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錢源于漢代,花錢在早期使用的時候主要是中國民間自娛自樂的一種玩錢,這種錢幣由于不是流通錢,因此它的材質(zhì)大都比較粗糙,中國民間把這種錢俗稱為“花錢”?!盎ㄥX”雖然具有錢幣的形態(tài),但不作流通使用,是錢幣中的“非正用品”。中國民間花錢的種類繁多,諸如開爐、鎮(zhèn)庫、饋贈、祝福、玩賞、戲作、配飾、生肖等等都要鑄錢,這種“錢”,其實是專供某種需要的辟邪品、吉利品、紀念品。其中“吉語錢”是比較普遍的一類花錢。主要以“長命富貴”、“福德長壽”、“加官進祿”、 “天下太平”等吉語為內(nèi)容,這同時也反應(yīng)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滲透力。 漢代之后直到南北時期,花錢種類及數(shù)量都非常少。南朝梁武帝蕭衍太清年間鑄造的太清豐樂錢曾被認為屬于吉語花錢,但2000年9月,該錢在江蘇宜興市一次性出土了四千多枚,因此其性質(zhì)被重新認定為流通貨幣。明清時期,壓勝錢的鑄造和流傳達到鼎盛時期,稱謂繁多,內(nèi)容涉及到了生活的各個領(lǐng)域。“百神呵護花錢”,直徑:3.53cm 重:11.8g。大如折五,真書直讀。背“神像”,民俗錢,應(yīng)是明清時期所鑄。包漿自然,保存完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