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每時每刻都在發(fā)生綁架事件,比這種勒索更為廣泛、驚人的,是另一種勒索形式:情緒勒索。 在一段重要關(guān)系中,我們不知覺間,都可能充當(dāng)著“情緒勒索者”和“被勒索者”。 “你把你養(yǎng)這么大,居然這么不聽話” “你不按我說的做,就是不愛我” “我都是為你好” “我這么看好你,你太讓我失望了” 你是否感受到,你的生活,總是得先處理別人的需求,而不得不忽略自己的需求與感受呢? 周慕姿是一名心理咨詢師,在過去許多年接觸過無數(shù)咨詢者,他們承受著巨大壓力,被要求、被壓抑著去習(xí)慣性討好他人,以別人為先,聽從父母的要求完成學(xué)業(yè)、結(jié)婚、生子...在一段關(guān)系中遍體鱗傷卻無從拒絕。這,就是“情緒勒索”的不平等關(guān)系。 如果無法清晰明白自己的感受,總是感到被壓迫,明明不想去做某件事,因為對方的要求,我們無法拒絕。那你多半是被“情緒勒索”了。對方就像握著一把把明晃晃的尖刀,抵住我們,脊背發(fā)涼,讓你非如此做不可。 此時此刻,我們或許正處于一段不對等的關(guān)系中,正在勒索別人,或被人勒索。不管是親密伴侶、朋友、領(lǐng)導(dǎo)......都可能正在發(fā)生“勒索”事件。 “勒索者”采用什么武器控制他人?1、貶低你或你的能力 你這個人,你的能力都是差勁的。他們拒絕給予你任何正面評價,甚至通過爆發(fā)的負面情緒,讓你覺得“自己似乎犯了錯”,他們的不開心和歇斯底里,都是你導(dǎo)致的。 當(dāng)你不愿按照父母的期許選擇師范專業(yè),而想要感興趣的音樂專業(yè)?;氐郊遥瑲夥諌阂?,父親緊繃著嘴角,母親一邊抹淚一邊唉聲嘆氣,你擰著脖子不肯妥協(xié),父親甚至揚起掃帚,“我養(yǎng)你這么大,你居然這么不孝”“你太自私了,絲毫不考慮父母的感受”“你哪有什么音樂天賦,別做夢了”... 與此同時,他們還會美化自己的需求,“我們這樣都是為你好”“因為愛你才會這樣”......面對對方的貶低與壓迫,絕大多數(shù)人會開始“自我懷疑”,我真的這么差勁嗎?我的感受不對嗎?我做錯了嗎?被極大的焦慮包裹其中。 一旦你開始動搖,對方會提出解決方案,如何才能解決自我懷疑帶來的不安和焦慮呢?你得按照他的要求去做,只有如此,他才會肯定你,你才是好的。 2、引發(fā)你的罪惡感 “我都是為你好”“我對你這么好,你居然不聽話”“我這么賞識你,你讓我失望了”“你不按我說的做,你還愛我嗎?” 這些話與前面的貶低交替進行,可以快速引發(fā)你的罪惡感。似乎你確實做了不對的事,你需要去滿足對方的需求,否則就是糟糕的。這種極度需要被肯定的需求,會讓對方的誘餌“乖,按我說的做”充滿誘惑力,根本無力抵擋。 3、剝奪你的安全感 領(lǐng)導(dǎo)用工作和前途脅迫,伴侶以“分手”要挾,父母說你繼續(xù)這樣,我們就“斷絕父子關(guān)系”,甚至“死給你看”,怎么樣?誰能不從呢?敢不從呢?他們明白你最在乎的事情是什么,如果你不妥協(xié),那你將失去你所看重的東西。 以貶低降低你的自我價值,美化需求來引發(fā)你的罪惡感,再加以脅迫,很多時候,我們根本無法選擇,最終妥協(xié)來換取被認可。 這樣看來,“勒索者”們可真壞,完全不替對方著想,為了滿足自己不折手段。但其實,勒索與被勒索,是雙向的,如果被勒索者們堅定地拒絕,這場勒索同樣無法發(fā)生。也就是說,不平等的關(guān)系是雙方的共同責(zé)任。被勒索者們身上有一些“軟弱”的特質(zhì),讓他們更容易被勒索。 我們?yōu)槭裁磿焕账鳎?/strong>這真的很奇怪,明明對方提出的要求絕不合理,我們卻總是無法拒絕。我們被勒索,卻連求救的呼聲都無法發(fā)出,明明內(nèi)心不愿,為什么卻匪夷所思地乖乖妥協(xié)? 因為對方非常清楚,你的軟肋在何處。而軟肋的要害,離不開童年的成長背景。童年時期,父母的教導(dǎo),教會我們“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被允許的”“什么是對錯”,如果這個過程中,如果父母漠視我們的感受,我們可能就會從小學(xué)會“自己的感受不重要”,而去迎合、討好、重視他人,才是對的事,以他人為中心,這種“自我價值感”很低很低的價值觀。讓我們總是目光聚焦在他人身上,肯定與認同需要外界給予,在茫然中急切尋求安全感。 被勒索的我們通常會:希望自己是好人、習(xí)慣性自我懷疑、過度在乎別人的感受、希望別人的肯定、以及對權(quán)威無限尊崇,價值觀呈現(xiàn)一種偏離自我而被扭曲的狀態(tài)。而勒索者們,其實也不一定好受,他們通?;钤谶@幾種心理狀態(tài)下:你拒絕我的要求就是拒絕我——害怕被拒絕;充滿無法擺脫的不安全感、只想到自己,沒有同理心很難考慮他人感受......同樣處在無限困頓中。 如此看來,既然勒索與被勒索都是受害者,我們無法過多譴責(zé),那么,讓自己認識其中的根源,從不平等的關(guān)系中自主逃離,塑造起穩(wěn)固而堅挺的價值感高墻,才是最正確的做法。 如何擺脫“情緒勒索”?這里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叫作“自我價值感”。是指接納自己,尊重自己,相信自己存在的意義,不會因為外界的批評、否定而自我懷疑。是一種自己肯定自己的能力。之前講到被勒索的人,通常“自我價值感”很低很低。無法自我接納,需要外界的肯定。 因此,提升“自我價值感”正是擺脫被勒索的重中之重。 1、練習(xí)重視自己的感受 如果連我們自己都不重視自己的感受,他人更加不會。我們需要知道,過去一次次忽略感受去迎合他人需求的行為,是不對的,是我們對自己殘酷的壓迫,是沒有將自己放到重要的位置平等對待,過去的自己過得其實很不好。 首先,我們要斬斷過去漠視感受的慣性行為,去重新發(fā)現(xiàn)自己的感受與需求。任何關(guān)系中,當(dāng)你感到“不舒服”,在你習(xí)慣性地合理化自己的不舒服,受不了那些罪惡感的侵襲,立馬準(zhǔn)備妥協(xié)的時候,停住。 去問問自己:剛剛的感受是什么?為什么會覺得不舒服?我的感受是真實的嗎?對方說了哪些話讓自己不舒服?他是對的嗎?我真的做錯了嗎?他在使用什么策略逼迫我就范? 甚至可以將這些問題和感受寫下來,將它們具象化到具體白紙黑字,有研究及實驗表明,下下來能讓大腦更清楚地認識這些感受,并且能減輕這些情緒的作用力。 2、學(xué)習(xí)了解自己 當(dāng)我們面對“不舒服”的感受時,過去常常使用的自我消化策略不外乎以下幾種:壓抑情緒、忽略自身感受、合理化對方的需求、淡化自身傷害、轉(zhuǎn)頭逃避,但現(xiàn)在,必須明白,這些自發(fā)的方法,都是錯誤的!除了將你徹底拖入不平等的“勒索”泥潭中,它們別無作用。 因此,學(xué)習(xí)去了解自己,到底喜歡什么、討厭什么、在什么時候覺得舒服、什么時候難受、認為什么重要、有哪些人性弱點......也就更能敏感地知道:現(xiàn)在正被勒索著;原來我的這個性格導(dǎo)致自己被勒索...明白深層根源來自何處。 3、練習(xí)表達自己的感受與需求 此時,你知道了自己“不舒服”,也明白具體感受是什么,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受。那么,現(xiàn)在可以將自己的感受當(dāng)面講出來“你這樣講我不太開心”“這個我沒辦法答應(yīng)你”“你這樣不對”“你傷害到了我”...... 最開始,對面面對你突然的“反抗”,不是按照以前一樣乖乖聽話或許會有激烈的反應(yīng),采取一系列措施逼迫你順從:貶低你、引發(fā)你的罪惡感、剝奪你的安全,但是別怕。記住,表達自己的需求和感受沒有錯。他們的貶低不過是為了讓我們屈從的手段,并不能否定我。只要我自己肯定自己,外界的評價并不重要。 只有抗住這些壓力,堅持表達自己的感受,對方才能開始發(fā)現(xiàn)、重視并且開始尊重你的感受。知道你在意什么,什么會讓你不舒服,也才會規(guī)勸他們自己的行為。也只有如此,雙方的關(guān)系才是良性的互動,也才能更為健康與長遠。 如果一段關(guān)系建立在一方的無限妥協(xié)、迷失自我的基礎(chǔ)上,這種不健康、不平等的關(guān)系,走向除了毀滅,別無他途。童年的成長經(jīng)歷的許多不完善,讓人性中透露出許多軟肋,修補這種不完美,任何時候都不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