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帝、嘉慶帝元旦開筆真跡 新年伊始,萬象更新。在清宮中,元旦節(jié)(清朝的元旦節(jié)即農歷大年初一)是一年中最熱鬧的一天,終日爆竹連響,晚間燈火通明,充滿節(jié)日氣氛。從順治八年(1651)開始,元旦、冬至和萬壽節(jié)被定為清宮的三大節(jié)慶,每逢這三節(jié)都會設大朝,行慶賀禮。盡管在清朝統治的近300年時間里,三大節(jié)禮每年都按部就班地舉行,但其中還是有兩年的元旦節(jié)有些與眾不同。 嘉慶帝:登基、過節(jié)兩不誤 嘉慶帝是乾隆帝第十五子,因其忠厚老實的性格非常符合乾隆帝的立嗣標準,又因乾隆帝不愿超過圣祖康熙帝的在位時長,所以在位60年后,便禪位給了嘉慶帝。作為康雍乾盛世后迎來的首位皇帝,嘉慶帝的登基大典之日選定在元旦節(jié)。所以這一年的元旦節(jié),可謂“喜上加喜”,自是別有一番隆重歡慶的場面了。 嘉慶帝登基那天,乾隆帝在太和殿傳位于他,親手轉交“皇帝之寶”寶璽并向中外頒布詔書,受寶禮成。嘉慶帝接受諸位王公貝勒、文武百官、蒙古各部王公臺吉等外藩使臣所上賀表及行慶賀禮。禮畢,嘉慶帝侍奉已是太上皇的乾隆帝回到養(yǎng)心殿。隨后,嘉慶帝又來到中和殿,接受內閣、翰林院、詹事府、禮部、樂部、都察院等一眾官員行慶賀禮。禮畢,新帝還宮,陪侍太上皇前往壽皇殿敬祖行禮,隨后一同前往乾清宮,各位宗室王親已在那里等候多時,慶賀登基大典及元旦節(jié)的筵宴就此開始了。 那一年,登基大典的風頭似乎蓋過了元旦節(jié),但實際上清宮中元旦節(jié)諸多應時的習俗和典禮還是絲毫無差地進行了。 嘉慶帝與元旦節(jié)的淵源不止于此,他曾在自己的御制詩文中寫到初學開筆的情形,“予于乙卯宣諭立為皇太子,即蒙召至養(yǎng)心殿東暖閣明窗,教以先朝留貽例典及開筆御用法物。其制于每歲元旦子刻,即躬詣是處,案設金甌一,中注屠蘇,玉燭一,手引發(fā)光,先御朱毫,后染墨翰,其筆管端鐫字曰:萬年青,管曰:萬年枝,各書吉語數字,以祈一歲之政和事理。復進本年時憲書,流覽一通,以寓授時省歲之義。諸器物經用畢,皆一一手為料檢,飭司事庋藏”。始于雍正時期的養(yǎng)心殿元旦開筆典禮,被之后的幾代皇帝繼承下來。嘉慶帝筆下的元旦開筆詳盡而有序:開筆前注入屠蘇酒,取古俗元日飲屠蘇酒可以避瘟疫之義,而注入金甌永固杯中則意味著平安健康、江山永固;點燃“玉燭長調燭臺”上象征風調雨順的蠟燭,萬年青筆在吉祥爐上熏一會兒后寫下吉語數字,祈求新年的一歲之福。開筆完成后,皇帝還要瀏覽《時憲書》,以寓授時省歲之義。由于皇帝們元旦開筆的吉祥祝福寫罷均密封于寶箱內,任何人不得開啟,也使得這些珍貴的元旦開筆真跡得以保存至今。值得一提的是,乾隆帝在退位后依然充當著最高決策者的角色,即位之初的嘉慶帝只是言聽計從,無所建樹,這從他登基后的元旦開筆內容就能瞧出端倪——嘉慶元年(1796)后的幾年里,他每一年的開筆吉語都是照抄乾隆帝的話,再沒有了自己切身的體會和祈盼。 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十二月初一日,禮部關于元旦節(jié)禮儀請旨一事的奏折。 光緒帝:傀儡皇帝走過場 盡管晚清社會日漸沒落,可光緒朝的最后一年,也就是光緒三十四年(1908)的元旦節(jié)仍然例行如故。元旦節(jié)這天,在凌晨二時,光緒帝完成了元旦開筆典禮,早上六時到奉先殿、堂子行禮后,回乾清宮進奶茶,并在西側弘德殿內進吉祥餑餑(即餃子):其中一個餃子里包有小銀錁,放在表面,皇帝夾起來一口咬住,視為吉祥。進食后,光緒帝到坤寧宮拈香行禮,并在這里接受皇后及瑾妃請安、道新喜和遞如意。然后,光緒帝及宮眷分別到樂壽堂向慈禧太后請安、道新喜。上午九時,光緒帝率王公大臣在皇極殿向慈禧太后行禮,皇后率宮眷及福晉、命婦等行禮,并分別向慈禧太后遞萬年吉祥如意,瑾妃以下宮眷再向皇后行禮、遞如意。九時半,光緒帝到太和殿接受文武百官行慶賀禮,中午十一時后,在大高殿、壽皇殿行禮,再回到乾清宮受內朝禮。正午時分,光緒帝在乾清宮舉行宗親宴,這是皇室近支親藩才可以參加的家宴。宴畢,光緒帝到閱是樓侍奉慈禧太后看戲,戲畢跪送慈禧太后回樂壽堂,光緒帝還養(yǎng)心殿,這忙忙碌碌的一年之首就此落下了帷幕。 其實,這些煩冗復雜的禮儀早在前一年的十二月就已由禮部制定好,在京王公百官的慶賀表文也由大學士在十二月中旬“敬謹繕寫恭呈御覽”。光緒三十三年(1907)十二月初一日,禮部奏呈給光緒帝的奏折中記載,當時禮部已經將元旦節(jié)的各項典禮儀式都籌劃周密了。但對光緒帝來說,這個典禮也只是他作為傀儡皇帝的一段浮光掠影,當時被“囚禁”瀛臺達9年之久的光緒帝,每天的生活不過就是,清晨被慈禧太后派來的人由瀛臺接往紫禁城,和太后一起召見大臣,擺擺樣子、揣摩一下太后的意思,之后再被送回瀛臺罷了。 除了例行的典禮儀式外,看戲是慈禧太后在元旦節(jié)里的一項重要活動,其實不只是元旦節(jié),每月的初一、十五日,都是慈禧太后看戲的日子,不論是紫禁城,還是頤和園,都搭建了各式各樣的戲臺子,以便這個位高權重的資深“票友”聽戲。光緒三十四年(1908)元旦,光緒帝陪著慈禧太后聽戲的閱是樓,位于寧壽宮后區(qū)東路,在暢音閣大戲樓北側。同治十三年(1874),同治帝為了慶祝慈禧太后40歲壽辰時看戲還修整過該樓,此后慈禧太后常常在這里聽戲。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辈徽撌鞘O一時循規(guī)蹈矩的傳承,還是沒落衰敗后鶯歌燕語如故,清代元旦節(jié)的一幕幕已經漸行漸遠,時代在變,可是歲首的歡樂氣氛沒變,祈愿新的一年幸福平安的美好愿望也不會變。 文中所示檔案為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 原載于《中國檔案報》2017年1月27日 總第3022期 第二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