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說諸葛亮足智多謀,給出的很多建議也都非常的有用,正是因為如此,他之前輔佐劉備,而劉備死后又將自己的兒子托付給他,這也足以看得出來劉備對他的信任,但是這也并不說明諸葛亮此人一點錯都沒有,給出的所有提議都是正確的,之前有人說如果這兩個人沒有被諸葛亮殺了,那么蜀國可能不會滅。 而這里所提到的不應(yīng)該殺的兩個人當中一個是劉備的長子劉封,另外一個人則是馬謖,馬謖是馬良的弟弟,而馬良是諸葛亮的高徒,馬良死后,馬謖也因為他哥哥的原因而被諸葛亮重用,雖然說馬謖沒有馬良那么優(yōu)秀,但是馬謖在理論知識方面也是非常厲害的,所以經(jīng)常能夠給出一系列好建議。 再加上當時蜀國國內(nèi)也沒有幾個厲害的謀士,諸葛亮需要培養(yǎng)出下一代的新人來接任自己的位置,所以諸葛亮才會對馬謖如此看重,后來更是派馬謖去守住街亭,街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當時南安三郡已經(jīng)被蜀軍拿下,如果街亭能夠守住,蜀軍就能直取漢中。 但是馬謖在這一過程中卻出了錯,直接將軍隊在山上駐扎,最終被敵軍切斷水源,放火攻山,最后,街亭失手,而馬謖也灰溜溜的逃回來,任務(wù)失敗,并且因為自身的原因才犯下了如此大錯,諸葛亮自然是要將他狠狠的處理,才能夠安撫軍心。 所以最后馬謖被當眾斬首,而在被斬首前,馬謖高聲大喊:罪有應(yīng)得,死而無怨,這對于諸葛亮來講是一個打擊,曾經(jīng)如此重視的徒兒卻只能殺死,否則無法安撫軍心,而隨行的將士們也都痛哭不已,原本以為穩(wěn)贏的戰(zhàn)事,最后卻如此慘淡收場,無數(shù)戰(zhàn)友犧牲,誰能不心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