院院長、廣東畫院院長)、劉振群(嘉冠美術館館長)、謝昌晶(廣州美術學院黨委書記)、林順文(廣東省美術家協會藝術中心主任、一級美術師) 5月19日下午,“道履山河——李勁堃作品展”在嘉冠美術館(廣州市天河區(qū)黃埔大道西 495號23樓)開幕。本次展覽由嘉冠美術館主辦,劉振群和林順文聯合策劃,艷風策展。 開幕式現場 廣州美術學院黨委書記謝昌晶致辭 李勁堃現為中國美協副主席、廣東省文聯副主席、廣東省美術家協會主席、廣州美術學院院長、廣東畫院院長、嶺南畫派紀念館館長。這種種榮光集于一身,在新中國在廣東沒有前例,李勁堃是第一人,而他以他的工作實績證明,擔當的起、當的出色。作為優(yōu)秀的藝術管理者、組織者與藝術研究者,李勁堃主席上任至今,主持、組織了大量大型廣東美術活動、美術教育活動,如大潮起珠江——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全國美術作品展、廣東美術百年大展等均為界內國內年度盛事、大事,產生了強烈而廣泛的社會影響,為廣東美術及美術教育的蓬勃發(fā)展與廣東美術向全國的宣傳及推廣作出了巨大的貢獻。通過這些大型的展覽、研討與出版等,梳理了廣東美術源流,為廣東美術人才的發(fā)掘與廣東美術精品的展現提供了多而高的平臺,眾多廣東美術優(yōu)才受惠其中。 廣東畫院黨組書記、副院長林藍致辭 廣東畫院黨組書記、副院長林藍在開幕式致辭時說道:“作為把藝術事業(yè)作為自己終極追求去不懈努力的藝術創(chuàng)作者,李勁堃是嶺南畫派先師高劍父先生所提“融會古今、折衷中西”核心主張的具體的踐行者,他一直秉承著高師的藝術主張,倡導新國畫理念。李勁堃雖為嶺南書畫世家,最早的學歷卻是油畫專業(yè),在多年的山水畫創(chuàng)作實踐中,深研唐宋,將中國傳統宋畫的雍雅意境與西方古典傳統的靜謐造景揉入畫中,無論在他的巨幅山水還是旅歐寫生,畫面中總布有一種忽明忽滅的光的散漫,我們也能看到這種詩性的柔漫光線亦或隱或現在倫勃朗等的西方古典大師油畫中。而作為嶺南山水畫家,他的創(chuàng)作既從生活中來,更揉合了自身主觀深刻感受,在生活中提取鮮活的資源進行概括、提煉,在“寫生”和“寫實”的基礎上建立“寫意”。他自己也常常提到其上世紀80年代末的西北之行,心靈被無垠的沙漠與古跡強烈震撼,決意將藝術從對象上升到內涵,決心畫能觸動靈魂的山水。因此,他的藝術品格里一直貫穿著濃烈的抒情意味與寫意性。而無論是繪畫、書法,還是文學、音樂,有別于西方,中國藝術里的寫意狀態(tài)是我們最獨一無二的狀態(tài),抒情與寫意則是中國畫最本質的內核。” 李勁堃在展覽現場 林藍認為,我們常常說及人類命運共同體,其實人類也有審美共同體,如高師所言,無論中西族類,在藝術審美上肯定存有潛在共通的規(guī)律與標準,那些暗合規(guī)律與標準的優(yōu)秀藝術成果一定會逐步沉淀為歷史發(fā)展的主縱線。它要含有傳統里面好的東西、包含前人的成果,它也一定要有新的狀態(tài),要有前人所沒有的圖式或形式,否則就沒有意義了,但是這個新需要用好作支撐。好的內涵比較豐富,首先是否有寬度,是否包含我們整個時代的最著重要反映的問題;其次是否有深度,是否已經與傳統中的優(yōu)秀內容相接,而不是比傳統更差;最后是否有高度,是否有前人沒能達到的技術難度或者說思想的力度。新是基點,而新而好則需要反映當下的寬度、傳承傳統的深度與自身的藝術價值高度作為支撐,這就是亙古不變的規(guī)律與標準。李勁堃是一位傳統水墨的革新者,在藝術形式上實踐多方位的探索。以求新、求變的藝術精神,從繪畫詩性的延伸、表現方法的多元融合上進行錘煉,賦予傳統繪畫現代形態(tài)與精神,探求繪畫表現的新樣式。 開幕式現場 本次展覽圍繞“道履山河”這一主題,精心挑選了38件作品,以階段性的繪畫探索成果為脈絡,側重呈現李勁堃在傳統山水繪畫中時代精神的演繹。通過展覽,讓觀者領略從寫生、到創(chuàng)作、再到藝術創(chuàng)作中更高境界之手卷的呈現,充分展現李勁堃在藝術創(chuàng)作上的錘煉過程。 出席開幕式的領導嘉賓合影 自新國畫運動以來,寫生一直是嶺南畫學的一個重要的創(chuàng)作途徑。從中國的山河,到異域的名勝,李勁堃的寫生覆蓋了不同的題材、風貌,不斷拓展筆墨的表現手法。中國畫的寫生,實際上是訓練一個藝術家如何從自然與現實中提煉所需要的印象、造型以及表現技法,這是藝術家面對自然的一個思考。在創(chuàng)作方面,李勁堃有很大一部分現實主義題材的作品,描繪“山河”與“人事”之間的關聯。顯然,李勁堃這系列的作品有其藝術負載,在這個專題里,它記錄著現實對藝術家的影響。同時也記錄著藝術家在感受山河時,逐漸呈現出對社會發(fā)生的不同故事的不同演繹。同樣的山和水,但是不同年代不同的事件在其間發(fā)生,就出現了不同的文化表情。正因為這種負載的不一樣,所以就有了人事與山河的這種巨大的差異,一種是永恒的,一種是過客,將這些不同的故事呈現在山水畫里,正是中國人千百年來對山水畫如此留戀的原因之一。 展覽現場 在本次展覽中,李勁堃特別挑選了創(chuàng)作于2011年的手卷——《賣炭翁圖卷》,這是一件高度為15cm,長度接近500cm的手卷,在開合之間,在方寸之間,一點點展開跌宕起伏的場景,在狹小的空間里完成對博大感受的傳遞。 展覽現場 李勁堃始終強調“展覽無小事”,每一次展覽都是一次對自我,對觀眾,以及藝術家與觀眾之間信息傳達的重要載體。透過本次展出的38件作品,觀眾將充分領略到李勁堃在一個時段里,對國畫的創(chuàng)作技巧與表現精神進行深度探索后所獲得的豐碩成果。本次展覽時間持續(xù)至7月1日。 李勁堃,1958年生于廣州,廣東南海人。1982年畢業(yè)于肇慶師范??扑囆g系油畫專業(yè)。1987年畢業(yè)于廣州美術學院中國畫系山水專業(yè)研究生班,獲碩士學位。畢業(yè)后任教于廣州美術學院中國畫系,曾任中國畫系副主任、廣州美術學院教務處處長。2002年調至廣東畫院,曾任廣東畫院專業(yè)畫家,廣東畫院創(chuàng)作室主任、廣東青年畫院院長。2010年調至嶺南畫派紀念館。2014年調至廣東省文聯,曾任廣東省文聯專職副主席。2017年調至廣州美術學院?,F為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畫藝委會委員,廣東省文聯副主席,廣東省美術家協會主席,廣州美術學院校長,廣東畫院院長,嶺南畫派紀念館館長,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暨南大學特聘教授,一級美術師。 雨后青山帶墨痕 紙本設色 63cm×42cm 2005年 貴州寫生之一 紙本水墨 63cm×42cm 2008年 太行山寫生之二 紙本設色 63cm×43cm 2008年 文昌閣 紙本設色 63cm×42cm 2008年 雁蕩山寫生之二 紙本設色 63cm×42cm 2010年 雁蕩山寫生之四 紙本設色 63cm×42cm 2010年 井岡山寫生之二 紙本設色 62cm×42cm 2012年 農家小院 紙本水墨 62cm×42cm 2012年 雪山翻越征程遠 紙本設色 43.5m×732cm 2015年 賣炭翁圖卷 紙本設色 15m×498cm 2011年 《文化參考報·藝術周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