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郎歸·初夏 宋 蘇軾 綠槐高柳咽新蟬,薰風初入弦。 碧紗窗下水沉煙,棋聲驚晝眠。 微雨過,小荷翻,榴花開欲然。 玉盆纖手弄清泉,瓊珠碎卻圓。 上片寫初夏已悄悄來到一個少女的身邊?!熬G槐高柳咽新蟬”,都是具有初夏特征的景物:枝葉繁茂的槐樹,高大的柳樹,還有濃綠深處的新蟬鳴聲乍歇,一片陰涼幽靜的庭院環(huán)境。 “熏風初入弦”,又是初夏的氣候特征。熏風,就是暖和的南風。由于以上所寫的景物分別訴諸于視覺(綠槐、高柳)、聽覺(咽新蟬)和觸覺(熏風),使初夏的到來具有一種立體感,鮮明而真切。 “碧紗窗下水沉煙,棋聲驚晝眠”,進入室內(nèi)描寫。碧紗窗下的香爐中升騰著沉香(即水沉)的裊裊輕煙。碧紗白煙相襯,不僅具有形象之美,且有異香可聞,顯得幽靜閑雅。這時傳來棋子著枰的響聲,把正在午睡的女主人公驚醒。棋聲能“驚”她的晝眠,讀者可以想象,在這么靜的環(huán)境中,她大概已經(jīng)睡足,所以丁丁的落子聲便會把她驚醒。醒來不覺得余倦未消,心中沒有不快,可見首夏清和天氣之宜人。 下片寫這個少女夢醒來以后,盡情地領略和享受初夏時節(jié)的自然風光。歇拍二句,寫弄水葉面,瓊珠碎而復圓,更覺清新可愛。 “微雨過、小荷翻,榴花開欲燃”,又是另一番園池夏景。小荷初長成,小而嬌嫩,一陣細雨過去,輕風把荷葉翻轉(zhuǎn);石榴花色本鮮紅,經(jīng)雨一洗,更是紅得像火焰。這生機,這秀色,大概使這位少女陶醉了。 于是出現(xiàn)了又一個生動的場面:“玉盆纖手弄清泉,瓊珠碎卻圓。”這位女主人公索性采摘荷葉后到清池邊玩水。水花散濺到荷葉上,像珍珠那樣圓潤晶亮??梢韵胍?,此時此刻這位少女的心情也恰如這飛珠濺玉的水花一樣,喜悅,興奮,不能自持。 ? 這首《阮郎歸·初夏》詞作于宋神宗元豐七年(1084年)四月,當時蘇軾剛剛調(diào)離黃州(今湖北省黃岡市)。 |
|