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清醒貪心記(微信號: qtnotes) 回復本平臺”同行“,加入20萬咨詢顧問社群 有個朋友在線上社區(qū)“諾言”跟我說, “Autumn,我的性格屬于直爽真誠型的,不喜歡拐彎抹角遮遮掩掩,對誰都一樣,會在無形中讓一些人不太舒服。 “在社會里生存,人的棱角與個性一定要被消磨嗎?說話總要小心謹慎嗎? “我不可能讓所有人都滿意。有時候聽到一些負面反饋,尤其自己已經(jīng)挺努力的時候,真的很氣餒。” 這段話細細品味,其實“蠻委屈”的:我是“直爽”“真誠”;我只是不肯“拐彎抹角”“遮遮掩掩”“消磨個性”。 每個人都有自我,都忍不住為自己辯護。那么,耿直的人怎么能在職場生存而不覺得扭曲自己呢? / 01 / 你不是放棄自我,你只是拿捏分寸 所有的性格都是雙刃劍,耿直的人也讓人放心。 《甄嬛傳》里,甄嬛就對眉莊說,她不怕麗嬪。因為麗嬪心直口快,只是嘴上檸檬精一下,殺傷力有限。 我有過一個情商很高的下屬,當時我很倚重她的得體,因為我們創(chuàng)業(yè)公司去見合作伙伴,要姿態(tài)很低。她出去談事兒,我就一點兒不擔心她捅婁子、得罪人。 結果,我很吃驚地發(fā)現(xiàn),有人反而覺得她過于圓滑。當時我內(nèi)心感慨,覺得這世界還挺苛刻的,軟也不行、硬也不行。 所以耿直和圓滑,都沒有絕對的好或者壞,無非分寸,無非功力。 / 02 / 你不是迎合別人,你只是為了自己 前一陣子,我和先生有重大分歧,關于孩子選擇哪個小學。有天晚上,我再次發(fā)起討論時,先做足鋪墊: “你知道,你的意見對我很重要,如果你不贊成,我不會堅持的; “但是這個問題太重要了,我們都沒有充分討論過,它值得我們花點時間; “其實我們倆從來沒有出現(xiàn)過重大分歧,我們正好可以練練怎么處理分歧?!?/span> 看起來我對自家人還要這么“小心翼翼”,活得多累啊。那是因為,我非常了解自己和自己的先生:
那么,我只有做足這些鋪墊,才能讓他不抵觸跟我討論——這樣我才能達成“讓他跟我討論”的目標。 《沃頓最受歡迎的談判課》作者反復強調(diào)過,“跟你談判的是一個人,是他的歷史,是他的全部”。 沒有人能拔著自己的頭發(fā)飛上天空,我先生也不能。 當我一開口,他所有的前世今生、新仇舊恨,都自然而然地涌出來,并不以我的主觀意志為轉移。 所以,耿直的人提升溝通技巧,不用自我暗示“我好委屈、我在迎合別人”,而是“我好懂ta、我在影響別人”,最終是在達成自己的目標。 如果你的耿直的程度,已經(jīng)變?yōu)槌墒碌恼系K(例如較為經(jīng)常、普遍地得罪伙伴,讓別人心里不舒服根本不愿意接受你的意見),那么你可以想想看,要不要改。 / 03 / 你不用隱忍不言,你只是不做杠精 直言不諱依然是職場美德,腦子清楚的人都喜歡聽到意見和建議,可以添磚加瓦、拾遺補缺。 那么,耿直的小伙伴們,我分享3個實戰(zhàn)小技巧。 第一,試試先說“好的”。 我有個下屬,不直接匯報給我,和我還隔了一層。她經(jīng)常反對她老板的意見,她老板很無奈。 我先進群觀察了一下,然后教她說,“你老板說啥,你先說‘好的’,再說意見”。 老板說,“你去找CEO簽字”。 回復,“今天CEO出差”。 是不是有種頂回去的感覺?一次兩次沒事,但是一天下來句句都是這個畫風,老板會心塞。 修改,“好的。不過今天CEO出差,明天行嗎?” 老板說,“這個發(fā)給客戶審核”。 回復,“我覺得還有問題,讓Autumn看看吧。”(杠不杠?) 修改,“好的。不過我還有點問題,方便討論一下嗎?要不要讓Autumn一起看看?” 不瞞你說,我就是這樣“對付”我媽的,她讓我干什么,我都先說“好的”。 我媽叫我吃早飯,如果我回復“不吃”,會引起我媽心情不快(好心當成驢肝肺),以及一系列“應該吃早飯”的健康教育(我懂,可是今天真的來不及了)。 我回復,“好的。哎呀,我有個會,實在來不及了,明天一定吃”。 這招你可以試試。這樣做,一方面尊重了對方——老板,我尊重你,媽,我尊重你;另一方面,你贊同了對方的大前提——是應該發(fā)給CEO、是應該給客戶看、是應該吃早飯。 這樣你的反對,更加容易讓人接受。 第二,試試先說“我聽懂了”。 我還有個下屬,負責品牌文案。創(chuàng)業(yè)公司的策略產(chǎn)品還在不斷調(diào)整,品牌內(nèi)涵不好總結。 有一次開會,先提出一個思路,他說,“這樣啰嗦,你能不能概括一下”。 提煉成一句,他又說,“這又太模糊了”。 如此幾個來回。 這種情況很常見吧?大家都看得出“這個不夠好”,但是什么“好”又不是馬上就能產(chǎn)生的。 討論過程就容易磕磕碰碰,因為批評太多,肯定太少。 那次我教他一個技巧,別人說什么,你這么回答, 1、我聽懂了! 2、所以你的意思是……(簡單總結); 3、這樣的好處是……(夸贊一下); 4、更進一步,需要……(提出意見)。 每個發(fā)表意見的人,都是希望自己的聲音被聽到的,都是要存在感的。 先概括人家的話,不僅給足對方存在感,也說明“我的意見是建立在你意見的基礎上”,這樣容易被接受。 我真的有個麥肯錫前老板,無論是反對還是補充,都以“To build upon your point”(在你意見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開頭。 第三,凡事多說事實,少做貶損性主觀評價。 有一次我們做線下活動,連續(xù)兩場?;顒哟蟾?0天前,我在群里說,第二場換個角度,有點差異性,主題改成XXXX吧? 反對意見之一,“不能太任性啊”。 反對意見之二,“海報已經(jīng)印刷了,修改會很麻煩”。 兩者高下立見,對不對? 前者我一看,我怎么就任性了,我不服。 后者我一看,哦,我不了解進度,已經(jīng)印刷就別改了。 面對客觀事實,就會產(chǎn)生主觀情緒?!昂笠呀?jīng)印刷”,是事實;海報已經(jīng)印刷你還提出修改,“我覺得你任性”,是情緒。 練習盡量只說事實,少說主觀評價,尤其要減少貶損性主觀評價。這是技巧,也是修養(yǎng)。 在職場上,事實往往更加有力。你即使要說人壞話,我跟你講,“她不認真”不如“她這個月出了3次錯”有效。 / 04 / 小結:遠路才是最近的路 最近我回答問題時,發(fā)現(xiàn)不止一兩個小伙伴會“既想改變,又怕改變”,擔心刻意拗造型,會痛苦,會失去自我。 其實呢,這種改變,是正常的成長。 你不是放棄耿直,你只是更好拿捏分寸; 你不是迎合別人,你只是更好達成目標; 你不用從此隱忍,你只是改變策略、變得高效。 前述三種具體的話術技巧,本質(zhì)無非也就是尊重別人,并且把這種尊重表達出來。 這些技巧有點“兜遠路、繞圈子”,但是有太多血淚教訓讓我明白,很多時候,“遠路才是近路”。 如果女兒哭了起來,直接吼“你別哭了”根本沒用,繞圈子抱一抱、唱首歌、講個笑話,反而能更快地讓她平復。 要是你覺得,我想做我自己,純粹的自己,徹底的自己,那也可以,只要接受隨之而來的代價就行。 想想人生中想要達成的目標,都需要與人共事、同行,那么,純粹的自己、徹底的自己,真的那么值得做嗎? 我們不為別人改變,我們只是為自己改變自己。 ~the end~ All photos by unsplash.com 關于作者,現(xiàn)居北京,六歲女孩的媽媽,七年麥肯錫咨詢,四年互聯(lián)網(wǎng)運營,目前創(chuàng)業(yè)中。天秤座AB型血的糾結星人,主寫職場與情場的選擇題?!妒钦l出的題這么難,到處都是正確答案》已出版 |
|
來自: Kuaile2018 > 《人際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