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東漢時候的鐎斗即為火鍋(見故宮博物院網(wǎng)站)。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那火鍋可就有兩千多年歷史了。不過鐎斗的容積不大,根本涮不了多少肉啊,吃不飽…… 如果保守一點,那就像王光堯說的,“火鍋之有肇自于遼,經(jīng)宋、金、元、明至清熾盛”(見王光堯:《清宮火鍋識趣》,《紫禁城》,1994年第2期),這是有材料證據(jù)的: 南宋林洪《山家清供》說:“向游武夷六曲,訪止止師。遇雪天,得一兔。無庖人可制。師云:山間只用薄批(即切成薄片),酒、醬、椒料沃之(沃:澆。即腌一下)。以風爐安座上,用水少半銚(音diào,有容器),候湯響一杯后,各分以箸,令自夾入湯擺熟,啖之乃隨意各以汁供。”他去尋訪止止大師,沒有廚師在,兔子沒法吃。止止大師就說,把兔肉切成薄片在開水中燙熟,蘸調料吃,這正是現(xiàn)在火鍋的吃法。我想問的是,止止師,這名字聽起來像個和尚……他怎么能教別人怎么吃肉呢?阿彌陀佛。 宋代都這樣吃了,明代也繼續(xù)照這個法子吃火鍋。松江府人宋詡《竹嶼山房雜部》中說吃牛肉的時候“視橫理薄切片,用酒醬、花椒沃片時,投寬猛湯中速起”。看起來宋詡經(jīng)驗很豐富,大約經(jīng)常燙火鍋吃牛肉…… 清代時,中國南方、北方都愛吃火鍋。東北地區(qū)有“野意火鍋”,是分上下兩層的錫鍋,中間燒炭的火筒部分是紅銅。湯沸騰時,肉脯、雞、魚就可以丟進去煮了。有錢人還用火鍋吃“參、筋”,“豬、羊、牛、魚、雞、鴨、山雉、蝦、蟹子肉”(見《奉天通志》),真是五花八門,啥都丟進去。 南方稱吃火鍋為“打邊爐”。清乾隆十五年刻本《順德縣志》:“十一月‘冬至’祀祖,燕宗族。風寒召客,則以魚、肉、臘味、蜆、菜雜煮烹,環(huán)鼎而食,謂之‘邊爐’,即東坡之骨董羹?!卑阳~肉等統(tǒng)統(tǒng)一鍋煮,眾人圍坐在一起吃,這和現(xiàn)在的海底撈、小肥羊之類沒什么區(qū)別。民國16年鉛印本廣東《東莞縣志》、清道光二十一年刻本廣東《新會縣志》等等也都有相似的記載。 清代宮廷中經(jīng)常吃火鍋?!肚宕鷻n案史料叢編》記載,乾隆四十八年正月初十,乾隆皇帝辦了 530 桌的火鍋宴,大宴群臣。當時國力強盛,碰到個好大喜功的皇帝,大家一起吃幾百桌火鍋,想必是極熱鬧極能體現(xiàn)“大國精神”的。可惜當時沒有吉尼斯世界紀錄。 慈禧還特別設計出“菊花火鍋”。“其做法大抵是先從御膳房拿來盛有原雞汁或肉湯的小溫鍋和其他一些原料。小太監(jiān)掀開蓋子后,由那拉氏撿幾片生雞或生魚片投入湯內(nèi),由小太監(jiān)把蓋子蓋上悶數(shù)分鐘后,再由小太監(jiān)打開蓋子,那拉氏這時就酌量將精心摘選過的金菊花數(shù)瓣投入湯中。湯成后清香、鮮美。(見王光堯:《清宮火鍋識趣》,《紫禁城》,1994年第2期)下面這個“銀壽字火鍋”,據(jù)說是光緒為了給慈禧祝壽而制,慈禧太后經(jīng)常使用。不知道她吃菊花火鍋的時候,是不是用的這一口鍋: 銀壽字火鍋,鍋內(nèi)帶爐,可用于燒碳。圖片來自故宮博物院網(wǎng)站 清代宮廷火鍋,鍋、蓋、煙囪、閉火蓋等組成的四件套是基本配置,有的還加有鍋底座盤等等。上面的銀壽字火鍋,在鍋上多有各種吉祥紋飾,或者是有吉祥寓意的植物、動物,或者是“萬壽無疆”、“壽”、“福祿喜”等吉語。除一部分火鍋來自著名的內(nèi)務府造辦處外,還有一些火鍋有“泰豐樓”等銘文,大約是從民間作坊外購回來的。 我覺著,慈禧吃菊花火鍋,肯定是自煮自吃的,吃的是個樂子,并不是為了吃飽。上面這口鍋容量大了點,下面這種容量比較小的火鍋,似乎更適合女性使用: 清,銀甲子萬年元寶式火鍋 這兩種火鍋看起來已經(jīng)夠奢侈(銀的)、夠精巧了,不過故宮現(xiàn)存的火鍋還有更奢侈的。從質地來說,金屬器有金、銀、銀鍍金、銅、錫等數(shù)種,特殊材質還有粉彩瓷器的,有掐絲琺瑯的。真是只有你想不到,沒有清宮里做不到。 下面這個藍地粉彩“壽”字紋纏枝蓮紋火鍋是清宮中少量瓷質火鍋之一,它的導熱性能不如金屬火鍋好,但它看著吉祥喜慶……吃的不是火鍋,是高貴,涮的不是羊肉,是氣質: 清咸豐,粉彩火鍋,圖片來自故宮博物院網(wǎng)站 還有這款粉彩滕王高閣圖雙耳帶蓋暖鍋。這個鍋外壁有一幅以滕王閣為主題的山水畫,一邊吃著熱騰騰香噴噴的火鍋,一邊看看怡人的山光水色。腹中雞鴨魚肉,眼中江山多嬌,這不是享受,什么是享受呢?所謂吃,并高雅著: 清乾隆,粉彩滕王高閣圖雙耳帶蓋暖鍋 下面這個是掐絲琺瑯團花紋火鍋。這火鍋太精致太奢侈,有點下不去筷子,生怕戳著什么地方,把這個火鍋中的法拉利給戳傷了、戳花了……吃之前先買份保險吧。 清晚期,掐絲琺瑯團花紋菱花式火鍋,圖片來自故宮博物院網(wǎng)站 皇宮里的主子們,即使不用金、銀、粉彩、琺瑯,用個常見的錫火鍋,那也得是不一般的錫火鍋。火鍋也可以拗造型,比如拗成個鴨子型。一筷子一筷子地從鴨肚子里夾肉來吃,就仿佛現(xiàn)場殘害了一只鴨子,別有一種森嚴的美感。 清,錫鴨火鍋 相比之下,宮里的宮女、太監(jiān)們可用不著這么奢靡的好器物。 冬天里,他們也經(jīng)常吃火鍋。金易、沈義玲 的《宮女談往錄——儲秀宮里隨侍慈禧八年》(好書,認真推薦)記錄了一個老宮女的清宮生活。她13歲進宮,隨侍慈禧前后長達8年之久,慈禧稱她“榮”。18歲由慈禧指婚,賜給一個太監(jiān)。她記憶中的清宮生活是鮮活而實在的。她說:“從(舊歷)十月十五起,每頓飯?zhí)礤佔?火鍋),有什錦鍋、涮羊肉,東北的習慣愛吃酸菜、血腸、白肉、白片雞、切肚混在一起。我們吃這種鍋子的時候多。有時候也吃山雞鍋子。反正一年里我們有三個整月吃鍋子。正月十六日撤鍋子換砂鍋?!倍炖锬軌虺陨弦豢跓狎v騰的菜,是多么幸福的事情,至于普通宮女們鍋里有啥東西就講究不得了,有啥吃啥吧。他們用的火鍋當然輪不上什么金的銀的,有個大路貨就不錯了。 電視劇版《紅樓夢》中,賈府也吃過火鍋,那些紫禁城的宮女們用的和它大約款式相似,精細程度可能還不如它: 清晚期,銀鍍金火鍋 有人愛火鍋愛到骨頭里,自然也有人對吃火鍋全無興趣,還有人聲稱要“戒”火鍋——袁枚。 袁枚說:“冬日宴客,慣用火鍋,對客喧騰,已屬可厭;且各菜之味,有一定火候,宜文宜武,宜撤宜添,瞬息難差。今一例以火逼之,其味尚可問哉?”(《隨園食單·戒單·戒火鍋》)他認為,吃火鍋的時候一桌子太鬧騰,各種菜丟鍋里一起煮,往往串味、變味,總之不是味。他強烈要求大家不要再吃火鍋這種低俗的食物了。 不知道幾百年后的當代人,會不會有誰贊同袁枚的觀點、厭煩吃火鍋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