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四、《未濟》:最古老的檢討 挺身而出救亂世, 越位不當挨板尺。 冤氣能向何方撒? 搖頭嘆氣賠不是。 (卦辭)( ):未濟,亨。小狐汔濟,濡其尾,無攸利。 (爻辭) 上九:有孚于飲酒,無咎。濡其首,有孚,失是。 六五:貞吉,無悔。君子之光,有孚,吉。 九四:貞吉,悔亡。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賞于大國。 六三:未濟,征兇,利涉大川。 九二:曳其輪,貞,吉。 初六:濡其尾,吝。 吃虧不討好 ( ):未濟,亨。小狐汔濟,濡其尾,無攸利。 《未濟》卦是《既濟》卦的姊妹卦?!凹葷钡囊馑际且呀?jīng)完成,“未濟”的意思也就是沒有完成。在《既濟》卦中,作者以“既濟”比喻自己政治生活的完結,卦爻辭則是對自己一生的得失作了一個基本全面的總結。而《未濟》卦卦爻辭,基本上是對《既濟》卦中的部分卦爻辭的放大,其內容主要圍繞“濡其尾”和“濡其首”的爻辭展開。 “濡其尾”是比喻周公自己的名譽受到的傷害,“濡其首”是比喻成王受到的傷害。這兩敗俱傷的結果都是因為周公攝政的行為而引發(fā)的,也是周公晚年深感遺憾和自責的事。依此,《未濟》卦的卦名取義應為周公未能辦好、深感遺憾的事情??勺g為:沒有圓滿完成的事情。 “狐”即狐貍。它的外貌美麗,卻很會保護自己。比如遇到危險時,它就能馬上放出惡臭屁以乘機逃走。所以狐貍給人的印象就是美麗而狡猾。 “汔”即干涸、盡、完成。 這句爻辭分為兩個部分:“未濟,亨”是一部分。這三個字不太好理解,因為“未濟”就是沒有辦好的事,就是讓人感到遺憾的事,這種事只能是“不亨”才對,作者為什么用了一個“亨”字來定義呢?其實,這個“亨”字不是對“未濟”的判斷,而是一個敘述詞。作者想表達的是,這些讓人感到遺憾的事情發(fā)生后,已經(jīng)得到了順利的解決。是說作者與成王之間已經(jīng)達成了和解與諒解的協(xié)議。是說結局還算不錯。 第二部分是“小狐汔濟,濡其尾,無攸利?!边@句卦辭是由《既濟》卦初六爻爻辭“曳其輪,濡其尾,厲”演變而來,可見“小狐汔濟”只是“曳其輪”的另一種比喻,含義應當是相同的?;蛘哒f作者在此是以“小狐”自喻,是說自己完成了挽救新政權、掃平叛亂、統(tǒng)一天下之類“曳其輪”的偉大事業(yè),但卻因為攝政的行為而損壞了自己的一世英名。 作者在此以“小狐”自喻,可見其自我感覺良好,覺得自己還不笨。在《既濟》卦卦辭的自我鑒定中,作者也用了“貞”字的總結詞,表明自己的分析能力強,觀點正確。從《周易》全文的結構及內容來看,作者以“小狐”自喻及以“貞”字作自我總結均是名副其實、當之不愧的。 《未濟》卦卦辭大意為:“使人感到遺憾的事情,已經(jīng)得到順利的解決。正如狡猾的小狐貍雖然渡過了湍急的河流,卻打濕了自己的尾巴而狼狽一樣。我攝政的行為雖然挽救了周族的新生政權,完成了統(tǒng)一天下的偉大事業(yè),但卻也因為此行為對周王室的傷害而敗壞了自己的一生英名,從而造成了晚年的生活得不到安寧和利益?!?/span> 我不是故意的 初六(蹇 ):濡其尾,吝。 初六爻爻辭大意為:“正如小狐貍為過河打濕了自己的尾巴后而狼狽一樣。名譽受到傷害后,也就會留下悔恨?!?/span> 初六爻爻象為“ ”,《蹇》卦卦象。蹇就是跛足的意思,跛足則行難,故有此爻辭。 九二(井 ):曳其輪,貞,吉。 九二爻爻辭大意為:“為了挽救新政權于危難之中而采取的行動,是正確的,也將有一個完滿的結局。” 這是在進一步為“濡其尾”辯護,也是對《既濟》卦初九爻爻辭內容的重復。 九二爻爻象為“ ”,《井》卦卦象。井有水井和井田制兩層含義,也象征著法度和秩序,故有此爻辭。 六三(坎 ):未濟,征兇,利涉大川。 六三爻爻辭大意為:“在沒有準備好的時候就去發(fā)動征討的戰(zhàn)爭,將會造成不良的后果,利于首先克服艱難險阻,完成戰(zhàn)爭的準備工作?!?/span> 這句話好像與作者自我總結的主題有些脫節(jié),其實不然,它是在為下一段爻辭作鋪墊。而下一句爻辭的內容則是說需要借王權才能使諸侯國臣服,依然是在為其攝政的行為辯護。 六三爻爻象為“ ”,《坎》卦卦象。坎的本義就是土欠,故有“未濟”之辭。土少則形成凹地,凹地易積水,并形成陷阱,故有“征兇”之辭。 九四(困 ):貞吉,悔亡。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賞于大國。 “震”字的本義為疾雷,引申為震動、威嚴、驚恐等義。這里是以自然界的雷聲來比喻當權者的政令,與《震》卦中的“震“字取義相同。 “賞”即賜予、獎賞。賞賜一般在兩種情況下發(fā)生:一是對有功者的獎勵;二是對歸順者的賞賜。這里是指后者。 這段爻辭分兩段:第一段為“貞吉,悔亡?!贝笠鉃椋骸坝幸粋€正確的認識,就有一個圓滿的結局,就不會發(fā)生使人感到悔恨的事?!边@是針對上一爻爻辭而說的,是說任何事情都不能盲干,要作好充分的準備工作。什么樣的準備才算充分了呢?作者緊接著在第二句話中給出了答案。 “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賞于大國。”:“震”象征政令,也就是王權的象征?!肮矸健敝覆豁槒牡闹T侯國?!坝匈p于大國”就是臣服的意思。古代歸順的諸侯國每年都要派使臣或者國君本人親自前往朝廷向宗主國進貢,以示對天子的尊敬和歸順。而宗主國君王(帝王或天子)一般都會賞賜一些稀有之物作為回禮,以示安撫和鼓勵。這里的“賞”就是指這種回贈。“有賞于大國”也就是歸順于大國、臣服于大國的好聽一些的說法。 這句話表面上看來好像是在重復《既濟》卦九三爻爻辭“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小人勿用”的內容,其實不然。這兩句話的共同點在于都是在為自己攝政的行為作辯護,而區(qū)別在于一個強調的是“震用”,一個強調的是“小人勿用”?;蛘哒f《既濟》卦九三爻爻辭強調的是群眾的力量,而這里強調的是王權的重要性。作者在《既濟》卦九三爻爻辭想說明的是,自己的攝政行為是得到了群眾支持的,所以應當沒有過錯。而這里想說明的是,只有王權所發(fā)出的政令才能夠具有震感敵人的權威性,才有利于征服不順從的方國,所以我才不得不采取攝政的行為“借用”幾天成王的權力,拉大旗作虎皮。作者在從不同的角度為自己開脫罪責,以求得到成王及后代子孫的原諒。 九四爻爻辭大意為:“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就有一個圓滿的結局,就不會發(fā)生使人感到悔恨的事。只有以君王的名譽發(fā)出征戰(zhàn)不順從方國的命令,才可以在短時期內撥亂反正,使他們歸順而來朝貢?!?/span> “三年”不是實指,相當于數(shù)年的意思。對征戰(zhàn)一個方國而言,在古代交通不便的情況下,“三年”是比較短的時間階段,所以在《周易》中,“三年”是比喻其短,如《既濟》卦和本爻。“十年”則是喻其長,如《復》卦上六爻爻辭的“至于十年不克征”等。另外,與“三年”基本同義的“三歲”一詞往往是喻其長,但所比之事一般都是比較小的事,如《同人》卦九三爻爻辭的“三歲不興”指收成等。 九四爻爻象為“ ”,《困》卦卦象。借大王之旗是為了解國家之困,故有此爻辭。 六五(解 ):貞吉,無悔。君子之光,有孚,吉。 六五爻爻辭大意為:“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就能夠有一個圓滿的結局,就不會發(fā)生使人感到悔恨的事情。英明的領袖光明磊落一樣,為人處事充滿了誠信,就能夠有一個完滿的結局。” 這句爻辭實際上是解釋了卦辭中的“未濟,亨?!睘槭裁醋隽隋e事還能“亨”呢?就是因為“君子之光,有孚”的原因,這是一句既拍了馬屁,又往自己臉上貼金的話?!熬又狻笔桥鸟R屁?!坝墟凇笔菫樽约嘿N金。 六五爻爻象為“ ”,《解》卦卦象。解有解開、溶化之義,有了“君子之光,有孚”這個前提條件,什么矛盾都有可能化解,故有此爻辭。 高明的檢討 上九(未濟 ):有孚于飲酒,無咎。濡其首,有孚,失是。 這段爻辭的字面大意為:“滿懷誠意地請人來喝酒,沒有過錯。在飲酒的過程中打濕了客人的頭,也是滿懷誠意地敬酒時,不小心而造成的失誤。”這是一個非常絕妙的比喻,周公以此比喻自己攝政的行為給周王室造成的傷害,是為了國家的利益,是無意的結果,是好心辦壞事。以此,上九爻爻辭可以譯為如下一段: “為了國家的利益,為了新政權的穩(wěn)定而攝行王政本沒有過錯,就如真心誠意地請人來喝酒沒有過錯一樣。但攝政的行為傷害了周成王及其他成員,卻不是有意的,而是一種非常對不起的失誤。這就如在酒席上不小心將酒潑灑在客人的頭上,是好心敬酒而發(fā)生的失誤一樣?!?/span> 《既濟》和《未濟》兩卦是六十四卦中的最后兩卦,也是作者自己對其政治生活的總結,在這關鍵的兩卦中,作者圍繞“濡其尾”和“濡其首”這兩句話展開,是意味深長的。作者在卦爻辭中一方面表示了自己“繻有衣 ,終日戒”的補過決心,一方面又反復為自己攝政的行為辯護。特別是最后的這兩段爻辭,作者連用三個“有孚”,以表明自己的忠誠,讀來讓人感慨萬分,仿佛看到一個深受委屈又有口難辯的老人臨終前的自言自語。由此,我們也又想起了《詩經(jīng)·豳風·狼跋》那首詩: 狼前行踩上了自己的胡須, 后退又絆上了自己的尾巴。 周公的忠誠有如赤子, 仿佛新生的喜鵲。 狼后退絆上了自己的尾巴, 前行又踩上了自己的胡須。 周公的忠誠有如赤子, 名聲道德潔白無瑕。 如果我們以卦爻辭中作者所表現(xiàn)出來的這種心情,來重新省視商周之際的那段歷史,一定會深切地感受到一個更為真實、更為激烈和壯觀的權利之爭,包括商周之爭、周王室內部之爭等。 一代偉人以一聲“有孚,失是”(對不起)來謝幕,讓人思緒萬千……
|
|
來自: 堅定前行 > 《苕木匠讀經(jīng)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