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位同事,她小時候家境不好,她有5個兄弟姐妹,由于經濟壓力大,身為長女的她早早就被父母要求輟學出來工作,賺錢貼補家用。心性高傲的她無法抹去童年的輟學陰影,也很難忍受自己的受教育水平低人一等,于是她把期望都放在她女兒身上。 她不顧家庭的經濟負荷水平,不顧丈夫的反對,執(zhí)意將女兒送進貴族學校,她的初心是希望孩子能夠受到最好的教育,成為'人上人'。 但她沒有想到的是,在一次家長會后,女兒的老師將同事留下來,對她說:'我發(fā)現(xiàn)您的女兒有點自卑,因為每次叫到她發(fā)言時她總是不敢說話,要么就是用很小的聲音;還有她經常一個人坐在角落里,不去跟別人交流;遇到人多的場景,也經常低著頭……' 同事聽完心情復雜,在她環(huán)顧了周邊孩子的情況后,她明白了事情的原因。在那個學校中的孩子都是在家境十分優(yōu)越的環(huán)境中成長的,不難發(fā)現(xiàn),他們的服裝、生活用品、學習用品等都有著昂貴的價值。心性高傲的同事不愿讓孩子低人一等,于是她決定在支付昂貴的學費之余,省吃儉用為孩子添上和別人家一樣的所有用品,不讓孩子因為貧窮而自卑。 但是結果出乎同事的意料,她的女兒不但沒有'抬起頭來',反而'低下了更低的頭'。 知道這件事情后,我在思考一個問題,孩子的'自卑'真的是因為家境貧窮嗎? 一、 家庭貧窮在一定程度上會造成孩子'自卑'不可否認,孩子'自卑'與家庭貧窮有著不容忽視的關系。 '你會因為窮自卑嗎?'我曾經在微博上看到這樣的話題,而下方的評論讓我覺得心酸與難受。 '想學畫畫,想學舞蹈,想學音樂,卻硬生生地拖到了25歲,而且依舊無法如愿,小時候真的很羨慕那些去學藝術的孩子。' '碰到喜歡的東西,就算有錢也會計較好久,每一分錢都省著花。碰到喜歡的人,下意識地認為配不上,只想著逃,自卑到骨子里。' '以前找工作的時候,只要面試問我有沒有資源的時候,我就知道我沒戲了。' 從以上評論我們可以看出家庭貧窮對于一個人來說是有直接影響的。就算現(xiàn)在的絕大部分家庭已經沒有了溫飽的煩惱,但是由于父母的受教育程度、眼界與經濟水平的限制,決定了孩子與別人家的孩子一定存在著距離。而自卑感是在比較中產生的,只要有比較,就會有落差,也就會產生自卑情緒。 二、 家庭貧窮不是孩子'自卑'的根本原因1. 孩子'自卑'源自父母的不斷暗示 家庭貧窮也許會讓孩子自卑,但是家庭貧窮一定不是造成孩子'自卑'的根本原因。真正讓孩子'自卑'的原因是因為父母因為貧窮而經常對孩子進行心理暗示與否定。 比如,在教育孩子要好好讀書的時候:'咱們家窮,比不上別人,所以你要好好讀書,將來為我們爭口氣。' 在孩子想要一個較為高端的學習工具的時候:'干嘛買那種東西,那是富人家孩子用的。' 在孩子在學校遭受排擠、受欺負的時候:'你忍忍吧,我們是窮人家,沒權沒勢的,不比有錢人的家庭有惹事的資本。' 父母的不斷暗示成為孩子形成難以抹去的自卑感的無形推手。孩子的自卑一開始可能不是因為窮,而是父母的行為舉止讓孩子覺得自己因為貧窮而不如人,因為貧窮而應該自卑。 上文我們講到的我的同事,在她為孩子披上一層'昂貴'的外衣的時候,她的女兒的情況仍然沒有好轉。 因為同事的行為舉止其實就是在無形中告訴孩子物質是評價一個人是否優(yōu)秀,是否能在人前抬起頭來的標準,而這正好是她欠缺的,那肯定會自卑。 2. 孩子'自卑'是無法接納自己的不足 自卑的源頭是一個人無法接納自己的不足。當孩子認定了物質為唯一的評判標準,每當遇到比自己家庭更加富有的情況時,就都會感到自卑,而且他無法改變父母的經濟情況,于是便會感到無力。這種無力感會孩子的自卑情緒根深蒂固,難以抹去。 三、正確引導孩子的'自卑'情緒自卑,從實質上來說,其實就是無法接納自己的不足。自卑的形成源自比較,無論是物質的因素,還是父母的言論,在紛繁復雜的世界中,比較無處不在,而我們父母要做的就是正確引導孩子的自卑情緒。 1. 為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孩子的價值觀的形成是潛移默化的,在這期間,父母的影響、熏陶特別重要。我們要讓孩子明白,物質不是評判一個人是否優(yōu)秀、是否成功的唯一標準。一個人擁有自信的底氣也不是完全源自經濟能力。 除了經濟能力,一個人的學習能力、品行、擁有的技能等等都是評判的標準。我們應該鼓勵孩子通過勞動或者學習或者技能去獲得價值感,而不是為孩子穿一身名牌而去體現(xiàn)孩子的價值。 因為比起金錢的富有,內心的豐盈會更加重要。 2. 引導孩子接納自己
比如每一個班級都有一個較為肥胖的人,孩子們會開玩笑地為這樣的人起上綽號,并帶著嘲笑的語氣喊著:'大胖子'。 在孩子還沒形成獨立的自我認知之前,他們往往會受這些言論的影響而產生自卑的情緒。這時,家長的引導就十分重要。引導孩子接納自己是教育孩子過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環(huán)。 《火鞋與風鞋》一書中的風鞋爸爸也許可以帶給我們一些啟發(fā)。 書中的主人公迪姆是個又胖又矮的小男孩,即使他生長在一個溫暖而有愛的家庭里,同學們的嘲笑也會讓他自認為自己是個很丑的大胖子。甚至他向父親傾述:'我想要當另一個人,我不想要當?shù)夏妨恕?#39; 聽到這句話的風鞋爸爸笑道:'我從來不曾想要過另外的迪姆,你是世界上所有孩子中最讓我們稱心如意的一個。'風鞋爸爸完全接納了迪姆的肥胖,并讓迪姆感受到肥胖并不是一件不可饒恕的事情,是可以被接納被接受的。 人無完人,每個人身上總會存在著不足與缺陷,父母要學會引導孩子接納自己、喜歡自己,而不至于讓孩子在嚴苛的標準中陷入自卑的情緒。 3. 正確看待外界的聲音 當前孩子的成長環(huán)境是嚴苛的,他們無時無刻不生活在比較之中。在生活里也常常會因為一些舉動而被貼上標簽,如'懶惰'、'淘氣'、'學習'不好等等。
特別是還未構建完善的自我評價體系的孩子極其容易受別人的評價的影響。要讓孩子不被外界評價的影響,父母要給予孩子充足的愛與鼓勵,給予孩子一定的安全感,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而這樣有助于孩子慢慢形成堅定的自我價值感,在面對外界的評價,不會被外界不同的聲音而左右。 '自卑'情緒就像蛀蟲,可以慢慢侵蝕掉一個人的自信、快樂與幸福。而父母的教育是否得當直接影響著'自卑'情緒的是否蔓延。自卑與家庭經濟能力相關,但是絕不是唯一的因素,我們家長切忌將'物質教育'凌駕于'思想教育'之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