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樅陽坊間,近些年來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樅陽出人,桐城出名。所謂“樅陽出人”一說并沒什么問題,畢竟老桐城南鄉(xiāng)文化底蘊深厚,文人雅士眾多;而“桐城出名”也沒任何問題,因為這是海內(nèi)外都認同的事實。但兩句原本都沒問題的話聯(lián)到一起就有問題了。此說的弦外之音,讓人覺得說話者有股子酸澀、挑釁味道,很容易讓人產(chǎn)生誤解。其實,從歷史上看,根本就沒有和桐城毫無瓜葛的老桐城名人!恐怕就連劉大櫆、吳汝綸這樣典型的樅陽人在世,也不敢這樣說?更何況那些“非典型的樅陽人”(指那些桐樅間有爭議的名人)?桐樅原本一家,世家大族居住并無絕對界限,豈能一概而論誰桐誰樅。我接觸過不少樅陽藉的同事和朋友,對這個問題也曾與他們展開過多次探討,對其時常列舉的那些論據(jù)也了解,但在我看來他們所說的那些論據(jù)都值得商榷,甚至是明顯錯誤。大家若有興趣,不妨聽我細說。 1、“桐城派”三祖都是樅陽人。此觀點廣泛流傳于樅陽人的口口相傳,但并不正確。大家不妨看看“桐城派”三祖的生平介紹,立馬就能看出端倪。劉大櫆是老桐城(今樅陽)人,而方、姚則與今桐城的關(guān)系更為密切些。姚鼐家族世居桐城,姚鼐本人生于桐城縣城南門,8歲后移居縣城北門;屬于桂林方氏的方苞,生于南京六合,生活在南京,但一直以桐城人自居,其在很多作品中常署名“龍眠方苞”。“桐城派”三祖真正生于樅陽的,只有劉大櫆一人。 2、桐城派作家大多是樅陽人。此說也廣泛流傳于樅陽人的交談中,但這一說法也不正確。桐城派作家并不都是桐城籍(含樅陽)的,更多的是外地人。在桐城籍代表作家中,毫無爭議屬于今樅陽的只有劉大櫆和吳汝綸二人。其他人要么屬于今桐城,要么與桐樅兩地都有淵源。毫無爭議屬于今桐城的,則有戴名世、劉開、方東樹、方宗誠、戴鈞衡、馬其昶等;而和兩地都有淵源的,則有方苞、姚鼐、姚瑩、姚永樸、姚永概。其中,方苞的一世祖、宗祠、祖墳都在今桐城境內(nèi),其本人一直生活在南京,回桐城祭祖時也多居住在縣城的風(fēng)儀里祖屋,其址今仍尚存。姚鼐的一世祖生活在樅陽麻溪,從五世祖姚旭開始遷入桐城縣城,其后人文蔚起,皆在今桐城境內(nèi)。姚鼐為第十六世,是在桐定居的第十二代,其故居“惜抱軒”前姚鼐親手所植的銀杏樹至今仍在;姚瑩則為第十八世,是在桐定居的第十四代,故居“慎宜軒”也仍在;姚永樸兄弟為第二十世,是在桐定居的第十六代,故居也是“慎宜軒”。 3、桐城派作家大多出生于樅陽。此說不正確。方苞,生于南京六合;其他桐城派代表性作家中,如戴名世、姚鼐、姚瑩、姚永樸、姚永概、劉開、方東樹、方宗誠、戴鈞衡、馬其昶等都是出生于今桐城境內(nèi)。只有劉大櫆、吳汝綸二人是真正出生于樅陽境內(nèi)的。 4、桂林方氏都是樅陽人。桂林方氏生于樅陽、葬于樅陽的名人,如:方大鎮(zhèn)之墓就葬在樅陽二中校園內(nèi),并有后人就一直居住在樅陽縣城一帶;方以智,曾在浮山華嚴寺廟當(dāng)過主持,有著作《物理小識》(今北師大圖書館有收藏),其墓葬在老桐城東鄉(xiāng)浮山鎮(zhèn)(今屬樅陽)。“桂林方氏由桐城走向全國揚名天下,成為僅次于孔府的中國第二大文化世家?!边@是北大著名教授錢理群對桐城桂林方氏一脈名人輩出、家族文化影響深遠所給予的極高評價。其實際情況是,桂林方的始遷地是桐城縣城鳳儀里,今址尚存。桂林方氏宗祠、一世祖落腳地與其十世以前的祖墳,都在今桐城境內(nèi),如桐城代表性作家方東樹、方宗誠等。由此可以看出,“桂林方氏都是樅陽人”的說法不對。 (桐城“六尺巷”邊老宰相張英的詩句雕刻。) 5、麻溪姚都是樅陽麻溪人。此說法更不對。因為麻溪姚絕大多數(shù)名人,都出生于桐城縣城。到姚鼐、姚瑩時,姚氏家族在桐城已繁衍生息了數(shù)百年,傳承十幾代人了,而其祖上在桐城北鄉(xiāng)麻溪河邊生活的時間不過五代而已,也就大約一百年。以姚鼐為例,生于桐城、成長于桐城,家族傳承到他時已是在桐定居后的第十二代了,自其五世祖姚旭從桐城北鄉(xiāng)麻溪遷居到桐城算起,已有三百余年。但去世后安葬的墓地的確是在今樅陽雨塘(過去屬桐城南鄉(xiāng))。
7、桐城姓劉的都是樅陽陳家洲人。劉大櫆是陳家洲人,不能因此就臆斷其他劉姓名人也都是此地人。比如:開桐城明代科舉先河的劉瑩,就是今桐城麻山人;另外,姚門四子之一的劉開,則是今桐城孔城鎮(zhèn)人,其故居如今尚在。 8、桐城因樅陽成名。其實,除了桐、樅兩地共有的桐城派名人外,桐城還擁有秦末著名謀士范增、漢代大司農(nóng)朱邑、晚唐詩人曹松、北宋大畫家李公麟、父子宰相張英和張廷玉、黃梅戲表演藝術(shù)家嚴鳳英等眾多名人,他們都是出生于今桐城境內(nèi)的歷史名人。 9、“樅陽出人,桐城出名”一說由來已久。其實,此說只不過是二十年前吳漢卿在他發(fā)表的一篇文章中提出的個人觀點,根本談不上由來已久。 所謂“樅陽出人,桐城出名”,其實就是一個笑話。
綜上所述,我個人認為“樅陽出人,桐城出名”這一說法根本不成立。如今,隨著樅陽劃歸銅陵,我們不應(yīng)人為的割裂和抬杠,而必須認同曾經(jīng)的桐城派的文化精神,加以傳承和發(fā)揚。 來源:銅陵社科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