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整垮晁蓋,只用了三招!自梁山好漢大鬧江州,劫法場救了宋江以后,宋江從此再也沒有退路了,只得入伙梁山落草。 宋江從小攻讀經(jīng)史,有遠大理想抱負,奈何他出身小吏,在那個時代永遠無出頭之日。 可是,宋江不死心!他雖然身在鄆城小地方,也沒有晉升的機會,可他沒有“聽天由命”,而是積極的擴大自身影響力。 宋江知道,身處亂世不僅要努力自保,這“亂世”本身就是一個機會,所謂“亂世出英雄”,宋江想著有朝一日他這樣的“能吏”也可以大展身手留名青史! 所以,宋江是不想落草為寇的,寧愿受刑坐牢,也不上梁山做賊! 酒后寫下“反詩”弄巧成拙,可想而知宋江是有多后悔!僅僅這一項罪名,就可以讓他永世不得翻身! 無奈入伙梁山的宋江,在性命與清白之間,選擇了“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宋江不是輕易認輸?shù)娜?,落草梁山是他最后的選擇,這個問題他早就想過,對于這條路該怎么走,宋江也想好了對策! 宋江帶著江州結(jié)識的戴宗、李逵、李俊、穆弘、張順等一幫好漢,一同上了梁山。不用多說,這些人就是宋江的班底,也是他站穩(wěn)梁山的第一步棋。 俗話說“有人的地方就有斗爭”,宋江是有“大志”的人,他“反敗為勝”的險招就是“招安”! 但在招安路上有太多的阻礙,首當其沖的就是梁山一把手——聲名遠播的晁天王晁蓋! 晁蓋與宋江的關(guān)系很“糾纏”,兩人互為救命恩人,又是同鄉(xiāng)舊交,也都是江湖上“赫赫有名”的好漢。 可是,晁蓋不想招安,兄弟們在一起喝酒吃肉,快活是第一等大事!宋江想招安,首先必須先過晁蓋這一關(guān)! 明里奪權(quán)是行不通的,晁蓋不是王倫,宋江手下也沒有當年的“林沖”; 更重要的是,“身份”不允許宋江這樣做。 于是,宋江選擇一步步架空晁蓋,總結(jié)看來,宋江整垮晁蓋只用了“三招”! 第一:廣招好漢,擴充自己的勢力 1.晁蓋做寨主之后,梁山幾乎沒有發(fā)展,在“人才”擴充方面也毫無建樹。 當年,時遷借梁山之名行竊,晁蓋非要殺時遷為梁山正名。要知道,時遷可是奔著梁山來的,晁蓋殺了他,江湖上那些想上梁山的人還敢來嗎?誰身上沒有污點呢? 2.宋江一路走來,從鄆城到柴進府,再到孔家莊、清風寨、清風山、對影山、揭陽嶺、再到江州,宋江結(jié)實了一大批江湖好漢,這些人都成了他的班底。 第二:指明方向,明確責任 1.晁蓋沒有宋江的眼界,也沒有宋江的手段,他只想在梁山安命,過快活的江湖生活,每天高興快樂,沒錢就下山搶點,至于出路什么的,壓根就沒想過。 2.宋江想借梁山之力,實現(xiàn)自己的抱負。于是他提出“暫避梁山,等待招安,為國效力”的出路方向,這一點讓絕大多數(shù)好漢心里有了底,有了為之奮斗的方向和動力。 3.再一個,宋江提出梁山“替天行道”的歷史責任,把燒殺搶掠的梁山賊人形象,轉(zhuǎn)變?yōu)檎x化身,杜絕了先前的劫掠百姓的行為,獲得了百姓支持,出山征戰(zhàn)也“名正言順”了。 第三點:立功的機會留給自己的嫡系親信 這點很重要!宋江一上梁山就明確的對好漢們暗示過:
宋江剛上梁山,就來了這么一出,最明顯的意圖就是:
事實證明,宋江一次次替晁蓋出征,確實是帶著自己的嫡系親信們出戰(zhàn)立功,還在戰(zhàn)斗中籠絡(luò)了很多降將,進一步擴充了自己的勢力! 而晁蓋呢?等他意識到宋江的圖謀之后,力排眾議親自出征曾頭市,帶出來的頭領(lǐng)就是自己的嫡系:三阮、杜遷、宋萬等人。 晁蓋對宋江的“陰謀”明白的太晚了,宋江已然成勢,即便是沒有中箭身亡,晁蓋也難逃被架空的命運! 有一句話是“一山不容二虎”,可惜晁蓋明白的太晚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