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骨藤 (《貴州民間藥物》) 【來源】為番荔枝科植物白葉瓜馥木的根。 【植物形態(tài)】白葉瓜馥木 攀援灌木,高達3米。葉互生,近革質(zhì),長橢圓形,長7~17厘米,寬2~4厘米,先端通常圓形,或為短尖,上面深綠色,下面灰白色;葉柄長約1厘米?;〝?shù)朵集成聚傘式的總狀花序,被黃色絨毛;萼片3,卵狀三角形,被黃毛;花瓣6,2輪,外輪花瓣闊卵形,先端鈍,長約7毫米,寬5毫米,內(nèi)輪花被小,長約5毫米,寬3毫米,被黃毛;雄蕊多數(shù),長約1毫米,藥室長橢圓形,藥隔與藥室等長,為闊三角形;心皮有毛,柱頭2裂。果實絳紅色,圓球形,徑8毫米。 分布廣東、廣西、福建、貴州等地. 【采集】秋季采收。 【性味】性溫,味辛澀。 【功用主治】治癆傷,除風(fēng)濕。 【選方】治癆傷、風(fēng)濕:烏骨藤七錢,見血飛:鐵筷子、五香血藤各五錢。泡酒一斤,日服三次,每次五錢。 |
|
來自: 湖南周慎 > 《中藥與應(yīng)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