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水河,淵連灘,源頭連著幕阜山。 驅(qū)車從黃石市出發(fā),沿106國道逶迤而行,沿途經(jīng)過大冶、陽新、通山、崇陽、通城、修水、平江,全程260余公里,穿越九個縣市。公路兩側(cè)崇山峻嶺起伏,河流田疇交錯,城鎮(zhèn)村落相連。260余公里旅程,即是穿行在一座古老而又年輕的山脈----幕阜山脈。 幕阜山脈是湘鄂贛三省交界處一個很大的山脈,脈起平江縣境,北至洞庭湖,東延鄱陽湖,襟江帶湖、雄奇錦秀。 幕阜山古稱天岳山 。天:《說文解字》:“顛也,人之頂也。”東漢許慎《說文》:“天,至高無上?!薄T?,山之宗也。據(jù)考證,此山是人文始祖伏羲觀天察地,研制八卦之地,又是伏羲的陵苑。 《史記·五帝本紀》中說,“舜耕歷山,漁雷澤,陶河濱,作什器,就時于負夏?!?即是說帝舜在這一帶生活、教化民眾。 禹治水登幕阜山,拜謁先祖陵苑,現(xiàn)在幕阜山上還留有石刻。 清朝著名學者李元度對天岳幕阜感嘆曰:“天子三經(jīng)地,皇帝九謁門?!钡莱隽四桓飞斤@赫的歷史地位和厚重的歷史文化。 公元前278年,五月五日,屈原吟詠著“滔滔孟夏兮,草木莽莽。傷懷永哀兮,汩徂南土”自沉汨羅江,以身殉國。汨羅江,源自幕阜山脈。 幕阜山脈又是一座充滿紅色傳奇的英雄山脈。 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國民黨反動派背叛國共合作政策,大肆屠殺共產(chǎn)黨人和革命群眾。全國籠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中。 1928年7月22日,在共產(chǎn)黨員彭德懷、滕代遠等領(lǐng)導下,國民黨軍獨立第五師第一團舉行平江起義。這是在革命低潮時期,中國共產(chǎn)黨成功地在國民黨軍隊中發(fā)動的一次重要起義。 1929年8月底,彭德懷率紅五軍主力回到平江,與湘鄂贛邊境支隊合編,恢復紅五軍建制,下轄5個縱隊。10月初,在長壽街召開了軍委擴大會議。會議認為,紅五軍當前的主要任務(wù)是把羅霄山脈、幕阜山脈、九宮山脈打通,把湘鄂贛邊、鄂南區(qū)和湘贛區(qū)聯(lián)成一片。在這一地區(qū)建立黨組織和蘇維埃政權(quán),建設(shè)比較鞏固的根據(jù)地。 1930年5月22日,彭德懷率紅五軍主力經(jīng)江西武寧,順利抵達陽新龍港,受到了陽新人民的熱烈歡迎。紅五軍在龍港休整五天,吸引了遠近許多青壯年來踴躍報名參加紅軍。5月29日,紅五軍在彭德懷的率領(lǐng)下,攻打陽新縣城,擊潰了敵軍羅霖部和郭汝棟部,并且乘勝攻占大冶,威逼武昌,使郭汝棟部逃竄至江北。在紅五軍攻打縣城的時候,不少群眾自發(fā)上前線,為紅軍將士輸送彈藥,救護傷員,令戰(zhàn)士們感動不已。 1930年6月12日,根據(jù)中央軍委的指示,彭德懷在大冶劉仁八鎮(zhèn)舉行軍委擴大會議,正式宣布將在陽新地區(qū)發(fā)展壯大起來的紅五縱隊擴編為紅八軍,并且宣布成立紅三軍團,下轄紅五軍和紅八軍,全軍團共有5000余人,彭德懷親任紅三軍團總指揮兼前敵委員會書記。從此,“彭總”這個稱呼就在這里叫開了。 不久,彭德懷率領(lǐng)紅五軍進入龍港,紅五軍司令部就駐扎在龍港鎮(zhèn),今天的龍港老街還依然保存著彭德懷同志當年居住的舊址。 彭德懷與陽新及陽新人民有著非常深厚的感情。陽新對紅五軍第五縱隊的發(fā)展壯大,對紅八軍和紅三軍團的建立作出了重大的歷史貢獻。在艱苦的革命歲月中,彭德懷與陽新人民結(jié)下了深厚的情誼。在《彭德懷自述》中,他曾這樣滿懷深情地寫道:“該地(陽新龍港)群眾對紅軍的熱愛,比平江群眾有過之而無不及。外地紅軍到達該區(qū),均不愿離開,群眾對傷病人員之照顧,真是無微不至。沿途歡迎紅軍之口號聲、歌聲、鑼鼓聲,響徹云霄。當時天旱,苦久不雨,可是紅軍路過,茶水滿布,宿營用水做飯,亦不感困難。婦女老小,人手一扇,站立道側(cè),替紅軍扇涼。房屋打掃得干干凈凈,開好鋪,他們自己露宿,決不讓紅軍露營……糧食缺乏,農(nóng)民就將自己僅有的一點糧食、薯絲、玉米、稻米,自動送到各部門首,倒在桶里就走?!迸淼聭迅袆拥昧鳒I了:“多好的人民啊!” 一九三一年,在陽新龍港建立了中共鄂東(南)特委,中共鄂東南道委、鄂東南蘇維埃政府等四十八大機關(guān),這段時期的龍港已成為湘鄂贛邊區(qū)鄂東南的革命中心,政治、經(jīng)濟、軍事、文化都以龍港為主軸。其繁榮昌盛居鄂東南蘇區(qū)的首位,所以紅軍和外來的干部親切地稱龍港是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的小莫斯科。 在波瀾壯闊的革命斗爭中,幕阜山人民為祖國的解放事業(yè)做出巨大的犧牲。據(jù)統(tǒng)計,幕阜山脈地區(qū)九縣市在土地革命時期犧牲的烈士有近百萬! 如今,暮春時節(jié),蜿蜒千里的幕阜山脈上開滿了映山紅,一支支、一簇簇、一片片,遠遠望去恰似天際燦爛的朝霞!在這艷麗的云彩之下,點綴著成百上千個烈士陵園! 每到清明時節(jié),烈士陵園就會迎來成千上萬的人們!他們手捧鮮花,神情肅穆,步態(tài)凝重,向革命先烈表達無限的敬仰之情! 在這長長的隊伍中,總會有許多天真爛漫的孩子,他們手持鮮花,莊重地舉起右手,向烈士宣誓:弘揚紅色文化,傳承民族精神! |
|
來自: jiangnanvqils9 > 《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