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陰虛的癥狀及調(diào)理?陰虛證的主要臨床表現(xiàn)口干咽燥,夜間尤甚,唇干燥裂,甚或起揭,目澀視昏,形體消瘦,頭暈耳鳴,腰膝酸軟,倦怠無力,午后潮熱,干咳音嘶,納少便結(jié),五心煩熱,齒松易脆,男子遺精,女子經(jīng)少經(jīng)閉,舌體瘦紅苔少或光如鏡面,脈形細數(shù)。 網(wǎng)絡圖片 證機概要肝腎虧虛,陰虧液燥。 治法宗”燥者濡之”之旨,補養(yǎng)肝腎、滋陰潤燥。 代表方增液湯、六味地黃丸、二至丸等。 常用藥物玄參、生熟地黃、天麥冬、生山藥、石斛、玉竹、花粉、黃精、墨旱蓮、女貞子、板膠、白芍、烏梅等。 加減偏于肺腎陰虛見口干咽燥、聲音嘶啞者.可選百合固金湯。 加減,偏于肝腎陰虛見口干目澀、視物模糊者,可選一貫煎合左歸飲加減,偏于脾胃陰虛見口舌干燥、饑不欲食者,可選益胃湯合玉女煎化裁,兼有燥火內(nèi)熱消灼者,可酌加知母、黃柏、丹皮以清熱,低熱纏綿骨蒸者,加地骨皮、白薇、銀柴胡、功勞葉、青蒿等以除蒸,口干咽爆裂痛者,常用甜柿霜、蘆根、淡秋石等以生津,眼澀甚者,可加木賊草、谷精草、決明子等,并可外用珍珠明目液點眼,虛火損絡者,配用藕節(jié)、白茅根、景天三七、仙桃草以寧絡,血滯絡阻而出現(xiàn)骨節(jié)肌肉疼痛者,可加用金剛剌、阿膠、桃仁、紅花、土茯苓以滋燥通絡,腰膝酸軟乏力者,增投枸杞子、女貞子、黃精、黑大豆以填補肝腎。 |
|
來自: Yrmm519 > 《醫(yī)學專病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