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玉環(huán)(719~756),即歷史上著名的楊貴妃,26歲時嫁給62歲的李隆基為妻。楊玉環(huán)為何嫁個老頭子呢? 原來李隆基就是歷史上的唐玄宗,皇帝有權(quán)有勢很任性,娶個年輕漂亮的妃子不是問題。另外還有一層特殊關(guān)系,那就是楊玉環(huán)之前是唐玄宗的兒媳婦,基于“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想法,李隆基于是成了“扒灰老公”。 是不是有點“辣眼睛”呢?這事兒也只能發(fā)生在唐代,因為李唐皇帝身上都有,胡人對傳統(tǒng)道德觀念看得很淡,在他們心中這根本不算一回事。 唐玄宗確實很愛楊玉環(huán),可謂“三千寵愛集一身”,“要星星,唐玄宗不給月亮?!睏钯F妃想吃荔枝,沒問題,唐玄宗專門為她修了一條荔枝道——直接把荔枝從四川陪陵,一天就運到了陜西長安。這速度堪比空運【乃置騎傳送,走數(shù)千里,味未變已到京師】。
楊貴妃受寵并不意外,誰讓上帝賦予了她美麗的容顏呢?明眉皓齒、十指芊芊、腰如綿柳、豐乳肥臀,增一分太肥,減一分太瘦…… 但上帝忽略了一樣?xùn)|西,那就是沒有賦予她聰明的頭腦,楊貴妃就是一個典型的“胸大無腦”的笨女人。 十年過去了,在她36歲時;在她沐浴愛河時,卻被無情賜死在了馬嵬坡。 是誰造成了楊貴妃的死亡呢?有人說是唐玄宗,有人說是安祿山,還有人說是楊國忠。我可以告訴親們,楊貴妃之死的元兇不是別人,正是她自己。為何有這樣的結(jié)論呢? 一、楊貴妃不該招惹安祿山。
坊間流傳著許多有關(guān)楊貴妃和安祿山的風(fēng)流韻事。比如楊貴妃收了比她大16歲的安祿山為干兒,并且按照胡人的風(fēng)俗,在百日時為安祿山舉行了“洗兒禮”。(腦補一下26歲的楊玉環(huán)為42歲的安祿山洗澡情景) 安祿山做了干兒以后,假借給干娘問安的理由,自由出入楊貴妃的寢宮,二人經(jīng)常相處一室到天亮,至于干什么,唐玄宗不問,其他人更不問【皇上不急,太監(jiān)更不急】。 人們傳聞,干兒和干娘在華清池洗澡時,安祿山看到楊貴妃雪白的酥胸,禁不住熱血澎湃,于是上下其手,由于手腳太重,抓傷了楊貴妃的酥胸。 楊貴妃為了掩飾自己的傷情。扯下一方絲帛圍在了前胸。他這一無意識的舉動,從此發(fā)明了中國歷史上最早的“胸罩”,宮中的妃子、宮女紛紛效仿。 楊貴妃也許是出于好奇,也許是出于私欲和安祿山眉來眼去。畢竟唐玄宗是60多歲的男人了,力不從心。安祿山卻為她帶來了別樣激情。但楊貴妃所托非良善之輩。
縱觀歷史上皇貴妃和重臣私通的并不在少數(shù)。比如大遼的皇后蕭燕燕和她的大臣韓德讓,漢高祖的皇后呂雉和大臣審食其。韓德讓成就了歷史上赫赫有名的蕭太后,審食其成就了歷史上第一個女皇——呂后,安祿山成就了楊貴妃什么呢?安祿山成就了楊貴妃的馬嵬坡之死。 如此說來,安祿山是真兇?其實這不能怪安祿山,哪個男人能經(jīng)得住漂亮女人勾引呢?安祿山早就垂涎大唐江山,加上楊貴妃的美色誘惑。天寶14年(公元755年)12月16日,安祿山發(fā)動了歷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亂。 有道是“籬笆扎得緊,野狗鉆不進?!卑驳撋皆陔p重誘惑下,悍然發(fā)動政變,楊貴妃負有主要責(zé)任,沒有她,也許安祿山就不會造反。 二、楊貴妃應(yīng)該和楊國忠劃清界線。首先聲明一點,楊貴妃和楊國忠不是親兄妹。楊國忠是楊貴妃的一個遠房哥哥(同曾祖兄,即兩個人的老爺爺是親兄弟)。關(guān)系說遠不遠,說近不近。
現(xiàn)在楊玉環(huán)是貴妃,楊國忠把這種關(guān)系看的比親兄妹都近,這很容易理解,楊國忠想攀附楊貴妃。 唐玄宗為了取悅楊貴妃,于是提拔楊國忠為右丞相。李隆基的另一個目的就是用楊國忠來制約宰相李林甫的權(quán)力。 于是朝廷出現(xiàn)了這樣的一個局面,楊國忠聯(lián)合安祿山來打擊李林甫。權(quán)力之爭向來是殘酷的,李林甫最后被二人陷害含冤而死。順帶說一句,安祿山最怕宰相李林甫。也許是:“惡人自有惡人磨”的緣故吧! 李林甫死后,安祿山和楊國忠開始了明爭暗斗,關(guān)鍵是安祿山根本看不上大草包楊國忠,而楊國忠頻頻逼安祿山出手。 說實話,不可否認安祿山早有謀反之心。但他從心里還是感激李隆基對他的厚愛。 安祿山心想:“李隆基已經(jīng)70多歲的人了,還能活多久呢?”他本來打算在李隆基死后再謀反,但是楊國忠卻步步緊逼。
我們可以設(shè)想一下,如果沒有楊玉環(huán),也許楊國忠就不會升得那么快。換言之,楊國忠的上位,都是楊玉環(huán)的功勞。楊國忠的上位逼反了安祿山。 三、楊貴妃之死是愛錯了人有人不解,安祿山造反,為什么要逼死楊貴妃呢? 其實這是一個連鎖反應(yīng)。逼反安祿山的外因是楊國忠,而楊國忠的上位,靠的是楊貴妃。 在李隆基帶領(lǐng)楊貴妃和兒孫們逃到馬嵬坡(今陜西興平市西北23里路的地方)時,當時楊國忠被一幫吐蕃人圍住,吐蕃人向楊國忠討要路費和食品,兵荒馬亂的年月,這些人想回老家去。 與此同時,護衛(wèi)李隆基逃跑的2000禁衛(wèi)軍士兵多日沒吃沒喝了。紛紛抱怨道:“如果不是楊國忠逼反安祿山,我們現(xiàn)在京城吃香喝辣的呢!狗日的楊國忠?!?/p>
就在大家痛罵楊國忠時,有個士兵突然看到楊和一幫吐蕃人拉拉扯扯,于是喊了一嗓子:“楊國忠和吐蕃人聯(lián)手要造反”。 士兵一聽,紛紛向楊射箭。楊國忠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于是撥馬就逃。 楊國忠怎能逃出2000士兵的手心?一支冷箭把他射下了馬。士兵蜂擁上前,亂刀砍死了楊國忠,這時,將軍陳玄禮騎馬趕到了。 士兵們首先想到的是:楊國忠被我們殺死了,假如以后楊貴妃找我們算賬怎么辦? 為了防止秋后算賬,士兵和陳玄禮一起找到了唐玄宗,陳玄禮對李隆基說:“士兵們要求誅殺楊貴妃,否則就會造反?!彪S后,陳玄禮威脅道:“陛下早做決定,否則不僅是大唐江山的問題,陛下的生命有可能不?!薄?/p>
這時高力士也上前勸李隆基殺死楊貴妃。被逼無奈之下,李隆基只好同意了,囑咐高力士保留楊貴妃全尸。高力士找到楊貴妃并勒死了她。 綜上所述,楊貴妃從一開始就錯了。錯在把自己的終身托付給了三個奸人——安祿山,楊國忠和李隆基,一個更比一個奸,楊貴妃之死,只能怪自己有眼無珠——所付非人!文/秉燭讀春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