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梳理】 1.給加點字注音或根據(jù)拼音寫漢字。 suì(隧)洞 wō(蝸)行 淤灘(yū) 駁(bó)船 簇(cù)新 笑wō(渦) 裝shì(飾) 舵(duò)手 蒼máng(茫) 海ōu(鷗) 飛竄(cuàn) chǔn(蠢)笨 翡翠(fěi) xī(熄)滅 服biàn(辯) hūn(葷)菜 侍候(shì) 傷bā(疤) 筆yàn(硯) tuō(拖)欠 wǎn(惋)惜 亂蓬蓬(péng) 不屑置辯(xiè) 篩子(shāi) 洋yì(溢) diàn(惦)記 錙銖(zī)(zhū) 腮紅(sāi) jiǎo殺(絞) duò(跺)腳 盤桓(huán) fǔ(俯)身 頃刻(qǐng) 戰(zhàn)戰(zhàn)兢兢(jīng) 腌臜(ā)(zɑ) 捯氣(dáo) 榮膺(yīng) 馬ān(鞍) 烙印(lào) 煙囪(cōng) 駕馭(yù) 熏陶(táo) 隱匿(nì) biē(憋)悶 掂量(diān) 禮聘(pìn) 兩lèi(肋)插刀 如坐針氈(zhān) fù彩(傅) zǎo(藻)飾 矯正(jiǎo) 詰難(jié) 吹毛求疵(cī) zhì(滯)礙 狡黠(xiá) 聰yǐng(穎) 要jué(訣) 勸jiè(誡) 惆悵(chóu)(chàng) 浮光lüè影(掠) 真摯(zhì) 渲染(xuàn) 寂寥(liáo) 諺語(yàn) 栩栩如生(xǔ) 信手拈來(niān) 歌yáo(謠) 契合(qì) 曠遠(kuàng) 海xiào(嘯) gǒu(茍)安 國殤(shāng) 詭譎(jué) 佇立(zhù) 睥睨(pì)(nì) 咆哮(páo) jū(鞠)躬 收lǎn(攬) 污穢(huì) xī(犀)利 虐待(nüè) 雷tíng(霆) 幌子(huǎng) 偵緝(jī) 怯懦(nuò) 忌諱(huì) 拾掇(duo) qī(凄)慘 咬牙跺腳(duò) 躡手躡腳(niè) 囫圇(hú)(lún) 躊躇(chóu)(chú) 撣子(dǎn) 饞嘴(chán) 驀然(mò) 鋼盔(kuī) níng(凝)視 喃喃自語(nán) 2.給多音字注音。 噴薄(bó) 傷痕累累(lěi) 埋沒(mái) 間或(jiàn) 哄笑(hōng) 附和(hè) 門檻(kǎn) 夾襖(jiá) 擰干(níng) 恐嚇(hè) 嘔吐(ǒu) 掄起(lūn) 味同嚼蠟(jiáo) 開卷有益(juàn) 籠統(tǒng)(lǒng) 拘泥(nì) 稽首(qǐ) 瘦削(xuē) 3.改正短語中的錯別字。 無精打彩(采) 無原無故(緣) 導(dǎo)想天開(異) 千均之力(鈞) 天輪之樂(倫) 望眼欲川(穿) 狂忘自大(妄) 身臨其鏡(境) 心曠神殆(怡) 輕描談寫(淡) 華眾取寵(嘩) 雕粱畫棟(梁) 令請高明(另) 無可耐何(奈) 4.重要作家、作品回顧。 (1)《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舒婷——原名龔佩瑜——朦朧詩派的代表人物 (2)《月夜》——沈尹默——原名君默——詩人、書法家 (3)《蕭紅墓畔口占》——戴望舒——原名戴夢歐——現(xiàn)代詩人、翻譯家——《望舒草》《災(zāi)難的歲月》等 (4)《斷章》——卞之琳——江蘇海門人——詩人、翻譯家——《魚目集》《慰勞信集》等 (5)《風(fēng)雨吟》——蘆荻——原名陳培迪——廣東南海人——詩人——《桑野》等 (6)《海燕》——高爾基——蘇聯(lián)作家——自傳體小說《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xué)》 (7)《變色龍》——契訶夫——俄國(國籍)——作家、戲劇家——小說《第六病室》《裝在套子里的人》、劇本《櫻桃園》等 (8)《談讀書》——弗朗西斯·培根——英國(國籍)——哲學(xué)家、作家——《隨筆》《新工具論》等 (9)《不求甚解》——馬南邨——鄧拓的筆名——新聞記者、作家——《燕山夜話》《鄧拓詩詞選》等 (10)《無言之美》——朱光潛——安徽桐城人——美學(xué)家、翻譯家——《文藝心理學(xué)》《談美》《西方美學(xué)史》等 t-ke??Kg1?_?@? >,這給你怎樣的啟示? 面對困難和挫折要能夠豁達樂觀、恬然自適、積極向上、有所作為。 四、文章中心 本文生動地描繪了醉翁亭周圍的秀麗景色和變化多端的自然風(fēng)光,勾勒了一幅太守在山林中游玩宴飲,與民同樂的畫卷,抒發(fā)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寄情山水、排遣憂愁的復(fù)雜感情,表現(xiàn)了作者隨遇而安、與民同樂的曠達情懷。 【知識梳理】 一、重點詞語 1.古今異義 (1)齊師伐我 (古義:軍隊 今義:老師) (2)肉食者鄙 (古義:淺陋。這里指目光短淺 今義:輕視) (3)犧牲玉帛 (古義:祭祀用的牛、羊、豬等 今義:為正義事業(yè)獻身) (4)小大之獄 (古義:訴訟事件 今義:監(jiān)獄) (5)忠之屬也 (古義:盡力做好分內(nèi)的事 今義:忠誠) (6)可以一戰(zhàn) (古義:可憑借 今義:能、行) (7)弗敢加也 (古義:虛夸,夸大 今義: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東西或數(shù)目合在一起) 2.一詞多義 (1)故故逐之 所以( 公問其故 原因 ) (2)從戰(zhàn)則請從 跟隨( 民弗從也 聽從 ) (3)信小信未孚 信用( 必以信 實情 ) 3.詞類活用 (1)神弗福也 名詞作動詞,賜福,保佑 (2)公將鼓之 名詞作動詞,擊鼓進軍 4.其他實詞 (1)齊師伐我 伐:攻打 (2)肉食者謀之 肉食者:吃肉的人。這里指當(dāng)權(quán)者 謀:謀劃 (3)又何間焉 間:參與 (4)衣食所安,弗敢專也 安:安身 弗:不 專:獨自享有 (5)對曰 對:回答。一般用于下對上的回答 (6)小惠未遍 遍:遍及、普遍 (7)犧牲玉帛 玉帛:祭祀用的玉和絲織品 (8)小信未孚 孚:使信服 (9)雖不能察 察:明察 (10)必以情 情:誠,誠實。這里指誠心 (11)忠之屬也 屬:類 (12)齊師敗績 敗績:大敗 (13)公將馳之 馳:驅(qū)車追趕 (14)既克 既:已經(jīng) (15)一鼓作氣 作:鼓起 (16)再而衰 再:第二次 (17)彼竭我盈 竭:(士氣)枯竭 盈:充滿。這里指士氣正旺盛 (18)難測也 測:推測,估計 (19)懼有伏焉 伏:埋伏 (20)望其旗靡 靡:倒下 5.文言虛詞 (1)以可以一戰(zhàn) 介詞,憑借( 必以情 介詞,按照 ) (2)之公將鼓之 語氣助詞,不譯( 公與之乘 代詞,指曹劌 ) (3)其公問其故 代詞,代指取勝這件事( 其鄉(xiāng)人曰 代詞,他的 ) (4)乃入見 于是,就 (5)戰(zhàn)則請從 連詞,表承接,就 (6)戰(zhàn)于長勺 在 (7)登軾而望之 表順承,可不譯 二、成語探源 一鼓作氣:第一次擊鼓能振奮士兵的勇氣。比喻趁勁頭大的時候鼓起干勁,一口氣把工作做完。 三、重點句子翻譯 1.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當(dāng)權(quán)者目光短淺,不能長遠謀劃(打算)。 2.對曰:“小惠未遍,民弗從也?!?/p> 曹劌(回答說):“這種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會聽從您的?!?/p> 3.忠之屬也??梢砸粦?zhàn)。 這是盡了職分之類的事情,可憑借(這個條件)打一仗。 4.公與之乘,戰(zhàn)于長勺。 魯莊公和他共乘一輛戰(zhàn)車,在長勺(與齊軍)作戰(zhàn)。 5.既克,公問其故。 戰(zhàn)勝齊軍后,魯莊公詢問他取勝的原因。 6.夫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作戰(zhàn),靠的是士氣。第一次擊鼓能夠鼓起士氣;第二次擊鼓士氣減弱;第三次擊鼓時士氣枯竭了。敵方的士氣枯竭了,而我方的士氣正旺盛,所以打敗了他們。 四、問題探究 1.“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交代了曹劌請見的原因,具有總領(lǐng)全篇的作用,引出下文二人的表現(xiàn),反襯出曹劌的遠見卓識。(或“顯示了曹劌的自信”) 2.文中魯莊公認為可以對齊國作戰(zhàn)的三條理由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①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②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③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3.曹劌是如何評價魯國的戰(zhàn)前準(zhǔn)備的?(用原文回答) 小惠未遍,民弗從也;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忠之屬也,可以一戰(zhàn),戰(zhàn)則請從。 4.魯國在“長勺之戰(zhàn)”中獲勝的根本原因是“取信于民”。在選文中,“取信于民”具體指哪件事?(請用原文回答) 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5.在戰(zhàn)爭中,曹劌是怎樣幫助魯莊公選擇反攻時機的? 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饼R人三鼓。劌曰:“可矣?!饼R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毕乱暺滢H,登軾而望之,曰:“可矣?!彼熘瘕R師。 6.曹劌“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的原因是什么? 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也可用自己的話回答) 7.文章第二段描寫曹劌的言行,目的在于表現(xiàn)他的什么特點? 變式提問:“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表現(xiàn)了曹劌怎樣的特點?請結(jié)合上下文談?wù)勀愕睦斫狻?/p> 深謀遠慮,胸有成竹,從容不迫,善于把握戰(zhàn)機。 8.文中第二段,僅用“將鼓”“將馳”寥寥數(shù)語,便將莊公的魯莽少謀之“鄙”表現(xiàn)得神情畢現(xiàn)。那么,作者極言其“鄙”有何作用? 照應(yīng)上文的“肉食者鄙,未能遠謀”,反襯出曹劌的遠見卓識,深謀遠慮,將曹劌面對戰(zhàn)爭時的胸有成竹,從容不迫,善于把握戰(zhàn)機等特點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9.文章第二段用了對比的手法,有什么作用? 以魯莊公的“鄙”來襯托曹劌的“遠謀”。 10.曹劌在作戰(zhàn)中兩次善于抓住戰(zhàn)機,出奇制勝,請結(jié)合相關(guān)文段,分別用兩個四字成語加以概括。 彼竭我盈 轍亂旗靡 11.試從齊魯雙方分析長勺之戰(zhàn)“齊師敗績”的原因。 齊師倚仗勢力強大,沒有講究戰(zhàn)略戰(zhàn)術(shù),沒有把握好戰(zhàn)機;魯國曹劌善謀,魯軍善戰(zhàn)。 12.魯國獲勝后,“公問其故”,曹劌的解釋分幾層意思? 分兩層。第一層:“夫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钡诙樱骸胺虼髧y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p> 13.閱讀全文,請從政治和軍事兩方面闡述魯國獲勝的原因。(用自己的話作答) 變式提問:戰(zhàn)斗取得勝利的原因在政治上和軍事上各是什么? ①政治方面:取信于民,獲得人民的支持。②軍事方面:戰(zhàn)爭中善于分析敵情,知己知彼,把握戰(zhàn)機。 14.曹劌說“肉食者鄙”,文中魯莊公是“肉食者”的代表,他的“鄙”可以概括為哪兩個方面? 政治上:把戰(zhàn)爭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靈的保佑上;軍事上:急于求戰(zhàn),急于攻擊。 15.魯國在戰(zhàn)爭中能以弱勝強的關(guān)鍵因素是什么?聯(lián)系社會現(xiàn)實,談?wù)勀愕目捶ā?/p> 變式提問:①曹劌認為作戰(zhàn)的先決條件是什么? ②曹劌為什么贊同魯莊公戰(zhàn)前準(zhǔn)備的第三個條件,請簡要分析。 ③文中曹劌認為“可以一戰(zhàn)”的依據(jù)是什么? ④你認為“公”回答“何以戰(zhàn)”的三個理由中哪一個最重要?為什么? 取信于民是戰(zhàn)爭取勝的關(guān)鍵。曹劌認為“可以一戰(zhàn)”的關(guān)鍵就在于魯莊公把打勝仗的希望寄托在體察民情,為老百姓辦實事方面。 16.“齊師敗績”的重要原因是“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你認為在生活中我們應(yīng)該如何避免“再而衰,三而竭”? 示例:在生活中我們應(yīng)該有堅定的目標(biāo)和不放棄的信念,只要能夠認準(zhǔn)目標(biāo)不放棄就一定能夠成功。 五、文章中心 本文通過寫曹劌對長勺之戰(zhàn)的論述以及弱魯戰(zhàn)勝強齊的史實,表現(xiàn)了曹劌卓越的政治才能和軍事才能,說明了只有取信于民和運用正確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shù),把握好作戰(zhàn)時機,才能取得戰(zhàn)爭勝利的道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